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727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其包括颅内压监测探头、大气压监测装置和颅内压检测仪,通过颅内压监测探头和大气压监测装置分别监测绝对颅内压力和绝对大气压力,将绝对颅内压力和绝对大气压力的差值作为颅内压监测值。这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内无需预留气道,有利于缩小整个探头的尺寸,减少患者损伤。减少患者损伤。减少患者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内压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压监测探头通常与颅内压监测仪器配套使用,用于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从而为医务人员提供判断患者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的依据。
[0003]目前,已有的颅内压监测探头分为两类,一种是植入颅内光纤探头,这类探头体积大、制造工艺复杂,且测量精度低;另一种是差压传感式颅内压监测探头,这类探头测量精度比光纤探头的测量精度高,探头内预留有气道和压差传感器,使外界大气压力能够传递至探头内,通过外界大气压力和颅内压力的共同作用来使压差传感器获取压力差值,但由于颅内压监测探头是植入患者颅内的,探头的尺寸需要控制到很小才能应用于颅内压监测,现有的差压传感式颅内压监测探头因为在加工时需要预留气道保证通气量,体积很难做到很小,而且为了尽可能缩小体积,而探头很大一部分空间被气道占用,探头内其他零件能够占用的空间很小,导致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很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颅内压监测系统中探头体积大、价格昂贵、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
[0007]颅内压监测探头,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用于监测绝对颅内压力;
[0008]大气压监测装置,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绝对大气压力;及
[0009]颅内压监测仪,其用于获取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的绝对颅内压力和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监测的绝对大气压力,并将所述绝对颅内压力与所述绝对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差并作为颅内压监测值输出,所述颅内压监测仪与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仪与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包括:
[0011]探头本体,所述探头本体上设置有凹槽;
[0012]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开口的感应部;及
[0013]胶体,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凹槽内,胶体包覆所述压力传感器。
[0014]可选的,所述颅内压检测仪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探头本体设置有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绝对压力型传感器;所述线缆具有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通过所述线缆入口伸入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导电芯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连接;所述胶体包括软胶体,所述软胶体覆盖所述感应部。
[0015]可选的,所述凹槽为阶梯凹槽,所述阶梯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开设在所述第一凹
槽底部的第二凹槽,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第一硬胶体,所述软胶体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6]可选的,所述导电芯线先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后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7]可选的,所述线缆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包覆在所述导电芯线外,所述外层插入所述线缆入口内,且所述外层位于所述凹槽外,所述外层与所述探头本体之间通过第二硬胶体固定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探头本体整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二硬胶体的外轮廓与所述探头本体之间弧形过渡,且所述探头本体的顶端为半球面。
[0019]可选的,所述探头本体整体呈圆柱状,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探头本体的侧壁,所述软胶体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接触,且所述探头本体定位外轮廓与所述软胶体的轮廓之间弧形过渡。
[0020]可选的,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封装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探头本体的轴向排布。
[0021]可选的,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设置在引流导管中。
[0022]本技术的颅内压监测系统中,采用绝压方式分别测量颅内压力和大气压力来获取颅内压监测,颅内压探头本体内无需预留气道,有利于缩小整个探头的尺寸,减少患者损伤。
附图说明
[0023]图1显示为颅内压监测探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显示为探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
[0026]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颅内压监测探头的一截面视图;
[0027]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颅内压监测系统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框图(大气压监测装置安装在颅内压监测仪外)。
[0028]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颅内压监测系统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框图(大气压监测装置安装在颅内压力监测仪内)。
[0029]零件标号说明:
[0030]探头本体1、凹槽11、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12、台阶面113、线缆入口12、
[0031]压力传感器2、感应部21、
[0032]线缆3、导电芯线31、外层32、
[0033]软胶体4、
[0034]第一硬胶体5、
[0035]第二硬胶体6、
[0036]颅内压监测探头100、
[0037]大气压监测装置200、
[0038]颅内压监测仪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0]参见图5、图6,本技术还对应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
[0041]颅内压监测探头100,该颅内压监测探头100用于监测绝对颅内压力P1;及
[0042]大气压监测装置200,该大气压监测装置200用于监测绝对大气压力P2,例如,该大气压监测装置200也可以为绝对式压力传感器2;
[0043]颅内压监测仪300,其用于获取颅内压监测探头100监测的绝对颅内压力P1和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200监测的绝对大气压力P2,并绝对颅内压力P1与绝对大气压力P2之间的压差并作为颅内压监测值输出,颅内压监测仪300与颅内压监测探头连接,颅内压监测仪300与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200连接。
[0044]颅内压监测仪300可以通过线缆直接与颅内压监测探头100连接;或者颅内压监测探头 100与信号发送盒连接,信号发送盒再与颅内压监测仪300无线连接。
[0045]相应的,利用本技术的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压力时,先利用颅内压监测探头100监测患者的绝对颅内压力P1和大气压监测装置200监测绝对大气压力P压力,再计算绝对颅内压力P1和绝对大气压力P2的差值作为颅内压力P,即P=P1-P2,通过分别监测绝对颅内压力和绝对大气压力,再以压差作为颅内压监测值,克服了现有颅内压监测探头因大气压力在气道中损失导致的监测精准度较低的问题,有利于为医务人员更精准的颅内压力。
[0046]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颅内压监测探头100设置在颅内压检测仪300外,参见图5,大气压监测装置200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颅内压监测探头,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用于监测绝对颅内压力;大气压监测装置,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绝对大气压力;及颅内压监测仪,其用于获取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的绝对颅内压力和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监测的绝对大气压力,并将所述绝对颅内压力与所述绝对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差并作为颅内压监测值输出,所述颅内压监测仪与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仪与所述大气压监测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压监测探头包括:探头本体,所述探头本体上设置有凹槽;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开口的感应部;及胶体,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凹槽内,胶体包覆所述压力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压检测仪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探头本体设置有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绝对压力型传感器;所述线缆具有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通过所述线缆入口伸入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导电芯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连接;所述胶体包括软胶体,所述软胶体覆盖所述感应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阶梯凹槽,所述阶梯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王永贤刘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