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的烟道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19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溴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的烟道交换器,因焚硫炉生成的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温度达400余摄氏度,其对金属构件具有强腐蚀性,而能耐受此温度的高分子材料不多,使下游设备选型难度大寿命短,制约了溴素的生产。通过多年的实践,进多次实验改进,发明专利技术此焚硫炉烟道降温换热器。此换热器包括内壳和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的烟道交换器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内壳嵌入设置在冷却循环机构内,冷却循环机构与热能回收装置连接,与烟气接触的金属件做特殊防腐处理,用于通过二次换热吸收内壳内烟气的热量并将其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的烟道交换器,通过冷却循环机构与烟气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二次换热吸收,将烟气的热量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了烟气温度的可控性,并且回收的热量可供利用,十分环保。十分环保。十分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的烟道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溴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焚硫炉是溴素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目前使用较多的为喷雾式焚硫炉;其结构简单、容积强度大。炉型为卧式,一般均为钢制圆筒内衬保温砖和耐火砖。硫磺通过喷枪喷入炉内,空气由端部进气口进入,经旋流装置与雾化后的硫磺充分接触燃烧。
[0003]但是现有的焚硫炉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温度较高,通常采用水洗法对其进行降温,但是由于二氧化硫的化学特性,二氧化硫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液体为酸性,极易腐蚀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旨在解决水洗法为二氧化硫降温效果不好还容易产生腐蚀性液体的问题,其次回收大量热能用于生产,取代了锅炉热能源,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包括内壳和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内壳嵌入设置在冷却循环机构内,冷却循环机构与热能回收装置连接,用于通过二次换热吸收内壳内烟气的热量并将其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内换热结构,所述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的内腔,并且一端与外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循环驱动结构连通,用于直接与内壳内的烟气进行热传导换热;外换热结构,所述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的外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的外围,并与热能回收装置连通,用于与内壳进行热传导换热;循环驱动结构,所述循环驱动结构与热能回收装置连通,用于驱动换热液体循环流动。
[0007]优选的,所述内换热结构包括做过特殊防腐处理换热管,换热管为螺旋状的空管,其两端分别与外换热结构和循环驱动结构连通,换热管与内壳之间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外换热结构包括外壳和连接器,外壳罩在内壳外围,且两端封闭,外壳一端通过连接器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热能回收装置连通。
[0009]优选的,连接器内径设有内螺纹,内壳外径设置有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器一端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开口,开口紧贴内壳外径。
[0010]优选的,所述循环驱动结构包括循环泵和储液池,循环泵一端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储液池连通,储液池还与热能回收装置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内壳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内设置有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通过控制芯片与循环泵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通过冷却循环机构与烟气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二次换热吸收,将烟气的热量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了烟气温度的可控性,并且回收的热量可供利用,十分环保。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1、进气管;2、循环泵;3、储液池;4、热能回收装置;5、出液管;6、外壳;7、内壳;8、蒸发腔;9、换热管;10、连接环;11、连接器;12、电子温度计;13、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7]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壳7和热能回收装置4,所述用于溴素生产的烟交换器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内壳7嵌入设置在冷却循环机构内,冷却循环机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接,用于通过二次换热吸收内壳7内烟气的热量并将其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4。
[001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壳7嵌入设置在冷却循环机构内,冷却循环机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接。在使用时,烟气流经内壳7,通过冷却循环机构与烟气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二次换热吸收,将烟气的热量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4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了烟气温度的可控性,并且回收的热量可供利用,十分环保。
[0019]如图1、2和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内换热结构,所述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内腔,并且一端与外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循环驱动结构连通,用于直接与内壳7内的烟气进行热传导换热;外换热结构,所述外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外围,并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用于与内壳7进行热传导换热;循环驱动结构,所述循环驱动结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用于驱动换热液体循环流动。
[002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内腔,并且一端与外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循环驱动结构连通,外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外围,并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循环驱动结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在使用时,循环驱动结构驱动换热液体先通过内换热结构,内换热结构直接与烟气进行换热,随之换热液体进入外换热结构,外换热结构与内壳7进行换热,从而将烟气置于外换热结构与内换热结构之间,加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换热液体从外换热结构流出后进入热能回收装置4加以利用,随之换热液体又回到循环驱动结构内。
[0021]如图1、2和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内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管9,换热管9为螺旋状的空管,其两端分别与外换热结构和循环驱动结构连通,换热管9与内壳7之间通过连接环10固定连接。
[00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换热管9为螺旋状的空管,增大了与烟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连接环10使换热管9与内壳7之间无法移动,从而避免了在烟气的冲击下,换热管9出现晃动和松动的问题。
[0023]如图1、2和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外换热结构包括外壳6和连接器11,外壳6罩在内壳7外围,且两端封闭,外壳6一端通过连接器11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
[0024]如图1、2和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连接器11内径设有内螺纹,内壳7外径设置有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器11一端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开口,开口紧贴内壳7外径。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换热液体在通过换热管9后进入连接器11,连接器11将换热液体均匀分布在内壳7的外壁,从而使换热液体直接与内壳7进行二次换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设置在外壳6上的出液管5进入热能回收装置4内。
[0026]如图1、2和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循环驱动结构包括循环泵2和储液池3,循环泵2一端与内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储液池3连通,储液池3还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循环泵2驱动换热液体先后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溴素生产的焚硫炉烟道交换器,包括内壳(7)和热能回收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溴素生产的烟交换器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内壳(7)嵌入设置在冷却循环机构内,冷却循环机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接,用于通过二次换热吸收内壳(7)内烟气的热量并将其导出至热能回收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内换热结构,所述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内腔,并且一端与外换热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循环驱动结构连通,用于直接与内壳(7)内的烟气进行热传导换热;外换热结构,所述外换热结构设置在内壳(7)的外围,并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用于与内壳(7)进行热传导换热;循环驱动结构,所述循环驱动结构与热能回收装置(4)连通,用于驱动换热液体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溴素生产中焚硫炉烟道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管(9),换热管(9)为螺旋状的空管,其两端分别与外换热结构和循环驱动结构连通,换热管(9)与内壳(7)之间通过连接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鑫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易龙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