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14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补正老年视力的无近距离和中距离象差老光眼透镜。在前镜面的由率半径比后镜面的曲率半径小的此种老光眼透镜中,当镜面从透镜的几何中心离心地扩展时,该镜面的折射率逐次得到修正,从而使得对全部主光线的横倍率总是与一近轴域的横倍率相等。这种结构能完全克服失真象差,且大幅度增大明视域。(*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装在有镜头快门的照相机中的用来控制快门扇形片开启动作的机构。通常,为了控制照相机镜头快门的开/关,设置了一种快门动作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装有一快门控制板,通过对控制板进行往复移动而控制开/关快门扇形片或曝光量。更准确地说,快门控制板具有扇形凸轮面,该凸轮面和一个与快门扇形片耦合的扇形杆的销子相啮合。当快门控制板往复移动时,扇形杆就随扇形凸轮面的轮廓而摆动,从而开/关快门扇形片。但应注意,因为所形成的扇形凸轮面相对于快门控制板仅仅是其一部分,而且扇形凸轮面的轮廓是由一倾斜平直面构成的,所以当扇形凸轮面和扇形杆的销子互相啮合期间,快门控制板的移动就成为一种实际上的恒速直线运动。因此,在该快门张开的起始处,换句话说,当光圈的孔径大小调到比较小时,快门的孔径大小就突然地变大了。当然,在高亮度情况下,摄影时要将光圈的孔径调小,即,使快门扇形片的张开速率或快门速度只有轻微的增加或减少,光圈数都应作大的改变。结果,在曝光发生漂移处将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降低了曝光的准确度。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曝光情况下的有关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机构能够改善在高亮度情况下摄影时曝光量的控制准确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机构可能在将光圈大小调到较小的时候,降低快门扇形片开孔的张开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快门至少包括两片快门扇形片,在此两扇形片之间光圈的大小得到限定。该控制机构包含一个在快门释放操作的一个方向上移动的快门控制部件,以及一个相对于快门控制部件形成的扇形凸轮面,以便按照该扇形凸轮面的轮廓来改变光圈的大小。所说的轮廓由一种曲面构成,当将光圈的大小调小时,通过该曲面能够降低所说光圈的张开速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轮廓由一个弓形面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轮廓由一个二次曲面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在于,将所说的扇形凸轮面形成在快门控制部件的外边缘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快门控制部件有一个上表面,在上表面上形成扇形凸轮面。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快门控制部件实际上沿一直线路径,并以恒速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控制机构还包含使扇形凸轮面和快门扇形片耦合的耦合装置,该装置有能够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接触的销子,通过该销子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接触位置移动使所说的光圈大小得到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光圈大小是依据快门控制部件在所说的一个方面上的移动而使所说的接触位置的移动来获得改变的。结合附图和以下的详细说明可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快门开/关控制装置的快门控制机构部件分解的透视图。图2是快门释放前的前视图。图3是透镜拉出时的侧视图。图4是快门刚释放后的前视图。图5是快门控制板从图4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正视图。图6是快门控制板由图5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并完成AF控制的正视图。图7是透镜缩入时的侧视图。图8是快门控制板从图6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时的正视图。图9是快门控制板从图8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时的正视图。图10是快门控制板从图9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并完成曝光情况的正视图。图11是快门控制板被向右加力情况的正视图。图12是刚好在快门控制板的压进动作完成之前情况的正视图。图13是本实施例的控制机构操作的时限图。图14是快门扇形片开口面积和扇形凸轮面轮廓的变化情况示意图。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快门开/关控制机构的一个实施例作出详细说明。图1表示一种设置一个快门镜头和一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快门开/关控制装置的照相机快门控制机构。在图1中,快门控制机构装有一个底板10,它用螺丝固定到照相机体(未图示)的前面。在底板10前表面上有一个整体的圆筒形支撑部分11,圆筒的中心轴实际上与光轴一致。支撑部分11的前端面由一个与底板10的前表面平行的平直面部分12,以及几个按等角形成在平直面部分12上的凹槽13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凹槽13按120度间隔排列。如图3所示,每个凹槽13包含一个斜坡凸轮面13a和与平直角部分12垂直的竖直面13b。所述的凸轮面13a的深度是从平直面部分12按顺时针方向逐步增加。镜头驱动部件20包括圆筒部分21,圆筒中装有与光轴对准的,并也与圆筒部分21的中心轴对准的镜头22。圆筒部分21可滑动地固定在圆筒支撑部分11中。因此,对镜头驱动部分20作调节可使其绕镜头22的光轴转动,并沿光轴方向移动。镜头驱动部件20还包括多个位于圆筒部分21外周面上的轴向凸出物23,其中每一凸出物平行于光轴延伸,并有呈圆形的后侧端。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轴向凸出物23与三个凹槽13相对应按等角度排列。第一弹簧18安装在镜头驱动部件20和底板10之间,以迫使该部件沿方向A朝向底板10。借助于第一弹簧18可使轴向凸出物23的变圆的端部总是接触到支撑部分11的前端面。结果,当镜头驱动部件20绕其光轴转动时,该部件就按其所处的角度位置沿光轴方向移动,即,镜头驱动部件20的轴向位置随着支撑部分11前端面的轮廓形状而改变。在镜头驱动部件20前端部的外边缘上有形成整体的法兰部分38,在法兰的外边缘上具有可沿镜头驱动部件20径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4、26和29。第二弹簧25装在第一径向臂24的未梢和照相机之间,以迫使镜头驱动部件20在沿方向A观察时可沿顺时针方向绕其中心轴转动。在法兰38外边缘面上具有第一和第二齿状件27和28,此处第一齿状物27按逆时针方向靠近第二齿状件28。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6和29的延伸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由此,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6,29实际上是成一直线的。将第二径向臂26调到可能与一个装在将有下面预以说明的快门控制板30上的竖直突出物31啮合的位置上。第三径向臂29可与形成在底板10,并表示在图6中的制动器19相啮合。快门控制板30与底板10平行,并安装在底板的前面。快门控制板30具有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长形的孔33和34,他们在控制板的下部横向延伸。在底板10的前面有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销钉14和15,他们分别突出地穿过狭长的孔。因此,快门控制板30借助于第一和第二销钉14和15的插入,通过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狭长孔而可横向移动或往复移动地支撑着。通过第三弹簧32总是迫使快门控制板30朝图1的左边移动。在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按所述的顺序从左到右形成的是第一凸轮面41,第二凸轮面42,扇形凸轮面43和齿轨44。更准确地说,在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的左端侧上,形成第一凸轮面41,当从前面观察时,其形状呈三角形,而它的顶点被调节到处在位于快门控制板30朝上表面的弦的中点上方。在与第一凸轮面41相邻的右侧形成实质上与第一凸轮面41相同的第二凸轮面42。在基本上处于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的中心部分形成了扇形凸轮面43,它具有一种弓形的朝上凸起的轮廓。扇形凸轮面43的外形轮廓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对此将在下面作详述。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在第一凸轮面42和扇形凸轮面43之间的那一部分被限定成一个平的凸轮面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控制至少包含有两片快门扇形片的快总书记操作控制机构,在扇形片之间限定了光圈的等级,该机构包括:一个快门控制部件,该部件在快门释放动作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一个形成于快门控制部件的扇形凸轮面,按照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轮廓以改变光圈大小,所说的轮廓由一个当光圈的大小较小时能够降低所说光圈张开速率的曲面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匠
申请(专利权)人:旭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