一种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27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架,涉及摩托车领域,包括车架立管、主梁、尾部件、支撑件和下梁件首尾相接构成的多边形框架,支撑件为两个且对称布置于主梁的两侧;下梁件和主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件,加强件与车头立管固定连接;下梁件具有朝向所述主梁凸起的第二弧形段,两个支撑件靠近车架立管的一端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和顶撑件,斜撑件背离连接件的一端具有朝向主梁凸起的第三弧形段,第三弧形段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中部;顶撑件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件与主梁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摩托车架支撑强度弱以及不美观的问题。决了摩托车架支撑强度弱以及不美观的问题。决了摩托车架支撑强度弱以及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摩托车车架(参见图1),它的中部是由中侧件4、后侧件8和尾部件7构造三角形框架,它的前部是由中侧件4、支撑件5、下梁件6、主梁3构成用于置放摩托车发动机的多边形框架;在主梁3与下梁件6的夹角处设置有加强件2,在主梁3、下梁件6及加强件2的交汇处焊接有车架立管1。传统的摩托车车架下梁件6采用的是与支撑件5呈一定倾角设置的直线段,在承受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冲击时,受力强度较低,而且外形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摩托车架支撑强度弱以及不美观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立管、主梁、尾部件、支撑件和下梁件首尾相接构成的多边形框架;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主梁的两侧;所述下梁件和所述主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车头立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件具有朝向所述主梁凸起的第二弧形段,两个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车架立管的一端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和顶撑件,所述斜撑件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主梁凸起的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的中部;所述顶撑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主梁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中部。
[0005]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下梁件上具有朝向主梁凸起的第二弧形段,即下梁件设置为鹅脖形,下梁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件靠近车架立管的一端和车架立管上;两个支撑件靠近车架立管的一端通过连接件相连;如图3(本技术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对称布置于主梁两侧的鹅脖状的下梁件和连接件构成三角形框架,如图5(本技术正视图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鹅脖状的下梁件朝向主梁凸起,当车架承受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时,鹅脖状的下梁件增强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升了车架的支撑强度;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斜撑件的第三弧形段朝向主梁凸起且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中部,第三弧形段与主梁固定连接处的接触面较大,且第三弧形段朝向主梁凸起,进一步的加强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顶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件和主梁的固定处;顶撑件将由加强件、主梁、斜撑件和下梁件构成的四边形框架沿对角线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各弧形段在在加强车架的抗冲击能力的同时且使得其造型更美观。
[000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下梁件上设有朝向主梁的圆弧段凸起;提升了车架抗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能力;将两个支撑件靠近车架立管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斜撑件的第三弧形段朝向主梁
凸起且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中部,第三弧形段增大了与主梁固定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增强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将顶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件和主梁的连接处,顶撑件将由车架立管、主梁、斜撑件和下梁件围成的四边形框架沿其对角线方向划分为两个三角形框架,进一步增强了车架的强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升了车架强度,且大量的使用弧形段使得车架更为美观。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支撑段、水平段和后支撑段,所述前支撑段背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下梁件背离所述车架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段背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尾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后支撑段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处设有三角形的支撑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弧处,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水平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65度且小于等于175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车架采用锰钢制成。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市场上流通的摩托车车架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的俯视图;
[0012]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4为图2的正视图;
[0014]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15]上述附图中:1、车架立管;2、加强件;3、主梁;4、中侧件;5、支撑件;501、前支撑段;502、水平段;503、后支撑段;6、下梁件;7、尾部件;8、后侧件;9、连接件;10、斜撑件;11、顶撑件;12、支撑板;13、第一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2及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立管1、主梁3、尾部件7、支撑件5和下梁件6首尾相接构成多边形框架,所述主梁3和所述下梁件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1上;所述尾部件7、支撑件5和下梁件6均为两个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主梁3的两侧,两个所述尾部件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3背离所述车架立管1的一端,且另一端通过第一弧形段13相连;两个所述支撑件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部件7和所述下梁件6背离所述车架立管1的一端;所述下梁件6和所述主梁3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件2,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下梁件6、主梁3和车架立管1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下梁件6具有朝向所述主梁3凸起的第二弧形段,两个所述支撑件5靠近所述车架立管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9相连,所述连接件9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10,所述斜撑件10背离所述连接件9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主梁3凸起的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3的中部;所述连接件9上设有顶撑件11,所述顶撑件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主梁3的固定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9的中部。
[0018]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下梁件6上设有朝向主梁3凸起的第二弧形段,即下梁件6设置为鹅脖形,下梁件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件5靠近车架立管1的一端和车架
立管1上;两个支撑件5靠近车架立管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9相连;如图3(本技术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对称布置于主梁3两侧的鹅脖状的下梁件6和连接件9构成三角形框架,如图5(本技术正视图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鹅脖状的下梁件6朝向主梁3凸起,当车架部分承受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时,鹅脖状的下梁件6增强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升了车架的支撑强度;连接件9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10,斜撑件10的第三弧形段朝向主梁3凸起且固定连接于主梁3的中部,第三弧形段与主梁3固定连接的接触面较大,进一步的加强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顶撑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9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件2和主梁3的固定连接处;顶撑件11将由加强件2、主梁3、斜撑件10和下梁件6构成的四边形框架沿对角线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架的抗冲击能力,各弧形段在在加强车架的抗冲击能力的同时且使得其造型更美观。
[0019]通过在下梁件6上设有朝向主梁3的圆弧段凸起;提升了车架抗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立管(1)、主梁(3)、尾部件(7)、支撑件(5)和下梁件(6)首尾相接构成的多边形框架;所述支撑件(5)为两个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主梁(3)的两侧;所述下梁件(6)和所述主梁(3)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件(2),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车架立管(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件(6)具有朝向所述主梁(3)凸起的第二弧形段,两个所述支撑件(5)靠近所述车架立管(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9)相连,所述连接件(9)上固定连接有斜撑件(10)和顶撑件(11),所述斜撑件(10)背离所述连接件(9)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主梁(3)凸起的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3)的中部;所述顶撑件(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主梁(3)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9)的中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赤铁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