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95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包括左盒体、右盒体、幕屏及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固接于左盒体与右盒体之间,幕屏一侧卷绕于左盒体中所设的转轴上,另一侧与右盒体固接;连杆机构至少包括两对称分布且交叉设置的折叠连杆组件,各折叠连杆组件均由前支杆、中支杆及后支杆依次铰接而成,折叠连杆组件中的各前支杆一端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左盒体中段上,各中支杆之间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进行铰接,各后支杆一端同样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右盒体中段上;通过对连杆机构进行改良,使各折叠连杆组件的前支杆、中支杆及后支杆之间相互铰接在一起,可保证银幕在使用状态下更好地保持稳定之功效,有效地避免晃动现象的产生;其结构简单、紧凑且伸缩性能佳、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银幕
,特别是指一种横拉式银幕。
技术介绍
以往银幕在影剧院、电影院被广泛使用,通常是由一大块白色织物构成的幕屏垂挂于建筑物上进行展开用以投影所需,而目前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投影设备不断地得到普及,在日常的会议解说、电化教学等场所均会涉及应用相关银幕,当今诸如此类的银幕已发展到可伸缩性之设计结构,其可通过相关装置将幕屏收卷起来,便以使用者放置,以免占用较大空间,同时还具有携带、移动之功效。本申请人于2004年7月6日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提出一种横拉式银幕之专利申请,已经在2005年8月31日授予专利权,其中,该横拉式银幕包括转轴及收卷于转轴上的幕屏、左盒体、右盒体等构件,所述转轴装设于左盒体中,所述幕屏一侧边与转轴固接,另一侧边与右盒体连接,且在左、右盒体之间具有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为可伸缩性之设计,其通过连杆机构使银幕在使用状态下保持稳定,无须外界对其施加作用力,当不使用时,打破连杆结构的平衡状态,使盒体自动收合,从而将幕屏收容于盒体内;在本申请中所公开了一种连杆机构的结构是由上连杆机构与下连杆机构组成,所述上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拉簧构成,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左盒体的上部,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盒体的中部,拉簧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杆上,另一端连接于右盒体的上部,而下连杆机构与上连杆机构相同,并且与上连杆机构对称分布;然而,对于上述连杆机构之设计,其上、下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相互之间没有效地铰接在一起,故有时会影响银幕的稳定性,也会存收缩不顺畅之缺陷;特别是其中的各第一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左盒体的上、下部,从而会因上、下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之间跨度过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相应地晃动现象,有些时候不便于使用,因此本申请人鉴于原申请所存在之问题,进行相应改良,故特提出本申请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横拉式银幕,其通过所设之连杆机构进行结构改良,可保证银幕在使用状态下更好地保持稳定之功效,有效地避免晃动现象的产生;结构简单、紧凑且伸缩性能佳、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包括左盒体、右盒体、幕屏以及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固接于左盒体与右盒体之间,所述幕屏一侧卷绕于左盒体中所设的转轴上,另一侧与右盒体固接,所述连杆机构至少包括两对称分布且交叉设置的折叠连杆组件,各折叠连杆组件均由前支杆、中支杆及后支杆依次铰接而成,其中折叠连杆组件中的各前支杆一端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左盒体中段上,而各中支杆之间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进行铰接,各后支杆一端同样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右盒体中段上。本技术优选方案是各折叠连杆组件还包括拉簧,该拉簧对应铰接于后支杆前段与右盒体之间,以保证其较佳地收缩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连杆机构进行结构改良,使各折叠连杆组件的前支杆、中支杆及后支杆之间相互铰接在一起,其可保证银幕在使用状态下更好地保持稳定之功效,有效地避免晃动现象的产生;其结构简单、紧凑且伸缩性能佳、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完全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左盒体 11、转轴 20、右盒体 21、手挽 30、幕屏 40、连杆结构 41、第一折叠组件 411、前支杆 412、中支杆 413、后支杆 414、拉簧 42、第二折叠组件 421、前支杆422、中支杆 423、后支杆 424、拉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包括左盒体10、右盒体20、幕屏30以及连杆机构40,其中左盒体10呈一为中空杆状,其内设置有转轴11,以供幕屏30一侧卷绕,该转轴11是上下固定在左盒体10中,其内设置一扭簧,用以转轴弹性旋转所作之设计。右盒体20与左盒体10平行设置,其中,幕屏30另一侧与该右盒体20固接,在右盒体20外侧设置一拉挽21,其为合上整个银幕后方便携带之作用。连杆机构40设置于左盒体10与右盒体20之间,其包括第一折叠连杆组件41及第二连杆组件42,该等连杆组件对称分布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折叠连杆组件41由前支杆411、中支杆412、后支杆413、拉簧414构成,所述前支杆411一端与中支杆412一端铰接,中支杆412另一端与后支杆413铰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42与第一折叠组件41结构相同,同样由前支杆421、中支杆422、后支杆423及拉簧424构成,所述前支杆421、中支杆422、后支杆42 3与第一折叠组件41中的各连杆连接关系一致,故在此不加予赘述;其中,所述第一折叠组件41的前支杆411与第二折叠组件42的前支杆421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左盒体10中段上,第一折叠组件41的中支杆412与第二折叠组件42的中支杆422之间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进行铰接,便于连动机构整体收缩;同时第一折叠组件41的后支杆413与第二折叠组件42的后支杆42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右盒体20的中段上;所述第一折叠组件41中的拉簧414铰接于后支杆413前段与右盒体20之间,同样第二组件42中的拉簧424亦铰接于后支杆42 3前段与右盒体20之间。为保证第一折叠组件41、第二折叠组件42在展开时不继续延伸之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加以详细阐述。再结合图2、图3、图4所示,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是通过各前支杆411、421及各后支杆413、423之铰接结构可更好地保证连杆机构平衡效果,从而可保证银幕在使用状态下更佳地保持稳定之功效。图3则为本技术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当使用者不使用时,只需对右盒体20施以作用力F,使右盒体20在各接簧414、424的配合下打破连杆机构40的平衡,使各中支杆412、422可绕之间铰接点为支点A转动,从而便于连动机构整体收缩;图4为完全收缩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且伸缩性能佳、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一种横拉式银幕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包括左盒体(10)、右盒体(20)、幕屏(30)以及连杆机构(40),该连杆机构(40)固接于左盒体(10)与右盒体(20)之间,所述幕屏(30)一侧卷绕于左盒体(10)中所设的转轴(11)上,另一侧与右盒体(20)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40)至少包括两对称分布且交叉设置的折叠连杆组件(41、42),各折叠连杆组件(41、42)均由前支杆(411、421)、中支杆(412、422)及后支杆(413、423)依次铰接而成,其中折叠连杆组件(41、42)中的各前支杆(411、412)一端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左盒体(10)中段上,而各中支杆(412、422)之间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进行铰接,各后支杆(413、423)一端同样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右盒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拉式银幕的改良,包括左盒体(10)、右盒体(20)、幕屏(30)以及连杆机构(40),该连杆机构(40)固接于左盒体(10)与右盒体(20)之间,所述幕屏(30)一侧卷绕于左盒体(10)中所设的转轴(11)上,另一侧与右盒体(20)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40)至少包括两对称分布且交叉设置的折叠连杆组件(41、42),各折叠连杆组件(41、42)均由前支杆(411、421)、中支杆(412、422)及后支杆(413、423)依次铰接而成,其中折叠连杆组件(41、42)中的各前支杆(411、412)一端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左盒体(10)中段上,而各中支杆(412、422)之间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进行铰接,各后支杆(413、423)一端同样铰接在一起且固定于右盒体(20)中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克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福新文教用品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