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朝恒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41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结构设有前箱、导向轮、料箱、出料泵箱、燃烧器、发电机组、电机、恒温管器,灌缝胶液由硬岔块将整股流动的胶液穿岔,便于将大股流动胶液中含有的较大气泡驱散击破,支流胶液的流动力冲压缩扯段,其带动双向摆体弧向摆折,再由弹力囊本身的高弹力,使得双向摆体不断有摆折形变,尽可能的与胶液中含裹的气泡相触,避免胶液中的气泡稳态流通而不易被破灭,对梭顶块会受到不同的流动力,使其不断卡合着外限环在其外侧伏动,与联动环形成反作用力,趋使联动环在弹簧的配合下不断做多方位触壁活动,从而让外限环重复起伏穿梭于胶液中,其梭锥形态减少在胶液中的阻力,同时便于其将胶液中含裹的气泡击破。气泡击破。气泡击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在承受车载、人员踩踏、气候降水等原因的作用下,难免都会出现开裂现象,为维持道路的承载能力和美观,其需要利用道路灌缝机及时的对裂缝进行修补,填充封闭裂缝,避免道路进一步损坏。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0004]灌缝时是利用热喷枪将灌嘴插入缝底,挤压胶液将专用的灌缝胶灌注进裂缝中,由于灌缝时,胶液在恒温加热管中流通至灌嘴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气泡,含裹有气泡的胶液被灌浇进缝隙中,在缝底部容易积存,胶液固化后会出现孔洞现象,影响灌缝质量。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结构设有前箱、导向轮、料箱、出料泵箱、燃烧器、发电机组、电机、恒温管器,所述导向轮活动连接在前箱的底部,所述前箱位于料箱的前方,所述出料泵箱贯通连接在料箱的后方位置,所述燃烧器、发电机组位于前箱与料箱之间,所述发电机组位于燃烧器的上方位置,所述电机安装在料箱的顶部位置,所述恒温管器的一端嵌入贯通于出料泵箱中且活动配合。
[0008]所述恒温管器设有恒温电热管、贯接端、端头套、衔接套、热喷枪,所述恒温电热管穿接过端头套,所述恒温电热管的一端嵌套连接于贯接端,所述恒温电热管的晾一段穿接过衔接套,所述热喷枪的一端与恒温电热管贯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喷枪设有入液口、全通径、灌出嘴、分流径,所述入液口、全通径、灌出嘴与热喷枪均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灌出嘴设在热喷枪的前端位置,所述全通径位于热喷枪内侧,所述分流径贯通设在全通径的旁侧位置,所述分流径前后端为部分通透状态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径设有硬岔块、中区块、第一支流腔、第二支流腔、、单向开合体,所述硬岔块位于分流径的中间段位置,所述中区块的一端与硬岔块嵌固连接,所述第一支流腔设在硬岔块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流腔设在硬岔块的下方,所述双向摆体活动于第一支流腔中,所述单向开合体活动于第二支流腔内侧偏前端口位置处,所述硬岔块呈锥角硬块形态,所述双向摆体呈月牙形态,其受力可做摆折的形变活动,方便胶液双向进出,所述单向开合体为单向开合的三角状设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摆体设有应力段、缩扯段、中软段、弹力囊,所
述应力段与双向摆体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弹力囊的上端位置,所述缩扯段设在双向摆体的下端位置,所述中软段设在双向摆体的中间段,所述弹力囊嵌入安装在中软段内部,所述应力段为硬硅材质,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缩扯段为顺丁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牵扯性,所述弹力囊呈半球状态,为塑性体材质,具有优良的弹性力。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开合体设有硬铰块、卡头端、辅动区,所述硬铰块与单向开合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头端设在单向开合体的末端位置,所述辅动区与单向开合体为一体化结构且位于其中间段位置,所述卡头端为树脂硬材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动区设有活动腔、负载体、弹簧钢、软载段、钝顶块,所述负载体嵌入于活动腔内部且活动配合,所述弹簧钢嵌入安装在负载体中,所述软载段与负载体相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钝顶块连接在软载段的外周位置,所述钝顶块与负载体活动配合,每个所述负载体、弹簧钢、软载段、钝顶块为一组做配合活动,且设有两组,所述负载体呈半球状,其外边端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所述钝顶块为前端呈钝锥角形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区块设有硬中芯、联动环、梭顶块、弹簧、外限环,所述联动环与硬中芯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联动环通过弹簧活动于硬中芯外侧,所述梭顶块的末端与联动环嵌固连接,所述梭顶块活动卡合于外限环,所述梭顶块呈梭箭形态,设有七个且呈环状分布。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灌缝胶液由硬岔块将整股流动的胶液穿岔,便于将大股流动胶液中含有的较大气泡驱散击破,支流胶液的流动力冲压缩扯段,其带动双向摆体弧向摆折,再由弹力囊本身的高弹力,使得双向摆体不断有摆折形变,尽可能的与胶液中含裹的气泡相触,避免胶液中的气泡稳态流通而不易被破灭,从第二支流腔流经的胶液对钝顶块有挤压力,其内陷到一定程度时,弹簧钢再次将钝顶块顶出,钝顶块从而不断起伏,通过其钝锥结构,利于对胶液中的气泡击灭。
[0017]2.胶液在流通过程中,对梭顶块会受到不同的流动力,使其不断卡合着外限环在其外侧伏动,与联动环形成反作用力,趋使联动环在弹簧的配合下不断做多方位触壁活动,从而让外限环重复起伏穿梭于胶液中,其梭锥形态减少在胶液中的阻力,同时便于其将胶液中含裹的气泡击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恒温管器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热喷枪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流径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摆体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单向开合体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辅动区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区块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前箱-1、导向轮-2、料箱-3、出料泵箱-4、燃烧器-5、发电机组-6、电
机-7、恒温管器-8、恒温电热管-81、贯接端-82、端头套-83、衔接套-84、热喷枪-85、入液口-851、全通径-852、灌出嘴-853、分流径-854、硬岔块-541、中区块-542、第一支流腔-543、第二支流腔-544、双向摆体-545、单向开合体-546、应力段-451、缩扯段-452、中软段-453、弹力囊-454、硬铰块-461、卡头端-462、辅动区-463、活动腔-631、负载体-632、弹簧钢-633、软载段-634、钝顶块-635、硬中芯-421、联动环-422、梭顶块-423、弹簧-424、外限环-4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结构设有前箱1、导向轮2、料箱3、出料泵箱4、燃烧器5、发电机组6、电机7、恒温管器8,所述导向轮2活动连接在前箱1的底部,所述前箱1位于料箱3的前方,所述出料泵箱4贯通连接在料箱3的后方位置,所述燃烧器5、发电机组6位于前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结构设有前箱(1)、导向轮(2)、料箱(3)、出料泵箱(4)、燃烧器(5)、发电机组(6)、电机(7)、恒温管器(8),所述导向轮(2)活动连接在前箱(1)的底部,所述前箱(1)位于料箱(3)的前方,所述出料泵箱(4)贯通连接在料箱(3)的后方位置,所述燃烧器(5)、发电机组(6)位于前箱(1)与料箱(3)之间,所述发电机组(6)位于燃烧器(5)的上方位置,所述电机(7)安装在料箱(3)的顶部位置,所述恒温管器(8)的一端嵌入贯通于出料泵箱(4)中且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管器(8)设有恒温电热管(81)、贯接端(82)、端头套(83)、衔接套(84)、热喷枪(85),所述恒温电热管(81)穿接过端头套(83),所述恒温电热管(81)的一端嵌套连接于贯接端(82),所述恒温电热管(81)的晾一段穿接过衔接套(84),所述热喷枪(85)的一端与恒温电热管(81)贯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喷枪(85)设有入液口(851)、全通径(852)、灌出嘴(853)、分流径(854),所述入液口(851)、全通径(852)、灌出嘴(853)与热喷枪(85)均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灌出嘴(853)设在热喷枪(85)的前端位置,所述全通径(852)位于热喷枪(85)内侧,所述分流径(854)贯通设在全通径(852)的旁侧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径(854)设有硬岔块(541)、中区块(542)、第一支流腔(543)、第二支流腔(544)、(545)、单向开合体(546),所述硬岔块(541)位于分流径(854)的中间段位置,所述中区块(542)的一端与硬岔块(541)嵌固连接,所述第一支流腔(543)设在硬岔块(541)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流腔(544)设在硬岔块(541)的下方,所述双向摆体(545)活动于第一支流腔(543)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恒
申请(专利权)人:李朝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