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54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避雷针、倒伏机构、天线、电动升降杆;所述的避雷针与电动升降杆等电势导通,电动升降杆与指挥车支撑腿之间防雷接地导通;指挥车支撑腿与防雷地网地表接触点满足防雷接地导通;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安装倒伏机构,倒伏机构的输出轴与横向支撑杆连接,倒挂天线与避雷针分布于横向支撑杆两侧,形成避雷针与天线以横向支撑杆为中心轴的杠杆省力机构;所述的电动升降杆用于带动避雷针达到预设的高度,所述的倒伏机构通过带动横向支撑杆完成避雷针与倒挂天线的垂直工作与倒伏收纳。成避雷针与倒挂天线的垂直工作与倒伏收纳。成避雷针与倒挂天线的垂直工作与倒伏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控制系统及其车辆整体防雷接地系统,属于指挥车电动升降杆自动控制、省力结构及防雷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发展,无人系统配套机动指挥车逐渐引起重视。
[0003]目前无人系统的指挥车系统都是在原有车进行简单内部改造和外挂电动升降杆进行改造,无整体避雷安全设计,外出任务无法雷雨天工作。
[0004]所安装天线一般为向上设计,难以安装避雷针,无法应对突发性雷雨天气。
[0005]当前指挥车天线多为手动或半自动收放,需人员手动操作或按步骤进行电动操作收放。
[0006]一般防雷接地采用扁铁等与防雷地网固连,受车辆机动性限制,难以应用到指挥车防雷系统上。
[0007]一般天线系统设计仅考虑避雷针和天线排布,满足避雷要求即可,并未对天线收放执行机构进行优化。
[0008]一般电动升降杆为人工查看线缆状况,无法保证线缆损害前及时制动,极易压断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现有指挥车天线系统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防雷接地系统,实现了天线一键收放控制,以及雷雨天车内作业舱的防雷接地安全。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具体步骤如下: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避雷针、倒伏机构、天线、电动升降杆;
[0011]所述的避雷针与电动升降杆等电势导通,电动升降杆与指挥车支撑腿之间防雷接地导通;指挥车支撑腿与防雷地网地表接触点满足防雷接地导通;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安装倒伏机构,倒伏机构的输出轴与横向支撑杆连接,倒挂天线与避雷针分布于横向支撑杆两侧,形成避雷针与天线以横向支撑杆为中心轴的杠杆省力机构;所述的电动升降杆用于带动避雷针达到预设的高度,所述的倒伏机构通过带动横向支撑杆完成避雷针与倒挂天线的垂直工作与倒伏收纳。
[0012]优选的,倒伏机构电动控制调整至竖直状态使避雷针高度满足对横向支撑杆及支撑杆上安装天线的避雷要求。
[0013]优选的,天线横向支撑杆长度为D,避雷针高度以倒伏为基点设为1/2D,以满足避雷针45度保护范围要求。
[0014]优选的,所述的杠杆省力机构为通过调整避雷针支撑杆长度使横向支撑杆两侧力矩差值为零,两侧达到平衡状态,倒伏机构执行动作力矩最小,大幅减小倒伏机构电机负载。
[0015]优选的,通过有线无线双模控制器实现对电动升降杆和倒伏机构的自动控制;通过车载中控台或遥控器与双模控制器完成人机交互,实现对天线一键升降、展开和收纳。
[0016]优选的,所述的车载中控台或遥控器对倒挂天线收放紧急制动。
[0017]优选的,车体外壳与隔离工作舱采用绝缘结构件使两者隔离,隔离工作舱内设备外壳搭接后通过浪涌保护器与大地导通。
[0018]优选的,电动升降杆采用铝制多节伸缩杆,关节接触点采用304不锈钢,增大接触面使导通性优于16平方铜铜缆,电阻小于1毫欧姆。
[0019]优选的,指挥车支撑腿采用大接触面金属盘使其更方便在与地网接触面间增加降阻剂,从而与防雷地网接触面导通性优于16平方铜缆,保证电阻小于1毫欧姆。
[0020]优选的,电动升降杆顶部至其下部2米的杆径小于天线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减少电动升降杆遮挡效应。
[0021]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系统还包括线缆防压断保护装置,在电动升降杆顶部至底部的线缆敷设时,在套管中夹带一根光纤作为分布式压力传感器对线缆进行压力感知,通过底部线缆出线端口处的车载光纤解调器在电动升降杆执行升降动作时实时感知其压力状态,从而实现线缆防压断保护。
[0022]优选的,在光信号解调时根据升降杆关节处的挤压情况识别线缆挤压情况。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通常车载电动升降杆防雷接地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接地线从避雷针直接引下至大地,该方法在较高电动升降杆上需飞线长度较长,在户外时防风效果差。本系统中通过电动升降杆、液压腿等做防雷地连接设计,直接与大地接触,户外作业自动程度提高,且无飞线,可靠性较高。
[0025]2.本系统中天线与避雷针分布于两侧,设计时专门考虑了避雷针和天线所产生的力矩,通过调整避雷针支撑杆长度形成与天线的平衡杠杆,减小倒伏机构电机承载力矩而缩小电机重量,从而减少电动升降杆负载。
[0026]3.通常车载电动升降杆为开关直接控制电机供电方式实现升降和倒伏功能,使用时需要人时刻观察升降杆和倒伏机构的执行动作,本系统通过按键或遥控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和限位开关等实现了一体化自动控制,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0027]4.本系统中采用光纤压力传感技术,在电动升降杆执行动作时对线缆损坏前及时制动,保证线缆不会遭受进一步损害。
[0028]5.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电动升降杆控制器实现该系统一键展开和一键收纳,展开时电动升降杆升至顶端且将天线从水平状态调整至竖直状态,收纳时天线从竖直状态调整至水平状态且电动升降杆下降至底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户外指挥车的天线防雷接地系统优化及自动控制设计,自动化程度高,易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系统自动控制硬件方案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指挥车防雷电动升降杆倒伏省力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天线自动升降机构,天线倒伏收放机构,天线避雷机构,自动控制机构,车地导通机构以及天线与避雷针一体化倒伏省力机构;
[0034]所述的天线自动升降机构包括电动升降杆和升降电机;天线倒伏收放机构包括倒伏舵机和倒伏机构;天线避雷机构包括避雷针和支撑杆;通过控制器发送指令至升降电机驱动电路控制升降电机带动电动升降杆收放,通过舵机驱动电路控制倒伏舵机,带动倒伏机构、横向支撑杆带动避雷针和倒挂天线旋转;由状态感知传感器将敏感的电动升降杆以及倒伏机构的状态反馈至控制器,直至电动升降杆达到预设的工作高度,以及倒伏机构转到预设的角度。
[0035]1、指挥车整体外壳等电势导通
[0036]如图4所示,避雷针与电动升降杆通过接地缆等电势导通,其采用柔性多芯铜缆,以保障反复倒伏时线缆不易断裂,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电阻小于1毫欧姆;
[0037]电动升降杆采用铝制多节伸缩杆降低整体重量,同时关节处采用304不锈钢防止铝氧化,各关节接触面导通性优于16平方铜铜缆,电阻小于1毫欧姆;
[0038]升降杆与指挥车支撑腿之间采用16平方以上铜缆,电阻小于1毫欧姆;
[0039]指挥车支撑腿底部采用大接触面金属盘,支撑腿支起后受车重影响,与防雷地网接触面导通性优于16平方铜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挥车车载自动天线及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针、倒伏机构、天线、电动升降杆;所述的避雷针与电动升降杆等电势导通,电动升降杆与指挥车支撑腿之间防雷接地导通;指挥车支撑腿与防雷地网地表接触点满足防雷接地导通;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安装倒伏机构,倒伏机构的输出轴与横向支撑杆连接,倒挂天线与避雷针分布于横向支撑杆两侧,形成避雷针与天线以横向支撑杆为中心轴的杠杆省力机构;所述的电动升降杆用于带动避雷针达到预设的高度,所述的倒伏机构通过带动横向支撑杆完成避雷针与倒挂天线的垂直工作与倒伏收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倒伏机构电动控制调整至竖直状态使避雷针高度满足对横向支撑杆及支撑杆上安装天线的避雷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天线横向支撑杆长度为D,避雷针高度以倒伏为基点设为1/2D,以满足避雷针45度保护范围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省力机构为通过调整避雷针支撑杆长度使横向支撑杆两侧力矩差值为零,两侧达到平衡状态,倒伏机构执行动作力矩最小,大幅减小倒伏机构电机负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有线无线双模控制器实现对电动升降杆和倒伏机构的自动控制;通过车载中控台或遥控器与双模控制器完成人机交互,实现对天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魁王德辉龚瑞岩胡常青李清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