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水闸,包括闸墩,所述闸墩上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朝向所述闸墩方向设置有闸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穿过升降架与所述闸门固定连接,所述闸门出水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所述第一网兜位于所述第二网兜与所述闸门之间,且所述第一网兜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网兜的高度均超过闸门升起的最高高度,所述第一网兜与所述第二网兜均与所述闸墩滑移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实现了交替拦截垃圾,防止了第一网兜被垃圾堵塞之后造成河水无法流通的情况发生。垃圾堵塞之后造成河水无法流通的情况发生。垃圾堵塞之后造成河水无法流通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闸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水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闸一般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用于调节渠道的水位和水量,关闭闸门可以起到拦洪、拦潮或抬高上游水位的作用,开启闸门则可以宣泄洪水、废水,也可以为下游河道供水,在一些河道的小支流中水闸应用广泛。现有的一些河道支流中一般被丢弃有大量的垃圾,导致水质恶化,水中漂流有大量的水草、垃圾,有时在通过水闸对此类支流进行截流蓄水时,会有大量水草、垃圾堆积在靠近水闸的位置,若开闸放水,容易对下游河道造成污染,并且一旦支流的垃圾流入下游则不易对这些垃圾进行清理。
[0003]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96601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水闸,包括设置在河道两边的闸墩,闸墩上设置有可升降的闸门,闸墩之间设置有底座,闸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网兜,网兜设置在闸门出水的一侧,网兜分别与闸门和底座可拆卸连接,网兜的长度大于闸门升起的最高高度。通过上述设置,网兜设置在闸门出水的一侧,从而在闸门开启的时候,网兜将水流中携带的垃圾、水草截留,将垃圾和水草等储藏在网兜内,减少了对河流的污染。其中网兜分别与闸门和底座可拆卸连接,从而使网兜在闸门升起的时候打开,对水流进行过滤,在闸门落下截流水流后,可以人工对网兜进行拆卸和清理,将网兜内的垃圾和水草进行清理,使网兜可以准备进行下一次开闸放水时对水流进行清理。
[0004]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不足,当进行开闸放水时,水中的垃圾和水草被网兜截下后会造成堵塞,影响水流的流动,在放水过程中垃圾和水草造成的堵塞过于严重会直接导致无法进行放水,此时就需要将闸门放下并将都往取出进行垃圾清除,影响水流的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河道水阀,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实现了交替拦截垃圾,防止了第一网兜被垃圾堵塞之后造成河水无法流通的情况发生。
[0006]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河道水闸,包括闸墩,所述闸墩上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朝向所述闸墩方向设置有闸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穿过升降架与所述闸门固定连接,所述闸门出水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所述第一网兜位于所述第二网兜与所述闸门之间,且所述第一网兜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网兜的高度均超过闸门升起的最高高度,所述第一网兜与所述第二网兜均与所述闸墩滑移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架的设置为闸门的升降提供了提升空间,同时在升降架上设置的液压缸可以控制输出轴的行程,从而实现对闸门升降高度的控制,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的设置,可以在第一网兜被堵塞需要清理时,将第二网兜放线进行垃圾拦截,从而避免第一网兜在清理时由于没有拦截垃圾的网兜无法进行防水的情况发生。将网兜的高度设置高于闸门升起的最高高度,可以防止水流垃圾在水流的带动下越过第一网兜和第二
网兜。第一网兜以及第二网兜斗鱼闸墩滑移连接,可以使得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便于拆卸。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墩上对应所述第一网兜以及第二网兜均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闸墩侧壁内部对应所述滑槽位置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一网兜以及所述第二网兜均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对应所述移动腔位置设置有通槽,所述移动板上穿过通槽向移动腔方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气缸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设置可以配合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实现滑移,同时在闸墩内的移动腔可以为气缸、移动板等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气缸可以带动移动板进行上下移动,移动板与对应的第一网兜或对应的第二网兜固定连接,这就可以使气缸带动第一网兜或带动第二网兜进行沿滑槽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同时通槽的设置为移动板在滑槽内实现移动提供了移动位置。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贯通所述移动板设置,且所述转动座与所述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均法兰连接,所述转动座朝向所述移动腔方向连接有转动电机,且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和转动座的设置为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提供了旋转的方式,当需要对第一网兜或第二网兜进行清理时,可以将第一网兜或第二网兜向闸门方向旋转抬起,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网兜内垃圾的清理。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转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的设置可以降低电机输出到转动轴上的转速,使得第一网兜或第二网兜在进行旋转时更加平稳。同时防止由转动扭矩过大导致电机直接带动转动座进行转动时导致电机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网兜上与所述第二网兜上均挂设有辅助网兜,所述辅助网兜透孔直径小于第一网兜的透孔直径和第二网兜的透孔直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网兜的网孔小于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的网孔,这使得辅助网兜可以过滤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无法过滤掉的较小的垃圾。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网兜上配合所述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设置有若干挂钩。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可以方便辅助网兜与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之间的连接安装。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架上配合所述闸门设置有限位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的设置可以使闸门在升起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或偏离移动路线的情况发生。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墩上配合所述闸门设置有封闭槽,所述封闭槽内壁设置有密封垫。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槽的设置使得闸门在闭合状态时会低于闸墩底壁上表面。这使得闸门可以有更好的呃密闭效果,同时密封垫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实现了交替拦截垃圾,防止了第一网兜被垃圾堵塞之后造成河水无法流通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B-B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中,1、闸墩;11、封闭槽;12、密封垫;21、升降架;22、闸门;23、液压缸;24、限位槽;3、第一网兜;31、第二网兜;4、滑槽;5、移动腔;51、气缸;52、移动板;53、通槽;54、转动座;55、转动电机;56、减速器;6、辅助网兜;6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河道水闸,包括闸墩1,闸墩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闸,包括闸墩(1),所述闸墩(1)上设置有升降架(21),所述升降架(21)朝向所述闸墩(1)方向设置有闸门(22),所述升降架(21)上设置有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的输出轴穿过升降架(21)与所述闸门(2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22)出水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网兜(3)和第二网兜(31),所述第一网兜(3)位于所述第二网兜(31)与所述闸门(22)之间,且所述第一网兜(3)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网兜(31)的高度均超过闸门(22)升起的最高高度,所述第一网兜(3)与所述第二网兜(31)均与所述闸墩(1)滑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墩(1)上对应所述第一网兜(3)以及第二网兜(31)均设置有滑槽(4),且所述滑槽(4)沿竖直方向设置,闸墩(1)侧壁内部对应所述滑槽(4)位置设置有移动腔(5),所述移动腔(5)内设置有气缸(51),所述滑槽(4)内设置有移动板(52),所述移动板(52)与所述第一网兜(3)以及所述第二网兜(31)均固定连接,所述滑槽(4)对应所述移动腔(5)位置设置有通槽(53),所述移动板(52)上穿过通槽(53)向移动腔(5)方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婷,马宏岳,马良霄,金茜,刘平,赵冰玉,李尊永,周海轮,苏金英,杨卫红,曹合先,梁洁,王红梅,贾付超,楚维坤,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