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管架的翻身装置,包括吊装设备、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所述吊装设备具有两个能够升降的吊钩,所述第一吊梁和所述第二吊梁分别与两个所述吊钩挂接配合;所述导管架上设有第一吊耳组和第二吊耳组,所述第一吊耳组包括四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组包括两个第二吊耳,并配置成: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四个所述第一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高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两个所述第二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低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所述第一吊梁设有四个第一吊带,分别用于与四个所述第一吊耳挂接配合,所述第二吊梁设有两个第二吊带,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二吊耳挂接配合。该翻身装置能够提高导管架在海上翻身的施工效率,并能降低施工成本。并能降低施工成本。并能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导管架的翻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场基础建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导管架的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场中导管架基础是风机基础形式之一,受建造场地条件限制,导管架会有卧式建造的情况,此时,导管架以卧式状态运输到施工现场,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海上施工现场,卧式运输来的导管架还需要进行翻身,即从水平的卧式状态翻转到竖直的直立状态,才能安装。
[0003]目前,实现导管架翻身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0004]第一,采用绑浮球或气囊后滑移入水,再调整浮球或气囊来使导管架慢慢直立,这需要大量精确计算,且现场操作时采用的浮球和气囊较多,效率不高。
[0005]第二,导管架在设计时考虑自身浮力,在现场入水后通过自身进水孔调整进水位置和进水量,以实现自直立,需要大量精确计算导管架的用材以达到能自浮,不利于导管架重量的优化,同时也需要大量精确计算直立过程中的重心变化。
[0006]另外,上述两种方案的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0007]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导管架的翻身装置,能够提高导管架翻身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架的翻身装置,该翻身装置能够提高导管架在海上翻身的施工效率,并能降低施工成本。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导管架的翻身装置,包括吊装设备、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所述吊装设备具有两个能够升降的吊钩,所述第一吊梁和所述第二吊梁分别与两个所述吊钩挂接配合;
[0010]所述导管架上设有第一吊耳组和第二吊耳组,所述第一吊耳组包括四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组包括两个第二吊耳,并配置成:
[0011]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四个所述第一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高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两个所述第二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低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
[0012]所述第一吊梁设有四个第一吊带,分别用于与四个所述第一吊耳挂接配合,所述第二吊梁设有两个第二吊带,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二吊耳挂接配合。
[0013]本技术提供的翻身装置用于将导管架由卧式状态翻身至直立状态,导管架处于卧式状态时,使其两个第二吊耳位于上方,吊装设备的两个吊钩分别挂接上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第一吊梁上设有四个第一吊带,该四个第一吊带分别挂接在四个第一吊耳上,第二吊梁上设有两个第二吊带,该两个第二吊带分别挂接在两个第二吊耳上,操控吊装设备使两个吊钩上升,先将导管架平吊起来,在空旷海面上进行翻身操作,操控吊装设备使与第
一吊梁挂接的吊钩上升,与第二吊梁挂接的吊钩下降,这样导管架由卧式状态向直立状态翻转,控制吊钩升降至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后停止,后续摘除与第二吊耳挂接的第二吊带,由第一吊带吊着导管架,可进行导管架的安装。
[0014]由上述翻身过程可见,利用该翻身装置对导管架进行翻身时无需像
技术介绍
中那样进行精确计算,翻身与导管架的自身重量无关,不会影响导管架重量的优化,该翻身装置能够提高导管架的翻身效率,且翻身成本低,同时,利用该翻身装置还能够降低导管架海上翻身的风险。
[0015]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导管架包括四个主架腿,任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架腿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斜撑杆;四个所述第一吊耳分别固接在四个所述主架腿上,且位于所述主架腿与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二吊耳分别固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架腿上,且位于所述主架腿与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
[0016]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所述第一吊耳具体位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上方的第一个所述主架腿和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
[0017]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所述第二吊耳具体位于所述导管架的最下方的所述主架腿和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
[0018]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第一吊耳为轴式吊耳,包括第一吊耳轴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吊耳轴的内端固接于所述导管架,所述第一挡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吊耳轴的外端;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四个所述第一吊耳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导管架处于卧式状态,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
[0019]和/或,
[0020]所述第二吊耳为轴式吊耳,包括第二吊耳轴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吊耳轴的内端固接于所述导管架,所述第二挡板固接于所述第二吊耳轴的外端;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两个所述第二吊耳的所述第二吊耳轴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导管架处于卧式状态,各所述第二吊耳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
[0021]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四个所述第一吊耳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吊耳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长度小于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吊耳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长度。
[0022]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第二吊耳固接的所述主架腿与所述第一吊耳轴长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一吊耳固接的所述主架腿相同。
[0023]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第一吊梁为一字形结构,包括第一梁主体,所述第一梁主体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上吊点,所述第一梁主体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下吊点;两个所述第一上吊点分别挂接一个第一吊绳,所述第一吊梁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吊绳与所述吊钩挂接配合;四个所述第一吊带中,两个所述第一吊带的上端挂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下吊点,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吊带的上端挂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下吊点;
[0024]和/或,
[0025]所述第二吊梁为一字形结构,包括第二梁主体,所述第二梁主体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上吊点,所述第二梁主体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下吊点;两个所述第二上吊点分别挂接一个第二吊绳,所述第二吊梁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吊绳与所述吊钩挂接配合;两个所述第二吊带的上端分别挂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下吊点。
[0026]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第一梁主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主体呈箱型结构,包括相
对的两个箱侧壁,两个所述箱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板。
[0027]如上所述的翻身装置,所述吊装设备包括一个浮吊,两个所述吊钩设于一个所述浮吊;或者,所述吊装设备包括两个浮吊,两个所述吊钩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浮吊。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设有吊耳组的导管架的正视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导管架的左视图;
[0030]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翻身装置与处于卧式的导管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翻身装置的吊装设备只显示了局部结构;
[0031]图4为图3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翻身装置与处于卧式的导管架配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5中导管架的吊耳与吊带挂接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吊带与吊耳挂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吊绳与吊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吊梁的正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导管架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设备、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所述吊装设备具有两个能够升降的吊钩,所述第一吊梁和所述第二吊梁分别与两个所述吊钩挂接配合;所述导管架上设有第一吊耳组和第二吊耳组,所述第一吊耳组包括四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组包括两个第二吊耳,并配置成: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四个所述第一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高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两个所述第二吊耳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低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所述第一吊梁设有四个第一吊带,分别用于与四个所述第一吊耳挂接配合,所述第二吊梁设有两个第二吊带,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二吊耳挂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架包括四个主架腿,任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架腿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斜撑杆;四个所述第一吊耳分别固接在四个所述主架腿上,且位于所述主架腿与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二吊耳分别固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架腿上,且位于所述主架腿与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所述第一吊耳具体位于所述导管架的重心上方的第一个所述主架腿和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所述第二吊耳具体位于所述导管架的最下方的所述主架腿和所述斜撑杆的连接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为轴式吊耳,包括第一吊耳轴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吊耳轴的内端固接于所述导管架,所述第一挡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吊耳轴的外端;所述导管架处于直立状态,四个所述第一吊耳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导管架处于卧式状态,各所述第一吊耳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吊耳为轴式吊耳,包括第二吊耳轴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吊耳轴的内端固接于所述导管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成林,逯鹏,郭小亮,刘玉飞,解锦婷,安志才,李陕锋,刘仁泉,袁新勇,于嘉,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