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725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8
本新型涉及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其中承载基座前端面设灯具定位槽,后端面通过散热导流柱与定位背板连接,散热导流柱均布若干导流槽,无动力风帽包覆在散热导流柱外并与散热导流柱同轴分布。本新型结构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结构类型补光灯灯头配套运行的需要,且运行中在满足传统接触式热交换散热的同时,另可实现在不借助外部电源驱动下进行强制散热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确切的是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户外作业夜间照明、摄影、植物培育等活动中,均需要通过功率较大的补光灯进行辅助照明,当前所使用的补光灯往往均是基于LED灯珠的、氩灯、氖灯等灯头结构,虽然照明效果好,但照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则会导致灯头寿命缩短,严重时甚至造成灯头损坏,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补光灯中所采用的散热结构往往均是铝合金散热座、散热风机结构构成,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传统的铝合金散热座热交换能力差,散热效率低下,虽然可以通过散热风机甚至冷风机进行强制散热,但额外增加散热风机或冷风机等设备一方面导致灯具结构自重增加,结构复杂,安装定位难度大且无法满足狭小空间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造成散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增加了补光灯设备运行能耗和供电线路的供电负担。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补光灯散热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新型结构集成化程度高,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结构类型补光灯灯头配套运行的需要,且运行中在满足传统接触式热交换散热的同时,另可实现在不借助外部电源驱动下进行强制散热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助于提高补光灯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其中承载基座前端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的灯具定位槽,后端面通过散热导流柱与定位背板连接,且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间同轴分布,散热导流柱为圆台结构,且散热导流柱下端面直径是上端面直径的至少5倍,且下端面直径为承载基座后端面直径的1/3—2/3,上端面直径不大于定位背板前端面直径1/5,散热导流柱均布若干导流槽,导流槽环绕散热导流柱轴线均布,其轴线与散热导流柱侧表面呈0
°
—45
°
夹角,无动力风帽为鼓状结构,包覆在散热导流柱外并与散热导流柱同轴分布,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共同构成换气室,无动力风帽分别通过轴承与散热导流柱上端面及下端面滑动连接,无动力风帽内侧面与散热导流柱外侧面间最大间距不小于散热导流柱下端面半径的1.3倍。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基座、定位背板均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等腰梯形中任意一种的柱状结构,其外侧面均布散热槽,所述承载基座前端面、定位背板后端面与无动力风帽对应位置设导向槽,并通过导向槽与无动力风帽外表面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灯具定位槽槽底均布若干孔径为1—3毫米的透孔,灯具定位槽通过透孔与换气室直接连通,所述灯具定位槽槽底另设若干高出灯具定位槽槽底底部至少5
毫米的凸块,所述凸块轴线与灯具定位槽槽底槽底垂直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导流柱轴向截面为等腰体型结构及双曲线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流槽轴线与散热导流柱侧表面平行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槽横断面为矩形、“V”字形、“U”字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流槽深度沿散热导流柱轴线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0011]本新型结构集成化程度高,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结构类型补光灯灯头配套运行的需要,且运行中在满足传统接触式热交换散热的同时,另可实现在不借助外部电源驱动下进行强制散热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助于提高补光灯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基座1、定位背板2、散热导流柱3、无动力风帽4,其中承载基座1前端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的灯具定位槽5,后端面通过散热导流柱3与定位背板2连接,且承载基座1、定位背板2、散热导流柱3间同轴分布,散热导流柱3为圆台结构,且散热导流柱3下端面直径是上端面直径的至少5倍,且下端面直径为承载基座1后端面直径的1/3—2/3,上端面直径不大于定位背板2前端面直径1/5,散热导流柱3均布若干导流槽6,导流槽6环绕散热导流柱3轴线均布,其轴线与散热导流柱3侧表面呈0
°
—45
°
夹角,无动力风帽4为鼓状结构,包覆在散热导流柱3外并与散热导流柱3同轴分布,散热导流柱3、无动力风帽4共同构成换气室7,无动力风帽4分别通过轴承与散热导流柱3上端面及下端面滑动连接,无动力风帽4内侧面与散热导流柱3外侧面间最大间距不小于散热导流柱3下端面半径的1.3倍。
[0014]其中,所述承载基座1、定位背板2均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等腰梯形中任意一种的柱状结构,其外侧面均布散热槽8,所述承载基座1前端面、定位背板2后端面与无动力风帽4对应位置设导向槽9,并通过导向槽9与无动力风帽4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灯具定位槽5槽底和侧壁上均布若干孔径为1—3毫米的透孔10,灯具定位槽5通过透孔10与换气室7直接连通,所述灯具定位槽5槽底另设若干高出灯具定位槽5槽底底部至少5毫米的凸块11,所述凸块11轴线与灯具定位槽5槽底槽底垂直分布。
[0016]值得注意的,所述的散热导流柱3轴向截面为等腰体型结构及双曲线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流槽6轴线与散热导流柱3侧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导流槽6横断面为矩形、“V”字形、“U”字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流槽6深度沿散热导流柱3轴线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0017]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进行组装,然后将本新型通过承载基座与定位设备安装,最后将补光灯灯头安装在承载基座的灯具定位槽内,并与灯具定位槽底部的凸块进行连接定位,同时将补光灯灯头与供电电路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使用。
[0018]在进行照明作业时,补光灯灯头运行时产热的热量一方面与承载基座进行热交换,并由承载基座一方面直接与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降温,另一方面与散热导流柱、定位背
板间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散热导流柱、定位背板与外部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散热接触式热交换散热的目的;
[0019]在补光灯灯头运行中,随着补光灯灯头温度升高,灯具定位槽和换气室内空气温度随之升高,并在灯具定位槽和换气室内空气温度比无动力风帽外部空气温度高时,灯具定位槽和换气室内高温空气沿散热导流柱侧表面导流槽进行流动并驱动无动力风帽旋转,从而达到将高温空气排出灯具定位槽和换气室内排出,将外部低温空气补充至灯具定位槽内实现对补光灯灯头强制循环风冷降温的目的。
[0020]此外,在无动力风帽运行中,除了换气室内外温差驱动外,另可由换气室外部环境中的自然风驱动无动力风帽旋转运行,将换气室内高温空气排出并驱动低温空气进入到灯具定位槽对补光灯灯头强制降温。...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户外补光灯用外置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其中所述承载基座前端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的灯具定位槽,后端面通过散热导流柱与定位背板连接,且所述承载基座、定位背板、散热导流柱间同轴分布,所述散热导流柱为圆台结构,且散热导流柱下端面直径是上端面直径的至少5倍,且下端面直径为承载基座后端面直径的1/3—2/3,上端面直径不大于定位背板前端面直径1/5,所述散热导流柱均布若干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环绕散热导流柱轴线均布,其轴线与散热导流柱侧表面呈0
°
—45
°
夹角,所述无动力风帽为鼓状结构,包覆在散热导流柱外并与散热导流柱同轴分布,所述散热导流柱、无动力风帽共同构成换气室,所述无动力风帽分别通过轴承与散热导流柱上端面及下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无动力风帽内侧面与散热导流柱外侧面间间距不小于散热导流柱下端面半径的1.3倍。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森田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鑫众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