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补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外壳与观察窗通过玻璃胶固定,所述观察窗的一侧安装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与外壳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外壳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料口,所述外壳与进料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盒,所述第二电机盒与外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外壳呈一体式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巧妙,通过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根据裂缝的深浅,调整出沥青的多少,且可以对裂缝内部进行清洁,使修补后的质量更好,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推荐。值得推荐。值得推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补裂
,尤其涉及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随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变坏,出现早期破坏现象,分析沥青路面出现沉陷、车辙、开裂、推移、拥包及水损坏等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的主要类型,近年来,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优良的道路建筑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城乡道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当中,但由于沥青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如何保证路面质量、减少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已成为广大公路建设者一直探讨的课题,沥青路面通车运营之后,由于受到行车荷载、自然环境的影响,路面状况会恶化,服务能力也会降低,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修复,常规的路面损坏修复技术往往需要铣刨原路面,整平结构层,然后再铺筑新的面层,尽管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恢复路面的综合性能,但可能产生大量废弃的路面材料,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为有效弥补这种缺陷与不足,促进沥青路面修复综合效益提高,研究并使用热再生技术是重要的课题,沥青面层产生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荷载、环境、材料组成、结构层次组合、施工和养护等条件的变异,路面损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0003]但是修补道路裂缝时,注入沥青的量难以确定,且道路修复后,关闭不及时,容易导致沥青继续修补,使用不方便,且难以对道路裂缝进行清理,使修补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巧妙,通过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根据裂缝的深浅,调整出沥青的多少,且可以对裂缝内部进行清洁,使修补后的质量更好,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推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外壳与观察窗通过玻璃胶固定,所述观察窗的一侧安装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与外壳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外壳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料口,所述外壳与进料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盒,所述第二电机盒与外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外壳呈一体式设计,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支撑杆焊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与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底座的一侧顶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推杆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推杆与把手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底座的顶部远离推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盒,所述第一电机盒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盒远离推杆的一侧安装有竹节管,所述第一电机盒靠近竹节管的一端与竹节管焊接,所述竹节管远离
第一电机盒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竹节管与连接管焊接,所述连接管的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电机盒的一侧安装有风力调整盖,所述连接管与风力调整盖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层,所述外壳与第一加热层焊接,所述第一加热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电机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盒与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涡轮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涡轮杆焊接,所述涡轮杆的外表面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与外壳的内部顶部焊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表面安装有皮带,所述皮带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表面套接,所述皮带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皮带与第一旋转杆套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搅拌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与多个搅拌杆焊接,所述圆筒的内部顶部安装有排出槽,所述排出槽与圆筒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外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外壳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出料口与外壳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料口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与出料口焊接,所述第一圆盘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与第一圆盘相贴合,所述第二圆盘滑动连接于出料口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盒的内部安装有出风机,所述圆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热层,所述圆筒与第二加热层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轴截面形状的上底面小于下底面,所述风力调整盖与连接管的上底面一侧焊接,所述连接管靠近风力调整盖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圆盘,所述第三圆盘与连接管焊接,所述风力调整盖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风力调整盖与第二卡块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第二卡块的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对应第二卡块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块滑动连接于连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卡槽的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风力调整盖与第三圆盘的内部均安装有通过槽,所述风力调整盖与第三圆盘均与对应位置的通过槽呈一体式设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盘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圆盘与第一齿轮焊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安装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于螺纹管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连接杆与滑轮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连接杆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呈一体式设计,所述螺纹管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内部对应第一卡块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相匹配,所述第一卡槽与螺纹杆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第一卡块滑动连接于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靠近第一卡块的一端与第一卡块焊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卡块的一端与螺纹杆焊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层的轴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排出槽的轴截面为圆弧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的内部均安装有多个出料孔,多个所述出料孔均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第一圆盘内部的出料孔与第二圆盘内部的出料孔交错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有益效果在于:通
过第一加热层对外壳内部的沥青进行融化,通过第一电机带着皮带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杆与涡轮杆进行旋转,而第一旋转杆带着搅拌杆旋转,对内部的沥青进行搅拌,而涡轮杆旋转,使在底部没有溶解的沥青通过圆筒的底部,通过涡轮杆旋转,使第二加热层对未融化的沥青进行加热融化,通过排出槽排出,沥青通过出料口排出,而第一电机盒内部的出风机进行吹风,使风通过竹节管与连接管,再次通过风力调整盖排出,从而对裂缝进行清理,而竹节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风的朝向,通过旋转风力调整盖,从而套接风力调整盖与第三圆盘内部内部的通过槽,从而可以调整出风的大小,到达裂缝处,连接杆与滑轮由于第一弹簧挤压第一卡块的作用下,使螺纹杆向下移动,到达裂缝的最低部,而螺纹杆移动,使螺纹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裂痕长度而调节出料口的道路补裂机,包括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11),所述外壳(6)与观察窗(11)通过玻璃胶固定,所述观察窗(11)的一侧安装有刻度尺(5),所述刻度尺(5)与外壳(6)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外壳(6)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料口(7),所述外壳(6)与进料口(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壳(6)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盒(9),所述第二电机盒(9)与外壳(6)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外壳(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与外壳(6)呈一体式设计,所述支撑杆(22)的顶部安装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与支撑杆(22)焊接,所述底座(15)的顶部安装有万向轮(16),所述底座(15)与万向轮(16)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底座(15)的一侧顶部安装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与底座(15)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推杆(13)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把手(12),所述推杆(13)与把手(12)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底座(15)的顶部远离推杆(1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盒(4),所述第一电机盒(4)与底座(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盒(4)远离推杆(13)的一侧安装有竹节管(1),所述第一电机盒(4)靠近竹节管(1)的一端与竹节管(1)焊接,所述竹节管(1)远离第一电机盒(4)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3),所述竹节管(1)与连接管(3)焊接,所述连接管(3)的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连接管(3)远离第一电机盒(4)的一侧安装有风力调整盖(2),所述连接管(3)与风力调整盖(2)转动连接,所述外壳(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层(25),所述外壳(6)与第一加热层(25)焊接,所述第一加热层(2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电机盒(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盒(9)与第一电机(24)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涡轮杆(29),所述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端部与涡轮杆(29)焊接,所述涡轮杆(29)的外表面安装有圆筒(28),所述圆筒(28)与外壳(6)的内部顶部焊接,所述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表面安装有皮带(10),所述皮带(10)与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表面套接,所述皮带(1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所述皮带(10)与第一旋转杆(8)套接,所述第一旋转杆(8)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搅拌杆(26),所述第一旋转杆(8)与多个搅拌杆(26)焊接,所述圆筒(28)的内部顶部安装有排出槽(27),所述排出槽(27)与圆筒(28)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外壳(6)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与外壳(6)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出料口(18)与外壳(6)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料口(1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圆盘(30),所述第一圆盘(30)与出料口(18)焊接,所述第一圆盘(30)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圆盘(31),所述第二圆盘(31)与第一圆盘(30)相贴合,所述第二圆盘(31)滑动连接于出料口(18)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盒(4)的内部安装有出风机,所述圆筒(2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热层(36),所述圆筒(28)与第二加热层(36)固定连接。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刘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