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升降平台,其中,升降平台(1)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上的上定位插销组件(6),第一插销孔与上定位插销组件(6)配合使用,使得升降平台(1)的上平面与舱口周边甲板平齐;升降平台(1)沿垂直导轨(2)上下运行;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1)内侧左右两端的第一限位滚轮(4)与垂直导轨(2)外侧面接触。通过第一限位滚轮(4)让升降平台(1)与垂直导轨(2)形成限位运动,能克服由于升降平台自重、偏载形成的倾覆力矩,保证物资的运输平稳;通过在升降平台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的上定位插销组件(6)配合使用,使得升降平台能与周边甲板齐平,方便运输小车的移动。方便运输小车的移动。方便运输小车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升降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船载物资必然需要在船舱、露天甲板之间垂直转运。当需要将物资从船舱运输到甲板上时,通常通过安装在甲板上的吊装装置将物资从船舱内吊装出来。
[0003]吊装装置在船舶航行状态下执行吊装作业时,吊运物资容易出现晃动。而且部分船型出于特殊考虑,甲板上不允许设置外露的吊装装置。因此,有必要设计安装于船舱、能够沿预定轨道运行并限制物资在吊装过程中晃动的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船用升降平台,其运行稳定,不易发生位移,能够解决船载物资在船舱、露天甲板之间垂直转运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升降平台,其包括:升降平台、垂直导轨、驱动装置和第一限位滚轮;
[0007]所述升降平台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上的上定位插销组件,所述第一插销孔与所述上定位插销组件配合使用,使得升降平台的上平面与舱口周边甲板平齐;
[0008]所述升降平台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沿所述垂直导轨上下运行;
[0009]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内侧左右两端的四个第一限位滚轮与垂直导轨外侧面接触。
[0010]更优选的,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内侧左右两端的四个第二限位滚轮;所述第二限位滚轮与所述垂直导轨正反面接触。<br/>[0011]更优选的,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下定位机构;所述下定位机构包括固定于船舱底部的下定位插销组件;所述升降平台侧面设有多个第二插销孔,分别对应所述下定位插销。
[0012]更优选的,所述下定位插销组件包括下插销和驱动下插销运动的下推动油缸;所述下推动油缸固定设置在船舱上,下推动油缸的推动端与下插销固定连接;所述下插销与升降平台侧面设有的多个第二插销孔一一对应。
[0013]更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外侧底部设有多个限位垫块;
[0014]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下定位机构;所述下定位机构包括多个位于升降平台外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于船舱底部,其上设有用于承托升降平台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升降平台外侧底部设有的多个向下延伸的限位垫块一一对应形成限位配合。
[0015]更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插销组件包括:上插销和驱动上插销运动的上推动油缸;
[0016]所述上推动油缸固定设置在舱口,所述上推动油缸的推动端与所述上插销固定连接;所述上插销与所述升降平台的侧面设有的多个所述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
[0017]更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左右两侧的滑轮组,以及用于牵拉滑轮组的液压油缸;
[0018]所述滑轮组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定滑轮设置在舱口附近和底坑,动滑轮组与液压油缸固定连接在船舱底坑。
[0019]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平台可以承载运输小车,通过在升降平台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上的上定位插销组件配合使用,使得升降平台的上平面与舱口周边甲板平齐,当升降平台上升至舱口时,升降平台可以与周边甲板齐平,方便运输小车的移动。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限位滚轮让升降平台与垂直导轨形成限位运动,能克服由于升降平台偏载形成的倾覆力矩,并且能有效防止升降平台的左右晃动,保证物资的运输平稳。
[0022](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限位滚轮,能够进一步对升降平台进行限位运动,能克服由于升降平台自重及物资形成的倾覆力矩,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3](4)本专利技术通过上定位插销组件可以实现对升降平台的辅助支撑,保证物资卸载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4](5)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于舱壁结构上的支撑台可以实现对升降平台在船舱底部时的定位和承托,保证物资装载时的稳定性。
[0025](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定位机构实现升降平台在不使用时在船舱底部的可靠锁定。
[0026](7)本专利技术中驱动装置采用液压油缸滑轮组驱动,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后立体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升降平台与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
[0032]升降平台1、垂直导轨2、驱动装置3、第一限位滚轮4、第二限位滚轮5、上定位插销组件6、下定位机构7、限位垫块11、滑轮组31、液压油缸32、支撑柱71、下定位插销组件7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一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升降平台,其结构如图1-4所示。
[0036]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包括升降平台1和驱动机构。其中的驱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且固定设置在船舱内的垂直导轨2,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平台1沿着垂直导轨2升降的驱动装置3。
[0037]升降平台1用于承载运输小车,当升降平台1上升至舱口时,升降平台1的上平面与舱口周边甲板齐平,方便运输小车的移动。升降平台1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同时,本
申请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在舱口上固定设有多个上定位插销组件6;该上定位插销组件6包括上插销和驱动上插销运动的上推动油缸。其中的上推动油缸固定设置在舱口,上推动油缸的推动端与上插销固定连接;上插销与升降平台1的侧面设有的多个第一插销孔一一对应。通过在升降平台1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并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上的上定位插销组件6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升降平台1的辅助支撑,保证升降平台1的上平面与舱口上平面平齐,进而保证物资卸载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8]为了保证升降平台1与垂直导轨2的贴合,本专利技术设置第一限位滚轮4和第二限位滚轮5来对升降平台1进行多方向限位。
[0039]第一限位滚轮4以转动方式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1内侧的左右两端,与设置在四个第一限位滚轮4之间的两根垂直导轨2外侧面接触。通过该第一限位滚轮4让升降平台1与垂直导轨2形成限位运动,能克服由于升降平台1偏载形成的倾覆力矩,并且能有效防止升降平台的左右晃动,保证物资的运输平稳。
[0040]第二限位滚轮5以转动方式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1内侧的左右两端,与设置在四个第二限位滚轮5之间的两根垂直导轨2正反面接触。该第二限位滚轮5的转轴线与第一限位滚轮4的转轴线垂直。通过该第二限位滚轮5,能够进一步对升降平台1进行限位运动,能克服由于升降平台1自重及物资形成的倾覆力矩,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41]升降平台1外侧的底部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限位垫块11。本申请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下定位机构7;该下定位机构7包括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1)、垂直导轨(2)、驱动装置(3)和第一限位滚轮(4);所述升降平台(1)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分别对应固定于舱口上的上定位插销组件(6),所述第一插销孔与所述上定位插销组件(6)配合使用,使得升降平台(1)的上平面与舱口周边甲板平齐;所述升降平台(1)由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沿所述垂直导轨(2)上下运行;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1)内侧左右两端的四个第一限位滚轮(4)与垂直导轨(2)外侧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1)内侧左右两端的四个第二限位滚轮(5);所述第二限位滚轮(5)与所述垂直导轨(2)正反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还包括:下定位机构(7);所述下定位机构(7)包括固定于船舱的下定位插销组件(72);所述升降平台(1)侧面设有多个第二插销孔,分别对应所述下定位插销(7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插销组件(72)包括下插销和驱动下插销运动的下推动油缸;所述下推动油缸固定设置在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仁才,张晓东,普超,舒建华,鞠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