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95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控制台;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皆安装在机架工作台面的下方,气源通过管道向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供气,控制台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通过馈线与气源电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可分别用于三相隔离开关(单组)及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的测试,兼容性强,并采用气缸代替人工对隔离开关进行拉合闸测试动作,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仅需一人就能完成安装,提高了测试效率。提高了测试效率。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户外柱上隔离开关使用可以为柱上断路器提供可见断口,一方面提高了可靠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柱上开关检修的安全度。常见的户外柱上隔离开关有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如图1所示)及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10(如图2所示),目前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测试是传统式的挂壁固定后人工采用拉钩进行拉推开合,人工拉开合后卸下再夹持负载及测试装置分开的取值测试。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与传统隔离开关机械寿命测试方式一样需耗很多工作量,由工作人员通过登高挂壁等安装,安装时需登高作业,并且安装不好或者不到位容易引起物件坠落;原有测试方式用时长,测试效率不高,且施工范围需做防护,占据较大实验空间,加载人为因素不可靠等。基于目前装配时需有相应人员配合,安装不规范会造成配件损伤造成安装过程人员安全不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兼容性强的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本技术是一种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控制台;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皆安装在机架工作台面的下方,气源通过管道向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供气,控制台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通过馈线与气源电连接;
[0006]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包括气缸固定架、第一气缸、第一拉杆;所述气缸固定架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杆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隔离开关上的操作臂杆的一端铰接;
[0007]所述第二负载测试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拉杆、第二铰接头、负载加载装置;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的下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杆端与第二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头与隔离开关上的拉环铰接;所述负载加载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且负载装置与隔离开关上的接线端子连接;
[0008]所述负载加载装置包括负载支架、负载滑轮、负载拉绳、砝码;所述负载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负载滑轮可旋转的安装在负载支架的下端,负载拉绳的内端连接在隔离开关上的接线端子上,负载拉绳的中部绕接在负载滑轮上,负载拉绳的外端与砝码连接。
[0009]所述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有两组;两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可同时测试两组隔离开关。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1、由于本技术的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可分别用于三相隔离开关(单组)及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的测试,兼容性强,可自动计数,开合负载及速度可固定。
[0012]2、由于本技术的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采用气缸代替人工对隔离开关进行拉合闸测试动作,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仅需一人就能完成安装,提高了测试效率。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三相隔离开关(单组)的轴测图;
[0015]图2是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的轴测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右向轴测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左向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二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气源4、控制台5。
[0019]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二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气源4皆安装在机架1工作台面11的下方,气源4通过管道向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中的气缸供气,控制台5安装在机架1的一侧且通过馈线与气源电连接。
[0020]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包括气缸固定架21、第一气缸22、第一拉杆23;所述气缸固定架21固定在机架1(侧壁)上,第一气缸22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架21上,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杆端与第一拉杆23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23的另一端与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10上的操作臂杆101的一端铰接,操作臂杆101的中部与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10上的转轴102连接(如图2所示)。
[0021]所述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有两组;两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可同时测试两组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所述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包括第二气缸31、第二拉杆32、第二铰接头33、负载加载装置34;所述第二气缸31的缸体铰接在机架1的下部,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杆端与第二拉杆32的一端连接,第二拉杆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头33与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上的拉环201铰接;所述负载加载装置34安装在机架1上且负载加载装置34与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上的接线端子202连接(如图1所示)。
[0022]所述负载加载装置34包括负载支架341、负载滑轮342、负载拉绳343、砝码344;所述负载支架34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负载滑轮342可旋转的安装在负载支架341的下端,负载拉绳343的内端连接在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上的接线端子202上(如图2所示),负载拉绳343的中部绕接在负载滑轮342上,负载拉绳343的外端与砝码344连接。
[0023]本技术还包括调压阀、调速阀、调电池阀等,所述第一气缸22与第二气缸31的气缸头牙接采用正反牙连接杆以便于不同高度或间距的调整;根据电力标准DLT 486-2010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等关于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等相关标准,所述采用
计数器控制同时将要测试开合速度通过调压阀、调速阀、调电池阀进行设置;进一步的安置于固定的安装架体上并隔离,确保在测试实验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5]1、测试三相隔离开关(单组)20 (如图1所示)时,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用于驱动装载负荷作用力下隔离开关的隔离刀板203与隔离静触头接线端子202接触或分离。隔离刀板203的一端旋转固定,另一端与隔离静触头配合,分合时通过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201实现。
[0026]2、测试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10时(如图2所示),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用于驱动装载负荷作用力下隔离开关的隔离刀板103与隔离静触头104接触或分离。隔离刀板103的一端旋转固定,另一端与隔离静触头104配合,隔离刀板103中间联动与转轴102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分合时通过固定于转轴102上的操作臂杆101实现。
[0027]本技术的检测过程:
[0028]1.1首先对第一负载测试机构2和二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3(合分闸力值)进行调试;
[0029]1.2将拉力计锁装于机架1上;
[0030]1.3将所有气源、气动组件等以及调节阀门调至初始状态,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隔离开关机械性能磨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控制台;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一组以上的第二负载测试机构、气源皆安装在机架工作台面的下方,气源通过管道向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和第二负载测试机构供气,控制台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通过馈线与气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测试机构包括气缸固定架、第一气缸、第一拉杆;所述气缸固定架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杆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隔离开关上的操作臂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负载测试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拉杆、第二铰接头、负载加载装置;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光李文林陈智鹏陈静陈勇江
申请(专利权)人:德基申厦门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