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851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属于一种桥梁检修辅助设备,其包括作业平台、桥面行走机构以及悬臂连接机构,作业平台横置于桥梁底部以用于检修梁底,桥面行走机构活动架设于桥面并通过悬臂连接机构支撑连接作业平台的相对两端;作业平台包括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长度规格不同;第一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第二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均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弦,两下弦之间铺设有供作业人员踩踏的踏板。能够提高桥梁检修的前期施工效率,安装便捷。安装便捷。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检修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或陆地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
[0003]桥梁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桥梁结构的老化,往往需要进行维护与检修以保证其接下来的运行安全,其中对桥梁底部的加固和检修尤为重要。在加固或检修桥梁底部时通常采用桥梁检测车,或者船舶进行。
[0004]上述的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桥梁检测车费用高昂,且不适于斜拉锁桥等桥面上有障碍物的桥梁;船舶可以适用于斜拉锁等有障碍物的桥梁底部检修,但是能适用的桥的在底部高度上具有的局限性,并且船舶只适用与水上桥梁,而不能用于类似架设在山间的陆路桥梁;此外,上述的方法往往只能粗略检测一下桥底,而不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且,上述方法中,还存在需要吊车配合才能安拆的情况,安装和拆除过程繁琐,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通过模块式的组合结构,根据不同的工况组合成不同的作业平台结构,以便于检查桥梁底部的病害以及对该病害进行维修。
[0006]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桥面行走机构以及悬臂连接机构,所述作业平台横置于桥梁底部以用于检修梁底,所述桥面行走机构活动架设于桥面并通过所述悬臂连接机构支撑连接所述作业平台的相对两端;所述作业平台包括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长度规格不同;所述第一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均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弦,两所述下弦之间铺设有供作业人员踩踏的踏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还分别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弦,两所述上弦分别两两相对设置在两所述下弦的上部,以形成所述作业平台的护栏;两相对的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之间连接有多根连杆。
[0009]进一步地,多根所述连杆沿所述作业平台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之间,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连杆相对倾斜,以使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连杆与所述上弦或所述下弦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0010]进一步地,两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以使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纵向投影形状呈“凵”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的相对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U型扣,多个所述U型扣朝同一方向开设形成有卡口,所述卡口扣接于所述下弦以固定所述踏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悬臂连接机构包括单联贝雷片架以及双联贝雷片架;所述单联贝雷片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所述单联贝雷片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双联贝雷片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双联贝雷片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所述双联贝雷片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单联贝雷片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单联贝雷片架与所述双联贝雷片架的相对两端均可与所述第一平台桁架或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相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悬臂连接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架,所述高度调节架长度小于所述双联贝雷片架以及所述单联贝雷片架;所述高度调节架的相对两端可与所述单联贝雷片架或所述双联贝雷片架或所述第一平台桁架或所述第二平台桁架中的其中一端相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桥面行走机构包括分置于桥面相对两侧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在桥面上自由移动或转动;所述移动板远离桥面的一侧形成安装面,所述悬臂连接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悬臂连接机构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两相对的所述移动板的所述安装面上,两所述悬臂连接机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作业平台的相对两端相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靠近桥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固轮组件。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该技术的作业平台包括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长度规格不同,以适应不同桥体宽度去装配不同长度的作业平台,便于作业人员检查桥面板底部的病害或者桥面板底部病害的维修;
[0019]第一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第二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本技术采用模块式的组合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形式,并且如上所述,根据不同的桥体宽度不同的长度组合适应其作业宽度的作业平台,让作业前施工效率更高,更为便捷,提高桥梁梁底检修的施工以及作业效率,同时能够适当降低人力劳动成本;
[0020]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均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弦,两下弦之间铺设有供作业人员踩踏的踏板,为作业人员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桥梁梁底检修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部放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作业平台纵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作业平台;11、第一平台桁架;12、第二平台桁架;13、下弦;131、踏板;1311、U型扣;14、上弦;15、连杆;20、桥面行走机构;21、移动板;211、安装面;212、万向轮;30、悬臂连接机构;31、单联贝雷片架;32、双联贝雷片架;33、高度调节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提高桥梁梁底检修的施工作业效率,提升作业前的检修平台组装便捷性,本技术公开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其包括用于供作业人员检修梁底的作业平台10、用于调整作业平台10与桥体相对位置的桥面行走机构20以及悬臂连接机构30,作业平台10横置于桥梁底部以用于检修梁底,本例中,作业平台10水平设置于桥梁底部,并与桥梁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而为了便于悬臂连接机构30的安装,作业平台10长度优选大于桥梁的宽度,而桥面行走机构20则活动架设于桥面并通过悬臂连接机构30支撑连接作业平台10的相对两端。
[0027]为了适配不同规格的桥梁宽度,作业平台10包括第一平台桁架11和第二平台桁架12,第一平台桁架11和第二平台桁架12长度规格不同,当然,除了本例中所述的第一平台桁架11、第二平台桁架12还可以设置更多不同长度规格的平台桁架,以适配更多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桥面行走机构以及悬臂连接机构,所述作业平台横置于桥梁底部以用于检修梁底,所述桥面行走机构活动架设于桥面并通过所述悬臂连接机构支撑连接所述作业平台的相对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包括第一平台桁架和第二平台桁架,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长度规格不同;所述第一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所述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相对两端可与另一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或所述第一平台桁架的其中一端相接;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均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弦,两所述下弦之间铺设有供作业人员踩踏的踏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均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弦,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相互平行,且两所述上弦分别两两相对设置在两所述下弦的上部以形成护栏;两相对的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之间连接有多根用于加固所述作业平台结构强度的连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连杆沿所述作业平台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之间,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连杆相对倾斜,以使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连杆与所述上弦或所述下弦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弦和所述下弦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以使所述第一平台桁架和所述第二平台桁架的纵向投影形状呈“凵”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梁底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阳子陈康江彭明利黄素芳覃瑞芳温志波韦斯跃郭周海梁万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荣骏建设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