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采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95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煤层采煤机,包括截割系统和牵引系统,截割系统包括非摆动传动部和无电机摇臂,非摆动传动部包括静置壳体和前级传动系统,无电机摇臂包括摇臂壳体和后级传动系统,静置壳体内安装有截割电机,摇臂壳体的根部旋转支撑在静置壳体内,截割电机输出轴经前级传动系统与后级传动系统衔接,牵引系统包括牵引壳体,牵引壳体呈L形,牵引壳体分为前后延伸段和左右延伸段,牵引电机和高速段减速机构布置在前后延伸段内,中间段减速机构布置在左右延伸段内,前后延伸段与静置壳体左右贴合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实现矮机身和大功率,在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工作面开采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采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采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煤层采煤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薄煤层采煤机,尤其适用于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的工作面的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往往开采高度低(有的采高达到要求0.8m),地质条件复杂(如煤岩共存、硬度高)等,因此为了提高采煤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通常要求薄煤层采煤机的机身高度越来越矮,同时装机功率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功率增大,通常电机、传动系统等尺寸也相应增大,与获得更低的机面高度形成一对矛盾。因此薄或极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布置是这类采煤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0003]薄煤层开采时采煤工作面通常空间狭小,如果采煤机外形尺寸过大,采煤机外围空间被压缩,例如过机间隙和过煤高度减小,会严重影响采煤机的通过和装载,因此装机功率的提升使薄或极薄煤层采煤机的本就困难的结构布置问题更加突出。
[0004]业内曾提出并逐步使用将电机、传动齿轮等大中尺寸零部件由原来的刮板输送机上方前移至靠近煤壁侧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悬机身的方式来解决大中尺寸零部件的布置问题。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布置问题,例如有助于增大过机间隙,但同时又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靠近煤壁一侧采煤机局部结构高度偏高;左右滚筒间跨距偏大;滚筒对采高的适应性差,例如由于截割系统的截割电机等大中尺寸零部件要随着摇臂一起上摆,尤其是后滚筒采顶刀的情况下,由于摇臂壳体很容易与上部煤台刮擦干涉,导致后滚筒上调量大大减少,无法进一步开采更高的煤,或者即使理论调顶量很大,实际也无法真正满足较宽采高范围煤层的开采需要;刮板输送机上方的过煤空间小,导致采煤机对起伏工作面的适应性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薄煤层采煤机,在实现矮机身的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的装机功率,并且在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工作面的开采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0006]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0007]一种薄煤层采煤机,包括截割系统和牵引系统,所述截割系统包括非摆动传动部、无电机摇臂、截割电机和油缸,所述非摆动传动部包括静置壳体和设置在静置壳体内的前级传动系统,所述无电机摇臂包括摇臂壳体和设置在摇臂壳体内的后级传动系统,所述静置壳体内设有电机安装腔和摇臂安装腔,所述截割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通过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旋转支撑在所述摇臂安装腔内,所述截割电机的输出轴经过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与所述后级传动系统衔接,所述后级传动系统的输入端设有依次同轴连接的大齿轮和行星机构,所述大齿轮和行星机构设置在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旋转中心同轴,所述油缸的两端
分别与所述摇臂壳体和静置壳体铰接,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以及所述油缸两端的铰接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牵引系统包括牵引壳体、高速段减速机构、中间段减速机构和牵引电机,所述牵引壳体呈L形,包括前后延伸段和左右延伸段,所述牵引电机和高速段减速机构布置在所述前后延伸段内,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布置在所述左右延伸段内,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左右方向上所述静置壳体的远离所述摇臂安装腔的一端嵌在所述牵引壳体的L形的拐角处,所述前后延伸段与所述静置壳体左右贴合并固定连接。
[0008]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摇臂安装腔和与之相邻的其他腔之间的公共侧壁上设有壳体槽口,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侧壁上设有摇臂壳体缺口,安装状态下,所述摇臂壳体缺口在周向上总保持与所述壳体槽口有部分重叠区域,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输出端采用相互外啮合的小齿轮和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在所述壳体槽口和摇臂壳体缺口的重叠区域保持外啮合。
[0009]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壁上靠近大齿轮处还固定有轴承座,所述大齿轮的输入端轴径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壁上,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设有轴承座缺口,所述轴承座缺口的周向位置和大小与所述摇臂壳体缺口保持一致。
[0010]所述静置壳体上安装有护板,所述静置壳体、摇臂壳体和护板共同围成一个封闭腔,所述静置壳体上设置的油缸座位于所述封闭腔内,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外侧设置的油缸座也位于所述封闭腔内。
[0011]所述静置壳体内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后方空间优选设置成油箱,为所述油缸提供液压驱动力的液压系统安装在所述油箱内,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中的一个传动轴取代液压系统泵电机为所述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0012]所述左右延伸段只保留所述中间齿轮组件的必要安装空间和必要的工艺孔,其余部位制成实体。
[0013]所述左右延伸段的高度小于前后延伸段,所述左右延伸段的顶面的中后段优选设置成前高后低的斜面,所述左右延伸段的底面的中后段优选设置成前后方向上中部内凹的凹面。
[0014]所述薄煤层采煤机还包括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可以包括行走箱壳体、驱动轮、驱动轮轴、行走轮组、行走轮轴和导向滑靴,所述行走箱壳体固定在所述牵引壳体的左右延伸段的后侧外壁上,所述驱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轴向后穿过所述牵引壳体和行走箱壳体并旋转支撑在行走箱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在所述驱动轮轴上,所述行走轮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支撑在所述行走箱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行走轮组中的连接齿轮和行走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同轴安装在所述行走轮轴上,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驱动轮外啮合,所述导向滑靴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耳座,所述底座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和连接在前后侧壁之间的顶板,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底部设有倒钩,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由前侧壁、顶板、后侧壁和倒钩各自围成一个左右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滑靴安装在所述行走箱的下部,并通过其耳座上的耳孔实现其与所述行走箱壳体的摆动连接,所述行走轮轴的轴线与所述耳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耳孔为左右宽、上下窄的腰型孔,所述导向滑靴上设有左右各一处凹向底座内部的
凹陷表面,所述凹陷表面位于所述耳座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底座的被所述耳座间隔开的左右顶面以及所述耳座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过渡连接处这三者中至少其中一个的位置上,所述驱动轮轴在径向上靠近所述凹陷表面布置,左右方向上所述驱动轮轴位于所述耳座与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槽之间。
[0015]所述薄煤层采煤机还设有中间箱,所述截割系统和牵引系统均有左侧和右侧各一套,分别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中间箱的左右两侧。
[0016]所述中间箱包括前部和中后部,前部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中间箱前顶面和中间箱前底面,中后部的顶面从前到后分为中间箱中间顶面和中间箱后顶面两段,中后部的底面从前到后分为中间箱中间底面和中间箱后底面两段,中后部的高度小于前部,所述前部的顶面、中间箱中间顶面和中间箱后顶面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中间箱后底面的高度高于前部的底面,所述中间箱中间底面在前部的底面和中间箱后底面之间过渡,所述中间箱后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所述中间箱后底面为前后方向上中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截割系统和牵引系统,所述截割系统包括非摆动传动部、无电机摇臂、截割电机和油缸,所述非摆动传动部包括静置壳体和设置在静置壳体内的前级传动系统,所述无电机摇臂包括摇臂壳体和设置在摇臂壳体内的后级传动系统,所述静置壳体内设有电机安装腔和摇臂安装腔,所述截割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通过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旋转支撑在所述摇臂安装腔内,所述截割电机的输出轴经过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与所述后级传动系统衔接,所述后级传动系统的输入端设有依次同轴连接的大齿轮和行星机构,所述大齿轮和行星机构设置在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旋转中心同轴,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摇臂壳体和静置壳体铰接,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以及所述油缸两端的铰接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牵引系统包括牵引壳体、高速段减速机构、中间段减速机构和牵引电机,所述牵引壳体呈L形,包括前后延伸段和左右延伸段,所述牵引电机和高速段减速机构布置在所述前后延伸段内,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布置在所述左右延伸段内,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左右方向上所述静置壳体的远离所述摇臂安装腔的一端嵌在所述牵引壳体的L形的拐角处,所述前后延伸段与所述静置壳体左右贴合并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摇臂安装腔和与之相邻的其他腔之间的公共侧壁上设有壳体槽口,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侧壁上设有摇臂壳体缺口,安装状态下,所述摇臂壳体缺口在周向上总保持与所述壳体槽口有部分重叠区域,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输出端采用相互外啮合的小齿轮和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在所述壳体槽口和摇臂壳体缺口的重叠区域保持外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壁上靠近大齿轮处还固定有轴承座,所述大齿轮的输入端轴径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壁上,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设有轴承座缺口,所述轴承座缺口的周向位置和大小与所述摇臂壳体缺口保持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壳体上安装有护板,所述静置壳体、摇臂壳体和护板共同围成一个封闭腔,所述静置壳体上设置的油缸座位于所述封闭腔内,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外侧设置的油缸座也位于所述封闭腔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壳体内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后方空间设置成油箱,为所述油缸提供液压驱动力的液压系统安装在所述油箱内,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中的一个传动轴取代液压系统泵电机为所述液压系统提供动力。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采用紧凑型行星机构,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为定轴传动齿轮组,包括按传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首端齿轮组件、中间齿轮组件和末端齿轮组件,各轴平行布置,首端齿轮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组件中包含一根或多根传动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延伸段只保留所述中间齿轮组件的必要安装空间和必要的工艺孔,其余部位制成实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延伸段的高度小于前后延伸段,所述左右延伸段的顶面的中后段设置成前高后低的斜面,所述左右延伸段的底面的
中后段设置成前后方向上中部内凹的凹面。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行走箱壳体、驱动轮、驱动轮轴、行走轮组、行走轮轴和导向滑靴,所述行走箱壳体固定在所述牵引壳体的左右延伸段的后侧外壁上,所述驱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轴向后穿过所述牵引壳体和行走箱壳体并旋转支撑在行走箱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在所述驱动轮轴上,所述行走轮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支撑在所述行走箱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行走轮组中的连接齿轮和行走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同轴安装在所述行走轮轴上,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驱动轮外啮合,所述导向滑靴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耳座,所述底座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和连接在前后侧壁之间的顶板,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底部设有倒钩,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由前侧壁、顶板、后侧壁和倒钩各自围成一个左右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滑靴安装在所述行走箱的下部,并通过其耳座上的耳孔实现其与所述行走箱壳体的摆动连接,所述行走轮轴的轴线与所述耳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耳孔为左右宽、上下窄的腰型孔,所述导向滑靴上设有左右各一处凹向底座内部的凹陷表面,所述凹陷表面位于所述耳座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底座的被所述耳座间隔开的左右顶面以及所述耳座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过渡连接处这三者中至少其中一个的位置上,所述驱动轮轴在径向上靠近所述凹陷表面布置,左右方向上所述驱动轮轴位于所述耳座与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槽之间。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乾章立强周常飞胡滔董超胡璟翟雨生郭岱宋振顾恩洋丁海春宋学平李继林曹光熙林杭杨芸朱孝仁阚文浩王兆胜卢祺良李璐刘子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