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包括导管,导管内部具有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导丝通道及注水通道;第一球囊,包裹于导管一端,且其内腔与注水通道相连通,第一球囊注水膨胀后其两端均为锥形结构;导管接头,连接于导管的另一端,其上设有注水口和注药口,注水通道与注水通道连通,注药口连接穿刺导引管座;导管接头上或导管设有导丝口,导丝口与导丝通道连通;穿刺导引管,设置于导管中,其一端穿过导管,并沿导管长轴方向贴合于第一球囊靠近其的一端锥面上,穿刺导引管的另一端经导管内部延伸至与穿刺导引管座连接;穿刺针,针尾连接有针管,可由穿刺导引管座进入。优点:保障穿刺角度的稳定性,有效地保护了球囊不受损伤。囊不受损伤。囊不受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外周动脉疾病PAD是由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外周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谱中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致死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
[0003]目前腔内治疗技术的主要方法是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传统的球囊扩张成形术远期再狭窄率可高达80%,而植入支架又带来了支架相关并发症(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血栓等)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新问题。
[0004]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成为近年来外周血管疾病的新热点,DCB和DES所采用的主要是紫杉醇类药物,药物涂层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抗平滑肌增生和迁移等从而防止再狭窄。但DCB和DES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在于喷涂药物仅能短时间接触血管内膜,渗透给药易被血流冲刷,局部药物浓度难以维持,影响疗效;其次因药物易洗脱导致全身药物浓度增高,出现药物副作用。
[0005]目前,国外有专利US7559923(国内专利CN107360123A)描述了一种抑制血管炎症的系统,其主要是解决目前药物涂层球囊放置后药物易被血流冲刷的缺陷,该系统由球囊导管部分和药物注射部分组成,其中球囊部分主要作用是适配不同血管直径,将用于注射药物的微针顶入血管夹层,主要起提供压力的作用。一般的血管狭窄首先需要通过球囊扩张后,再置换现有技术中的球囊注射系统注药,达到治疗的目的。
[0006]另外,CNB中介绍的是一种腔内注射导管装置,包括空心导管主体与注射机构。注射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端头、中空拉管和注射针,中空拉管的回拉动作使支撑组件径向扩张,并带动注射针导向孔,为注射针提供引导与支撑,实现注射功能,但该专利技术中其支撑组件的扩张无法实现腔内狭窄部分的扩张;其次该装置是通过回拉动作实现支撑组件的扩张再定位,回拉动作容易使腔内支撑组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定位不准确。用手回拉不仅不稳,而且力度难于掌握,从而导致穿刺角度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包括:导管,上述导管内部具有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导丝通道及注水通道;第一球囊,上述第一球囊包裹设置于上述导管的一端,且其内腔与上述注水通道相连通,上述第一球囊注水膨胀后其两端均为锥形结构;导管接头,上述导管接头连接于上述导管的另一端,其上设有注水口和注药口,上述注水通道与上述注水
通道的对应端连通,上述注药口连接穿刺导引管座;上述导管接头上或导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上述导丝通道的导丝口,上述导丝口与上述导丝通道的对应端连通;穿刺导引管,上述穿刺导引管设置于上述导管中,其一端穿过上述导管的一端,并沿上述导管的长轴方向贴合固定于上述第一球囊靠近其的一端锥面上,上述穿刺导引管的另一端经上述导管内部延伸至与上述穿刺导引管座连接;穿刺针,上述穿刺针的针尾连接有针管,上述穿刺针可由上述穿刺导引管座进入,并在外力下通过上述针管推拉至其针尖由上述穿刺导引管的一端推出或缩回。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上述穿刺导引管座的一端伸入上述注药口中,且二者相互密封连接,上述穿刺导引管座的另一端内部设有针管介入腔,上述穿刺导引管的另一端穿过上述穿刺导引管座的一端并与上述针管介入腔连通。
[0012]进一步,还包括针管座,上述针管座一端内部设有管腔,其另一端设有与上述针管介入腔相匹配的插承部,上述针管远离上述穿刺针的一端穿入上述插承部中,并延伸至与上述管腔靠近其的一端连通,上述插承部用于插入上述针管介入腔中,并在外力作用下沿上述针管介入腔滑动,从而推拉上述针管使得穿刺针的针尖由上述穿刺导引管的一端推出或缩回。
[0013]进一步,上述穿刺导引管设有多根,且一端分别均穿过上述导管的一端,并分别沿上述第一球囊对应端的锥形结构的轴向均匀贴合固定于锥面上,相应的上述穿刺针设有多个,且数量与上述穿刺导引管的数量一致,每个上述穿刺针的针尾均连接有上述针管,上述穿刺针分别由上述穿刺导引管座穿过,并进入对应的上述穿刺导引管中。
[0014]进一步,上述导管表面位于上述第一球囊包裹范围内的区域沿其长轴方向设有至少两处不透射线的第一显影标记环。
[0015]进一步,上述导管接头为四通接头,其一个接口与上述导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并连通,其余的三个接口分别构成上述注水口、导丝口和注药口,上述导丝通道延伸至与上述导丝口连接并连通;或上述导管接头为三通接头,其一个接口与上述导管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并连通其余的两个接口分别构成上述注水口和注药口,且上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上述导丝通道的导丝快速交换端口,该导丝快速交换端口构成上述导丝口。
[0016]进一步,上述导管包括外管和设置于外管内部的内管,上述外管和内管的另一端共同与上述导管接头连接,且上述外管与内管之间构成供上述穿刺导引管通过的内腔,上述内管的一端伸出上述外管的一端外部,上述第一球囊包裹设置于上述内管的一端外部,并靠近上述外管的一端端部,上述内管中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上述导丝通道及注水通道;上述穿刺导引管的一端穿过上述外管的一端外壁,并沿上述外管的一端外壁延伸至贴合固定于上述第一球囊靠近其的一端锥面上,或上述穿刺导引管一端沿上述外管的内壁经其一端穿出,并延伸至贴合固定于上述第一球囊靠近其的一端锥面上。
[0017]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球囊,上述第二球囊包裹设置于上述内管的一端,并间隔设置于上述第一球囊远离上述导管接头的一端,上述第二球囊的一端延伸至与上述第一球囊的另一端连接并连通。
[0018]进一步,上述导管表面位于上述第二球囊包裹范围内的区域沿其长轴方向设有至少两处不透射线的第二显影标记环。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保障了穿刺角度的稳定性,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球囊不受损伤,有利于血管重复多点穿刺,非顺应性球囊保证了扩张的有效性和穿刺角度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中第一球囊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中第一球囊膨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中针管座与穿刺导引管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7为本技术的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内部具有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导丝通道及注水通道;第一球囊(2),所述第一球囊(2)包裹设置于所述导管(1)的一端,且其内腔与所述注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球囊(2)注水膨胀后其两端均为锥形结构;导管接头(3),所述导管接头(3)连接于所述导管(1)的另一端,其上设有注水口(31)和注药口(33),所述注水口(31)与所述注水通道的对应端连通,所述注药口(33)连接穿刺导引管座(34);所述导管接头(3)上或导管(1)的另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导丝通道的导丝口(32),所述导丝口(32)与所述导丝通道的对应端连通;穿刺导引管(4),所述穿刺导引管(4)设置于所述导管(1)中,其一端穿过所述导管(1),并沿所述导管(1)的长轴方向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球囊(2)靠近其的一端锥面上,所述穿刺导引管(4)的另一端经所述导管(1)内部延伸至与所述穿刺导引管座(34)连接;穿刺针(5),所述穿刺针(5)的针尾连接有针管(51),所述穿刺针(5)可由所述穿刺导引管座(34)进入,并在外力下通过所述针管(51)推拉至其针尖由所述穿刺导引管(4)的一端推出或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导引管座(34)的一端伸入所述注药口(33)中,且二者相互密封连接,所述穿刺导引管座(34)的另一端内部设有针管介入腔(341),所述穿刺导引管(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刺导引管座(34)的一端并与所述针管介入腔(34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管座(6),所述针管座(6)一端内部设有管腔,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针管介入腔(341)相匹配的柱状的插承部(61),所述针管(51)远离所述穿刺针(5)的一端穿入所述插承部(61)中,并延伸至与所述管腔靠近其的一端连通,所述插承部(61)用于插入所述针管介入腔(341)中,并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针管介入腔(341)滑动,从而推拉所述针管(51)使得穿刺针(5)的针尖由所述穿刺导引管(4)的一端推出或缩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球囊(2)包裹范围内的区域沿其长轴方向设有至少两处不透射线的第一显影标记环(1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狭窄的扩张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导引管(4)设有多根,且一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艾路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