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29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之间形成螺纹适配,推力座、调整套和传导环依次与调节螺母套设,当调整装置与压力臂装配时,压力臂的插销件插入调整套内,当压力臂带动调整套沿弹簧件旋向方向转动时,带动调节螺母转动,以使调节螺杆通过推动板带动摩擦片朝向制动盘方向移动,而当压力臂带动调整套沿弹簧件的旋向方向反向转动时,则弹簧件与调整套和传导环分离,不再驱动调节螺母旋转,从而消除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因制动摩擦产生的过量间隙,另外,消除弹簧件于调整套上的自由转动出现卡滞,同时,将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间隙调整改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的方式,以使得调整过程平稳、并延长装置整体使用寿命。长装置整体使用寿命。长装置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部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压制动器是通过气体压力的作用,产生或者消除汽车制动功能的一种制动器。实际结构中,制动器产生或者消除制动功能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对制动盘和摩擦片(刹车片)之间的制动间隙的调节过程。也即,当需要产生制动功能时,则消除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制动盘和摩擦片贴合产生制动;反之,当需要消除制动功能时,则应当是使得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保持预设间隔。不难看出,气压盘式制动器自动调整制动间隙是确保车辆快速、安全制动的关键。
[0003]现有技术下的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矩形弹簧与调整套之间容易产生卡滞,传导环与调节螺母接触不平稳,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制动阻力超出传导环与调节螺母间的摩擦力时,传导环与调节螺母之间的卡滞现象容易致使调整结构结构性损坏。具体地说,装配成型后,调节螺母是与传导环内腔相适配,从而,调节螺母旋转时于传导环内腔边缘位置接触,现有技术下,难以避免传导环内腔边缘位置与调节螺母件接触面之间不出现打滑,从而,调节螺母与传导环内腔边缘位置处难以产生稳定的摩擦力,致使传导环难以传导调节螺母的旋转力,故而,现有技术下的制动器存在制动间隙调整过程中结构易损、摩擦力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调整套的套面与弹簧件相适配,在实际工况下,弹簧件于调整套表面的转动,难免会与套面之间形成摩擦而容易产生转动卡滞,长期工况下显然卡滞会直接影响到弹簧件自身的寿命和总成装配下的运行稳定。
[0004]再者,不难理解,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摩擦片与制动盘应当处于非接触状态,也即,非制动状态下,摩擦片应当与制动盘之间应当按照预设的间隔相互远离,以避免出现摩擦片与制动盘拖刹。现有技术下,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调节,多为直线运动调节,也即通过直线运动的机械结构,以实现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接触或者分离,然而,直线调节方式在调节过程中存在运动线程长,需求的调节力大的问题,再加上,由于直线调节方式存在的局限性,装配总成的结构难以紧凑,已难以满足气压制动技术对机构整体体积所提出的要求。
[0005]另外,理论上来说,每次制动时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产生的摩擦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摩擦片和制动盘厚度降低,也即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相互摩擦使得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间隔会由于两者厚度的变薄而增大,继而伴随着车辆行驶和反复制动,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隔会逐步增大至超出设定标准,形成过量间隙。例如,某一制动器其预设间隙为0.8mm,也即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的稳定间隙为0.8mm,若其之间的间隙超过0.8毫米并在此状态下制动,则要么使得制动的产生时间滞后,要么无法使得制动盘与摩擦片紧密接触产生足够的制动力。综上所述,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产生的过量间隙使得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调整距离与实际制动所需调整的距离存在偏差,也即影响产生制动力的时间或者
产生的制动力的大小。
[0006]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下气压制动器中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调节难度大、部件间摩擦力不稳定,机构体积受到间隙直线调节方式限制而难以紧凑,以及车辆反复制动后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产生的过量间隙难以消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弹簧件于调整套上的自由转动出现卡滞,并防止整体机构损坏,同时,将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间隙调整由直线运动调整方式改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的方式,以使得间隙调整过程平稳、更重要的是能够消除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由于制动摩擦而产生的过量间隙的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
[000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该装置中,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之间形成螺纹适配,所述调节螺杆套设在调节螺母上形成旋转结构,推力座、调整套和传导环依次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外侧设置弹簧件,当所述调整装置与压力臂装配时,压力臂的插销件插入所述调整套内,所述调节螺杆与制动器的推动板贴合,当所述压力臂转动并使得所述调整套沿所述弹簧件的旋向方向转动时,所述弹簧件将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抱紧,带动所述调节螺母转动,以使得所述调节螺杆通过所述推动板带动摩擦片朝向制动盘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当所述压力臂转动并使得所述调整套沿弹簧件的旋向方向反向转动时,则所述弹簧件与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分离,不再驱动所述调节螺母转动。
[0009]优选地,所述,所述调整套上形成有卡槽,则所述插销件于所述调整套内的运动为所述插销件于所述卡槽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压力臂转动时,所述插销件可于所述调整套的卡槽内移动,并被所述卡槽的槽口限位。
[0010]优选地,所述调整套包括自底向上一体形成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口径大于第二轴套的口径,则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形成台阶结构,其中,所述卡槽为径向凹陷并形成于所述第一轴套上的,所述插销件插入所述第一轴套的卡槽内,且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件的直径,所述卡槽与第二轴套之间为非连通结构。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母上形成环状装配台面,定义为第一装配台面,所述推力座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其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装配台面贴合,所述调整套、传导环依次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并与所述推力座的另一侧表面贴合,所述传导环与所述调整套套设,其中,弹簧件与所述调整套和所述传导环套设,且所述传导环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时,所述传导环内侧壁面与所述调节螺母的顶部相抵,以使得所述传导环与所述调整套的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
[0012]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导环的内腔腔壁上,于一端开口位置形成周向凸缘,所述周向凸缘与所述传导环的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的切面与所述调节螺母的一端接触,其中,所述调整套旋转时通过所述弹簧件带动所述传导环转动,所述周向凸缘与所述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的切面与所述调节螺母的一端接触挤压并产生摩擦力,以使得所述调节螺母转动。
[0013]又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周向凸缘与所述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的切面为球面、锥面
或平面。
[0014]又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推力座之间设置螺杆垫片,所述推力座与调节螺母的所述第一装配台面贴合,并且,将所述螺杆垫片压紧。
[0015]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母靠近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的一端设置有调整垫片、压簧以及压紧垫片,其中,所述压紧垫片位于所述传导环与所述压簧之间,所述压紧垫片、压簧和所述调整垫片顺次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母上,且,所述压簧将所述压紧垫片与所述传导环压紧,以使得所述传导环与所述调节螺母紧密贴合。
[0016]还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力座与调整套之间还可以包括蝶形弹簧和轴用挡圈,其中,所述轴用挡圈位于所述蝶形弹簧与所述调整套之间,并与所述调节螺母卡设,所述蝶形弹簧被所述轴用挡圈和所述调节螺母限位压缩,以使得所述蝶形弹簧对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推力座之间的运动形成阻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该装置中,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之间形成螺纹适配,所述调节螺杆套设在调节螺母上形成旋转结构,推力座、调整套和传导环依次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外侧设置弹簧件,其中,当所述调整装置与压力臂装配时,压力臂的插销件插入所述调整套内,所述调节螺杆与制动器的推动板贴合,当所述压力臂转动并使得所述调整套沿所述弹簧件的旋向方向转动时,所述弹簧件将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抱紧,带动所述调节螺母转动,以使得所述调节螺杆通过所述推动板带动摩擦片朝向制动盘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当所述压力臂转动并使得所述调整套沿弹簧件的旋向方向反向转动时,则所述弹簧件与所述调整套和传导环分离,不再驱动所述调节螺母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调整套上形成有卡槽,则所述插销件于所述调整套内的运动为所述插销件于所述卡槽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压力臂转动时,所述插销件可于所述调整套的卡槽内移动,并被所述卡槽的槽口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套包括自底向上一体形成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口径大于第二轴套的口径,则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形成台阶结构,其中,所述卡槽为径向凹陷并形成于所述第一轴套上的,所述插销件插入所述第一轴套的卡槽内,且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件的直径,所述卡槽与第二轴套之间为非连通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单向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上形成环状装配台面,定义为第一装配台面,所述推力座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其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装配台面贴合,所述调整套、传导环依次与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其中,弹簧件与所述调整套和所述传导环套设,且所述传导环与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增口王伟高振南尤显韬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