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适合两人纵向乘坐的封闭式管状车身结构,此结构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车身头部为一圆环绕其切线旋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两人纵向乘坐的封闭式管状车身结构
[0001]本新型涉及乘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两人纵向乘坐的封闭式管状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乘用车使用情况较大比例是以代步用车为主,这种情形下很多时候只有1-2个人(含驾驶者)乘坐,设置两个座位(含驾驶位)的车型就够用了,而现有封闭结构乘用车,通常设有3个及以上座位,车身宽度大多超过1.4米,1-2人乘坐情形下空间和动力有所浪费,同时由于车身较宽,狭窄和拥堵路段通过性能差、狭小场地泊车困难问题突出;而为数不多的两座车型,如smart两座车型,虽然其在1-2人乘坐情况下资源利用率高,但其座位基本都是横向布置,车身宽度无法大幅缩减,因而其通过性能差、泊车困难问题依旧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所述:包括司机只有1-2人用车情况下,现有封闭结构乘用车存在的空间和动力浪费及车身相对较宽造成的通过性能差、泊车困难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两人纵向乘坐的封闭式管状车身结构,此结构适合1-2人乘坐并能有效缩减车身宽度,在1-2人用车情形下,空间和动力利用率提高,同时车身宽度缩减使狭窄和拥堵路段通过性能差、狭小场地泊车困难的问题得到改善。
[0004]本技术所涉及管状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头部、车身中部、车身尾部、车门、座椅以及承载整个车身的车架等结构件。其技术方案为:
[0005]车身头部——其特征为一圆环绕其切线旋转90
°
所形成的弯管形状,据此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然后切除相关部位,加装相关功能部件,如挡风、前部灯具、悬挂、前轮等,则构成本新型所述车身头部。
[0006]车身中部——其特征为一圆环绕其切线旋转90
°
形成弯管形状的车身头部后进一步拉伸一定距离形成的直圆管形状,据此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然后切除相关部位,加装相关功能部件,如中窗、车门等,则构成本新型所述车身中部。
[0007]车身尾部——在能与车身中部圆管形状有效衔接前提下,无具体特征要求,可根据车型、功能、美观等需要自由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切除相关部位,加装相关部件,如后窗、悬挂、动力系统、后轮等,则构成本新型所述车身尾部。
[0008]车门——设于车身中部,数量仅为一个。其特征一是形状为与车身中部圆管形状半径相同的半圆管形状。据此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切除相关部位,加装相关部件,如车门上的窗,则构成本新型所述的车门;此车门特征二为其通过铰链与切除了相对部位的车身中部纵向连接,构成一个上下开启的鸥翼式车门;此车门特征三是车门铰接位置要偏离车身纵向中心线20-30
㎝
,以在车门开启后为乘坐者上下车构造出合理的头部空间。
[0009]座椅——座椅为纵向布置,前后各一个,设计或改造成品皆可。其安装特征为后部座椅位置固定,前部座椅为驾驶位,可较长距离前后移动,向前移接近车身头部并锁定,驾
驶者可实现驾驶动作;解锁向后移可至车身中后部,使驾驶者接近车门开启后形成的空间,实现上下车动作。
[0010]车架——是由纵梁和横梁及固定其上的支撑结构组成。其主要特征为,在车身中部两端各有一固定在车架上,形状为环状的A柱和C柱作为车身向上的支撑结构,而不设传统乘用车型中常见的B柱。此车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即可构造。
[0011]与现有封闭结构乘用车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此车身仅设两个座位,在1-2人用车情形下,空间和动力利用率较高;同时车身呈管状,其形状契合人体坐姿情形下头、脚部占用空间小,躯干和上肢占用空间大的特点,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0013]2、此车身两座为纵向设置,较横向设置车型车身可更窄,较窄车身通过性能会提高,狭小场地泊车也会相对容易。
[0014]3、此车身车门为半圆管状,铰接位置偏离车身纵向中心线20-30
㎝
,此设计在车门开启后不仅能为乘坐者上下车构造合理的头部空间,还能使其开启时外展超出车身部分非常少,这样在狭小空间——比如两车并排停的比较近的情形下——也能实现开门及上下车动作;同时车门开启时车门与路人及过往车辆刮擦的概率大大降低,安全系数有所提高。
[0015]4、此管状车身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车身头部、车身尾部进行有针对性切除和设计,以变换构造出不同种类的车型,如四轮车型、三轮车型等。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新型所述管状车身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管状车身结构在一种四轮车型上的应用展示;
[0018]图3为本管状车身结构在一种三轮车型上的应用展示;
[0019]图4为本管状车身结构在另一种四轮车型上的应用展示。
[0020]图1中:1-车身头部,2-车身中部,3-车身尾部,4-前轮,5-挡风,6-前部灯具,7-车门,8-中窗,9-后轮,10-后窗,11-门窗,12-车门铰接位置,13-后部座椅,14-前部座椅,15-轨道,16-环形A柱,17-环形C柱,18-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22]1.在附图1中,车身头部1为一圆环绕其切线旋转90
°
形成的圆弯管形状。据此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加工成型,然后切除相关部位,如切除前轮4安装位、挡风5安装位、前部灯具6安装位等,加装相关部件,如加装前轮4、挡风5、前部灯具6等,就构成了本管状车身所涉及的车身头部。
[0023]2. 在附图1中,车身中部2为构成车身头部90
°
弯管的一个端面进一步拉伸一定距离形成的直圆管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然后切除相关部位,如切除车门7安装位、中窗8等的安装位置,加装相关部件,如加装车门7、中窗8等,就构成了本管状车身所涉及的车身中部。
[0024]3. 在附图1中,车身尾部3之形状不固定,在确保能与车身中部圆管形状有效衔接的前提下,可根据车型、功能、美观等需要自由设计并成型,同样切除相关部位,如后轮9安
装位、后窗10安装位等,加装相关部件,如后轮9、后窗10等,就构成了本管状车身所涉及的车身尾部。
[0025]4. 在附图1中,车门7为同车身中部圆管状形状相同的半圆管形状。据此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成型,切除相关部位,如门窗11安装位,加装相关部件,如门窗11,就构成了本管状车身所涉及的车门。车门通过铰链与车身中部车门铰接位置12铰接,构成了一个上下开启的鸥翼式车门;同时车门铰接位置12偏离车身纵向中心线20-30
㎝
,这样在车门开启时车门的弧形结构能为乘客上下车构造出合理的头部空间。
[0026]5. 在附图1中,后部座椅13位置固定,没有特殊构造要求;前部座椅14为驾驶位,可沿纵向轨道15前后较长距离移动,向前移至环形A柱16附近可锁止,驾驶人可在此位置实现驾驶动作;解锁向后移至环形C柱17附近,开启车门,驾驶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两人纵向乘坐的封闭式管状车身结构,此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头部(1)、车身中部(2)、车身尾部(3)、车门(7)、后部座椅(13)、前部座椅(14)、环形A柱(16)、环形C柱(17)、车架(18),其特征在于:车身头部(1)为一90
°
圆弯管形状;车身中部(2)是与车身头部(1)圆弯管半径相同的直圆管形状;车身尾部(3)的前端是与车身中部(2)有效衔接的圆管形状,后端不受约束;车门(7)是与车身中部(2)直圆管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