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683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左侧固接有进料管,所述罐体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混合机构。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通过底板、罐体、进料管、出料管和混合机构之间的配合,将电机进行供电使竖杆、齿轮和第二皮带轮同时进行转动,通过皮带的传动可以使转杆和第一搅拌叶同时进行转动对内部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通过齿轮对齿环的啮合连接关系,可以使罐体进行与转杆相反方向转动,继而能够一定程度的增加罐体内部物料与第一搅拌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罐体内部两种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得以提升。罐体内部两种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得以提升。罐体内部两种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塑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共混改性的主要目的为提高塑料的综合性能,提高塑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低温韧性等,提高塑料的耐热性,大多数塑料的热变形温度都不高,对于一些在一定温下工作的部件来讲,通用塑料就难以胜任,降低材料的成本,塑料尤其是工程塑料的价格较高,用无机填料与工程共混改性,既降低了材料的成本,又改善了成型收缩与挠曲性,实现塑料的功能化,提高其使用性能,如PP塑料的导电性小,对一些需要防静电、需要导电的用途,可以与导电聚合物共混,以得到具有抗静电功能、导电和电磁屏蔽功能的塑料材料,满足电子、家电、通信、军事等的要求,目前对原塑料颗粒与待混改颗粒之间混合设备的混合效率较为一般,不利于企业的高效加工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对原塑料颗粒与待混改颗粒之间混合设备的混合效率较为一般,不利于企业的高效加工所需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左侧固接有进料管,所述罐体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混合机构;
[0005]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杆、第一搅拌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竖杆、电机、竖板、齿轮、齿环、套环、支板、梯形环槽和梯形滑块;
[0006]所述转杆竖向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转杆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转动相连,所述转杆的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搅拌叶,所述转杆的顶端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下表面中心与转杆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右侧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下表面中心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侧固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底端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左侧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内壁与罐体的外壁固定相连,两个所述套环分别固定套接在罐体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套环的外壁套接有支板,所述套环的外壁呈环形开设有梯形环槽,所述梯形环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卡接有梯形滑块,所述梯形滑块与支板的接触面固定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梯形环槽与梯形滑块构成滑动限位结构。
[0008]优选的,出料管的下方设有电子秤,所述电子秤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梯形滑块的外表面内侧滑动卡接有多个滚珠。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管通过排料机构与罐体的下方相连接;
[0011]所述排料机构包括竖筒、横杆、横筒、橡胶筒、凹槽和旋钮;
[0012]所述竖筒固接于罐体的底端,所述竖筒的底端与出料管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竖筒均与罐体和出料管互为连通,所述竖筒的内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橡胶筒,所述橡胶筒与竖筒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橡胶筒的外壁呈环形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横杆的外壁前侧固定套接有旋钮。
[0013]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壁左右两侧设有辅助机构;
[0014]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短杆、套筒、弯杆和第二搅拌叶;
[0015]两个所述短杆分别位于罐体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短杆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短杆的外壁内侧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与短杆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套筒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设有弯杆,所述弯杆与套筒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弯杆的外壁从右到左依次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二搅拌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通过底板、罐体、进料管、出料管和混合机构之间的配合,首先将需要进行混合的塑料颗粒以及添加颗粒通过进料管施力的加入到罐体的内部,在将电机进行供电使竖杆、齿轮和第二皮带轮同时进行转动,通过皮带的传动可以使转杆和第一搅拌叶同时进行转动对内部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通过齿轮对齿环的啮合连接关系,可以使罐体进行与转杆相反方向转动,继而能够一定程度的增加罐体内部物料与第一搅拌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罐体内部两种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得以提升,利于企业的高效加工所需;
[0018]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通过底板、罐体、进料管、出料管、混合机构和排料机构之间的配合,需要将罐体内部混合完成物料进行排出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对旋钮进行施力使横杆和横筒同时进行转动,因每次罐体内部物料进入到凹槽内部量为定值,便于操作人员控制罐体内部排料量,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排料作业;
[0019]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通过底板、罐体、进料管、出料管、混合机构和辅助机构之间的配合,在对罐体内部物料进行混合时,弯杆和第二搅拌叶能够增强对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
[0020]该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通过底板、罐体、进料管、出料管、混合机构、排料机构和电子秤之间的配合,将盛放容器放置在电子秤上方,等待承接出料管底端排出物料,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排料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竖筒和出料管的主视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套环和支板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0024]图4为图1支板和套环的俯视图;
[0025]图5为图1罐体和辅助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1罐体、齿环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底板,2、罐体,3、进料管,4、出料管,5、混合机构,501、转杆,502、第一搅拌
叶,503、第一皮带轮,504、第二皮带轮,505、皮带,506、竖杆,507、电机,508、竖板,509、齿轮,510、齿环,511、套环,512、支板,513、梯形环槽,514、梯形滑块,6、排料机构,601、竖筒,602、横杆,603、横筒,604、橡胶筒,605、凹槽,606、旋钮,7、辅助机构,701、短杆,702、套筒,703、弯杆,704、第二搅拌叶,8、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罐体2,罐体2的顶端左侧固接有进料管3,罐体2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4,罐体2均与进料管3和出料管4互为连通,罐体2的内部设有混合机构5,混合机构5包括转杆501、第一搅拌叶50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顶端左侧固接有进料管(3),所述罐体(2)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4),所述罐体(2)的内部设有混合机构(5);所述混合机构(5)包括转杆(501)、第一搅拌叶(502)、第一皮带轮(503)、第二皮带轮(504)、皮带(505)、竖杆(506)、电机(507)、竖板(508)、齿轮(509)、齿环(510)、套环(511)、支板(512)、梯形环槽(513)和梯形滑块(514);所述转杆(501)竖向位于罐体(2)的内部,所述转杆(501)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2)转动相连,所述转杆(501)的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搅拌叶(502),所述转杆(501)的顶端设有第一皮带轮(503),所述第一皮带轮(503)的下表面中心与转杆(501)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503)的右侧设有第二皮带轮(504),所述第二皮带轮(504)通过皮带(505)与第一皮带轮(503)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504)的下表面中心固接有竖杆(506),所述竖杆(506)的底端固接有电机(507),所述电机(507)的右侧固接有竖板(508),所述竖板(508)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相连,所述竖杆(506)的外壁底端固定套接有齿轮(509),所述齿轮(509)的外壁左侧啮合连接有齿环(510),所述齿环(510)的内壁与罐体(2)的外壁固定相连,两个所述套环(511)分别固定套接在罐体(2)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套环(511)的外壁套接有支板(512),所述套环(511)的外壁呈环形开设有梯形环槽(513),所述梯形环槽(513)的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卡接有梯形滑块(514),所述梯形滑块(514)与支板(512)的接触面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生产用高效共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环槽(5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娟庄天楼左贤远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惠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