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593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解决了现有甘蔗收获机效率低、甘蔗糖分损失率较高的问题。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底盘前端上方悬伸固定有切梢机构,底盘中部斜向固定有输送剥叶机构,输送剥叶机构前端固定有割台机构,割台机构前端固定有扶蔗机构,输送剥叶机构后端上方固定有朝向为下的鼓风机,鼓风机后侧设有蔗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甘蔗收割效率,降低了甘蔗收割成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收割,减少人工投入量,降低甘蔗糖分损失率,减少甘蔗的浪费,降低收获甘蔗的含杂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甘蔗收获机相关设备,具体为一种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农作物,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印度的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是我国四大重要农产品和三大经济作物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质。我国食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种植面积占糖料面积的85%以上,蔗糖产量占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
[0003]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公顷,甘蔗产量非常大,甘蔗收获工作量也巨大。目前,我国甘蔗收获主要还是以人工砍割为主,小部分地区为机械化收割,机械化收割也基本上为半自动化方式或切断式联合收获机的方式。
[0004]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愿意从事体力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靠人工收割甘蔗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甘蔗收割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收割时间也是有节点要求,收割效率低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半自动化机械收割甘蔗能减少部分人工工作量,但收割成本仍然较高,收割效率仍然较低。
[0005]切断式联合收获机收割方式为将整根甘蔗切断为若干小段,收割甘蔗效率较高。然而切断式联合收获机收割的甘蔗糖分损失率较高,造成了较大的浪费。而且甘蔗在切成小断后必须在24小时内送到榨糖厂完成榨糖,否则变质不能用,这样导致如果切断甘蔗较多,榨糖厂无法保证完成所有甘蔗的榨糖,未榨糖的甘蔗将全部白白浪费掉。
[0006]单行式联合收获机收割效率低,且容易受地形高低不平的影响,在行进过程中侧翻,造成危险。现有收获机收割的甘蔗叶子剥离不干净,影响糖厂榨糖,降低了糖厂对甘蔗的回收价格。现有收获机收割容易造成甘蔗劈裂、非正常断裂,造成甘蔗糖分损失,降低了糖厂对甘蔗的回收价格。现有收获机收割容易伤害甘蔗宿根,影响来年甘蔗的正常生长。现有收获机在收获甘蔗时易出现甘蔗堵塞蹩卡现象,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现有收获机庞大笨重,在较小的甘蔗地块适应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甘蔗收获机效率低、甘蔗糖分损失率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0008]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底盘前端上方悬伸铰接有切梢机构,底盘中部斜向安装有输送剥叶机构,输送剥叶机构前端固定有割台机构,割台机构前端固定有扶蔗机构,输送剥叶机构后端上方固定有朝向为下的鼓风机,鼓风机后侧设有蔗仓;
[0009]扶蔗机构包括扶蔗支架,扶蔗支架上固定有左外扶蔗滚筒、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
滚筒、右内扶蔗滚筒、右外扶蔗滚筒,其中左外扶蔗滚筒、左内扶蔗滚筒与右内扶蔗滚筒、右外扶蔗滚筒对称布置在中扶蔗滚筒两侧且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滚筒、右内扶蔗滚筒中心线在同一斜面上与地面形成夹角,左外扶蔗滚筒、右外扶蔗滚筒中心线在同一斜面上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大于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滚筒、右内扶蔗滚筒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左外扶蔗滚筒、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滚筒、右内扶蔗滚筒、右外扶蔗滚筒顶部设有扶蔗马达,左外扶蔗滚筒、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滚筒、右内扶蔗滚筒、右外扶蔗滚筒表面设有螺旋护圈,左内扶蔗滚筒、中扶蔗滚筒、右内扶蔗滚筒底部设有扶蔗圆锥;
[0010]割台机构包括利用割台连杆和割台油缸与扶蔗支架连接的刀盘架,刀盘架上设有两组齿轮箱,每组齿轮箱上设有割台马达,齿轮箱下通过刀盘轴连接有刀盘,刀盘与地面夹角为11~13度,刀盘刀尖高度为入土30mm,刀盘轴上沿周向均布设有六片喂入板;
[0011]输送剥叶机构,包括一级输送剥叶装置和二级输送剥叶装置,一级输送剥叶装置和二级输送剥叶装置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一级输送剥叶装置下方设有连接到底盘的一级千斤顶;
[0012]一级输送剥叶装置包括外框架,一级输送剥叶装置的外框架两侧架夹角为
°
,两侧架之间设有一号上剥叶轴、一号下剥叶轴、二号上剥叶轴、二号下剥叶轴、三号上剥叶轴、三号下剥叶轴、四号上剥叶轴、四号下剥叶轴,一号上剥叶轴、一号下剥叶轴、二号上剥叶轴、二号下剥叶轴、三号上剥叶轴、三号下剥叶轴、四号上剥叶轴、四号下剥叶轴一端均固定有剥叶轴齿轮,其中一号下剥叶轴位于一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二号下剥叶轴位于二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三号下剥叶轴位于三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四号下剥叶轴位于四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二号上剥叶轴和三号上剥叶轴的剥叶轴齿轮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三号上剥叶轴和四号上剥叶轴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
[0013]二级输送剥叶装置包括外框架,二级输送剥叶装置的外框架两侧架平行,两侧架之间设有五号上剥叶轴、五号下剥叶轴、六号上剥叶轴、六号下剥叶轴、七号上剥叶轴、七号下剥叶轴、八号上剥叶轴、八号下剥叶轴、九号上剥叶轴、九号下剥叶轴,五号上剥叶轴、五号下剥叶轴、六号上剥叶轴、六号下剥叶轴、七号上剥叶轴、七号下剥叶轴、八号上剥叶轴、八号下剥叶轴、九号上剥叶轴、九号下剥叶轴一端均固定有剥叶轴齿轮,其中五号下剥叶轴位于五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六号下剥叶轴位于六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七号下剥叶轴位于七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八号下剥叶轴位于八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九号下剥叶轴位于九号上剥叶轴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啮合,五号下剥叶轴和六号下剥叶轴的剥叶轴齿轮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六号下剥叶轴和七号下剥叶轴的剥叶轴齿轮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八号上剥叶轴和九号上剥叶轴的剥叶轴齿轮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且这两个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一号上剥叶轴、三号上剥叶轴、六号下剥叶轴、九号上剥叶轴上设有驱动装置;
[0014]一号上剥叶轴、一号下剥叶轴、二号上剥叶轴、二号下剥叶轴、三号上剥叶轴、三号下剥叶轴、四号上剥叶轴、四号下剥叶轴、五号上剥叶轴、五号下剥叶轴、六号上剥叶轴、六号下剥叶轴、八号上剥叶轴、八号下剥叶轴每根剥叶轴上均布设有四排剥叶刷,四排剥叶刷分别成90
°
夹角布置,且上下对应的两根剥叶轴上的剥叶刷交错布置,即上层剥叶轴的剥叶
刷与下层剥叶轴的剥叶刷成45
°
夹角布置,剥叶刷具体通过设于剥叶轴上的安装管连接固定,安装管利用螺栓固定,剥叶刷刷毛为牛筋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体,且刷毛圆柱体上间错设有凸圆棱和凹圆槽;
[0015]七号上剥叶轴、七号下剥叶轴、九号上剥叶轴、九号下剥叶轴上均布设有四排剥蔗胶皮板,四排剥蔗胶皮板分别成90
°
夹角布置,且上下对应的两根剥叶轴上的剥蔗胶皮板交错布置,既上层剥叶轴的剥蔗胶皮板与下层剥叶轴的剥蔗胶皮板成45
°
夹角布置,剥蔗胶皮板具体由设于剥叶轴上的回转轴架固定,剥蔗胶皮板为牛筋橡胶材料板,剥蔗胶皮板边缘为凸圆和凹圆组成弧形齿,剥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7),底盘(7)上设有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发动机(9)、变速箱、驾驶室(8),其特征在于:底盘(7)前端上方悬伸铰接有切梢机构(4),底盘(7)中部斜向安装有输送剥叶机构(3),输送剥叶机构(3)前端固定有割台机构(2),割台机构(2)前端固定有扶蔗机构(1),输送剥叶机构(3)后端上方固定有朝向为下的鼓风机(6),鼓风机(6)后侧设有蔗仓(5);扶蔗机构(1)包括扶蔗支架(101),扶蔗支架(101)上固定有左外扶蔗滚筒(102)、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右外扶蔗滚筒(106),其中左外扶蔗滚筒(102)、左内扶蔗滚筒(103)与右内扶蔗滚筒(105)、右外扶蔗滚筒(106)对称布置在中扶蔗滚筒(104)两侧且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中心线在同一斜面上与地面形成夹角,左外扶蔗滚筒(102)、右外扶蔗滚筒(106)中心线在同一斜面上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大于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左外扶蔗滚筒(102)、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右外扶蔗滚筒(106)顶部设有扶蔗马达(107),左外扶蔗滚筒(102)、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右外扶蔗滚筒(106)表面设有螺旋护圈(109),左内扶蔗滚筒(103)、中扶蔗滚筒(104)、右内扶蔗滚筒(105)底部设有扶蔗圆锥(108);割台机构(2)包括利用割台连杆(207)和割台油缸(208)与扶蔗支架(101)连接的刀盘架(201),刀盘架(201)上设有两组齿轮箱(205),每组齿轮箱(205)上设有割台马达(206),齿轮箱(205)下通过刀盘轴(203)连接有刀盘(202),刀盘(202)与地面夹角为11~13度,刀盘(202)刀尖高度为入土30mm,刀盘轴(203)上沿周向均布设有六片喂入板(204);输送剥叶机构(3),包括一级输送剥叶装置(301)和二级输送剥叶装置(302),一级输送剥叶装置(301)和二级输送剥叶装置(302)之间通过铰接轴(303)铰接,一级输送剥叶装置(301)下方设有连接到底盘(7)的一级千斤顶(304);一级输送剥叶装置(301)包括外框架(306),一级输送剥叶装置(301)的外框架(306)两侧架夹角为25
°
,两侧架之间设有一号上剥叶轴(311)、一号下剥叶轴(312)、二号上剥叶轴(313)、二号下剥叶轴(314)、三号上剥叶轴(315)、三号下剥叶轴(316)、四号上剥叶轴(317)、四号下剥叶轴(318),一号上剥叶轴(311)、一号下剥叶轴(312)、二号上剥叶轴(313)、二号下剥叶轴(314)、三号上剥叶轴(315)、三号下剥叶轴(316)、四号上剥叶轴(317)、四号下剥叶轴(318)一端均固定有剥叶轴齿轮(308),其中一号下剥叶轴(312)位于一号上剥叶轴(311)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308)啮合,二号下剥叶轴(314)位于二号上剥叶轴(313)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308)啮合,三号下剥叶轴(316)位于三号上剥叶轴(315)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308)啮合,四号下剥叶轴(318)位于四号上剥叶轴(317)的下方且两者的剥叶轴齿轮(308)啮合,二号上剥叶轴(313)和三号上剥叶轴(315)的剥叶轴齿轮(308)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309),三号上剥叶轴(315)和四号上剥叶轴(317)之间设有与二者均啮合的传动齿轮(309);二级输送剥叶装置(302)包括外框架(306),二级输送剥叶装置(302)的外框架(306)两侧架平行,两侧架之间设有五号上剥叶轴(321)、五号下剥叶轴(322)、六号上剥叶轴(323)、六号下剥叶轴(324)、七号上剥叶轴(325)、七号下剥叶轴(326)、八号上剥叶轴(327)、八号下剥叶轴(328)、九号上剥叶轴(329)、九号下剥叶轴(330),五号上剥叶轴(321)、五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晓耿倪伟马占江李志敏郝宁徐方钊饶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