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电芯及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47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电芯及模组,所述电芯盖板包括光铝片和防爆阀,还包括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通过焊接引脚并相对于其绝缘地固定在所述光铝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同侧布置结构取代正负极分体异侧布置结构,可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内部利用空间,进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极组的尺寸,从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电芯及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电芯及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方形动力电池由盖板、铝壳和极组等构成,其中盖板主要集成了光铝片、正极极柱、负极极柱、防爆阀和注液孔等关键零部件。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方形电池的壳体越来越长,盖板的尺寸却越来越小,导致在一个盖板上已经无法同时容纳光铝片、正极极柱、负极极柱、防爆阀和注液孔等关键零部件。
[0003]如果将铝壳的底面去掉,同时在此位置处再增加一个盖板,使得正负极柱分居于两个盖板之上,可以在盖板上获取空间。但使用两个盖板异侧出极柱的方案中,会有一侧的极柱占据极组的一部分空间,进而导致电芯的可利用空间减小,使得电芯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等均难以提高。同时,两个盖板的制造工艺相比于一个盖板更加繁琐,降低生产效率,也会增加电池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通过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同侧布置结构取代正负极分体异侧布置结构,可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内部利用空间,进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极组的尺寸,从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包括光铝片和防爆阀,还包括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通过焊接引脚并相对于其绝缘地固定在所述光铝片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包括正极极柱体、负极极柱体和第一绝缘介质,所述第一绝缘介质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紧密接触,且完全覆盖该二者相对的立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包括隔离部和复合部;所述隔离部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具有相匹配的轮廓形状,所述复合部包覆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的顶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为陶瓷,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分别与所述陶瓷焊接以形成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为塑胶绝缘介质,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分别与所述塑胶绝缘介质一体注塑以形成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与所述焊接引脚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绝缘介质为陶瓷或塑胶绝缘介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极柱体和负极极柱体二者的轮廓相同,为局部圆环柱、方形和片状中的任一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极柱体包括上部的铝柱和下部的铜柱,二者叠加形成铜铝复合极柱。
[00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电芯,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
[001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电芯。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同侧布置结构取代正负极分体异侧布置结构,可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内部利用空间,进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极组的尺寸,从而提升方形动力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
[0016]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介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采用现有电芯盖板的电芯与采用本技术电芯盖板的电芯的尺寸对比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光铝片1;正极极柱体2;负极极柱体3;铝柱31;铜柱32;第一绝缘介质4;隔离部41;复合部42;第二绝缘介质5;焊接引脚6;防爆阀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5]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下述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采用的方位词“上”“下”当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本技术中,“轴向”指的是某部件的轴线延伸方向,“径向”是与“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周向”指的是环绕某部件的外圆周的方向。
[0027]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光铝片1和防爆阀7,还包括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通过焊接引脚6并相对于其绝缘地固定在所述光铝片1上,即焊接引脚6与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之间保持绝缘,焊接引脚6与光铝片1之间优选采用焊接。具体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包括正极极柱体2、负极极柱体3和第一绝缘介质4,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紧密接触,且完全覆盖该二者相对的立面。即,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通过第一绝缘介质4的隔离绝缘复合成一个极柱整体,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位于
同一侧,这样会使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占据的空间尺寸相比于异侧布置的分体式正负极柱大为减小,节省的空间可用于增加电芯极组的尺寸,以提升电芯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时,解决了目前同侧出正负极柱时由于空间受限而使双极柱很难容纳的难题。
[0028]在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绝缘介质4包括隔离部41和复合部42;所述隔离部41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具有相匹配的轮廓形状,保证绝缘性,所述复合部42包覆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的顶部,保证密封性。可在复合部42的顶面设置极性标记,即在对应正极极柱体2的部分标注极性“+”,在对应负极极柱体3的部分标注极性
“-”
,这样便于从外部识别电芯的极性。
[0029]在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为陶瓷,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分别与所述陶瓷焊接以形成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
[0030]在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为塑胶绝缘介质,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分别与所述塑胶绝缘介质一体注塑以形成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塑胶绝缘介质可以是聚丙烯(PP),也可以是聚苯硫醚(PPS)。
[0031]在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与所述焊接引脚6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介质5,所述第二绝缘介质5为陶瓷或塑胶绝缘介质,塑胶绝缘介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包括光铝片(1)和防爆阀(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通过焊接引脚(6)并相对于其绝缘地固定在所述光铝片(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绝缘复合极柱包括正极极柱体(2)、负极极柱体(3)和第一绝缘介质(4),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紧密接触,且完全覆盖该二者相对的立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包括隔离部(41)和复合部(42);所述隔离部(41)设于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之间并与该二者具有相匹配的轮廓形状,所述复合部(42)包覆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4)为陶瓷,所述正极极柱体(2)和负极极柱体(3)二者分别与所述陶瓷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百胜娄佳训于贺高顺航张一哲吴洪博祖春吉吉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