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连带方式调节照相图像及取景器视场框尺寸的相机的调节设备。此设备包括:一照相图像面积限定部件,此部件可线性地移进和移出成像孔;一视场框限定部件,此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旋进和旋出视场框;一可施转的操纵部件,此部件用于移动照相图像面积限定部件;一驱动部件,此部件因上述操纵部件的旋转而被线性地驱动从而使视场框限定部件旋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照相画面尺寸及相连的视场框大小的设备。在全景照片中,当相机处于正常位置时,为了获得长条状的照片,就不使用位于胶片画格上下两边上的预定部分。一般来说,是通过提供一遮光装置来进行全景摄影的,上述遮光装置用于防止胶片画格的上下两边曝光。在这种具备全景摄影模式的相机中,例如,已知在成像孔中提供有一对上部及下部遮光板(即照相画面限定板)。所述遮光板可从一收缩位置移至一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处,随着调整至全景摄影模式,遮光板会部分地覆盖照相画面的上边及下边。在这种相机中,提供有一对上部及下部视场限定板。该视场限定板会随照相画面大小的变化而移进取景器的视场内,从而使摄影者能够看到照相画面的可成像部分,此部分已因所述之上边及下边而缩小了。特别是在通过从摄影模式切换至全景模式而获得全景照片的一般相机中,调节照相画面及视场框的连带装置是相当复杂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尺寸调节设备,此设备可以调节彼此关联的照相画面及视场框的大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以连带方式调节取景器之视场框和照相图像面积大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照相图像面积限定部件,此部件可线性地移进和移出成像孔;一视场框限定部件,此部件可旋转地旋进和旋出视场框;一可旋转的操纵部件,此部件用于使上述照相图像面积限定部件移动;以及一驱动部件,此部件因上述操纵部件的旋转而被线性地驱动从而使所述视场框限定部件旋转。最佳地,所述照相图像面积限定部件包括一驱动限定板,此板被可旋转的操纵部件直接移动;一被驱动的限定板,此板随着驱动限定板的运动而沿与驱动限定板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线性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一视场框限定部件包括一对视场框限定板,该板具有限定板部分,此部分可选择地移进取景器之视场框以便在其上边和下边处部分地覆盖该视场框,从而遮挡光线。提供了一取景器主体,此主体限定了该取景器之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光路。每一视场框限定板均提供有转轴部分,此部分是由取景器主体在限定板部分的两侧以可旋转的方式来支承的;一旋转传动部分,此部分与所述转轴部分之一成整体并偏离该转轴部分。还提供有一速动装置,此装置使所述视场框限定部件快速旋转迅速地通过不稳定点。所述速动装置可以包括一扭簧,此扭簧在其两端与旋转传动部分相接合。最佳地,旋转的被驱动部件包括一转动部,此转动部带有一圆形主体,此主体上提供有一第一接合凸缘,此凸缘与照相画面限定部件相连接;一第二接合凸缘,此凸缘与视场框限定部件相连接。用于限定照相图像面积的第一接合凸缘可提供在一径向臂上,此檗相对于上述圆形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而且于限定视场框的第二接合凸缘则提供在上述圆形主体的边缘上,并相对于上述圆形主体的中轴与第一接合凸缘呈约90°角间隔配置。最佳地,在相连的相机机身上有一操纵柄,从而手工地使旋转地被驱动部件旋转。本公开涉及到日本技术申请第5-923号(申请于1993年1月18日)中所包含的主题,该申请的主题作为整体引述在本文中以作为参考。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变焦取景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之变焦取景器在相连的取景透镜处于接收区间时的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之变焦取景器处于一收缩位置时的剖面图,在所述收缩位置上,视差校正棱镜相对于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来说是收缩的;图4是图1所示之变焦取景器处于一校正位置上的剖面图,在所述校正位置上,视差校正棱镜处于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光路之中;图5是图3中变焦取景器沿D线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图4中变焦取景器沿E线方向的剖面图;图7是视差校正棱镜及切换掣的放大图,棱镜相对于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是收缩的;图8是视差校正棱镜及切换掣的放大图,棱镜位于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光路之中;图9是单个凸轮板的平面图;图10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照相画面大小转换装置及视场框限定板的连带设备的前部剖面图;图1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照相画面大小转换装置及视场框限定板的连带设备处于全景位置时的前部剖面图;图12是图10所示之连带设备主要组件的放大图;图13是图11所示之连带设备主要组件的放大图;图14是一对视场框限定板的后部图,此对限定板提供在取景器之取景窗的下方;图15是一对视场框限定板的放大图;图16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之相机的后部透视图。首先将参照图16说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中心快门式相机10。相机10具有一相机机身9,在该机身中设有一变焦成像光学系统(未显示)以及一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图2)。机身9在其左右两侧提供有一承片室8和一胶卷仓7。在胶卷仓7与承处室8之间提供有一成像孔11,此孔由上下孔框5所限定。一带有胶卷定位板42的后盖14铰接在机身9后壁16的一侧上,以便打开和关闭成像孔11。在机身9后壁16的上部与中部提供有一取景窗17。在图1中,提供在相机10上的实像式变焦取景器12包括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此系统独立于变焦成像光学系统。变焦取景器12上提供有一取景器主体13和一凸轮板15。如图2所示,取景器主体13在平面图上通常呈L型并相对于物方侧依次包括一第一透镜组件L1(即物镜组);一第二透镜组件L2;一第三透镜组件L3;一第四透镜组件L4;一棱镜(未显示);以及一第五透镜组件L5(图16)。第三、第四与第五透镜组件L3、L4和L5是不能移动的。第三与第五透镜组件L3和L5具有正放大率,而第四透镜组件L4则具有负放大率。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L1和L2是可变放大率透镜组件,此透镜组件按着预定的关系沿光轴方向彼此相对移动。第一透镜组件L1具有负放大率,而第二透镜组件L2则具有正放大率。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L1和L2的光路基本上垂直于第三和第四透镜组件L3和L4的光路。在上述光路之间,提供有一反射板33,此板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使经由第一与第二透镜组件L1和L2的光线弯转约90°,从而使得该光线投射到第三、第四和第五透镜组件L3、L4及L5上。第一透镜组件L1被一第一可移动的镜框架34所包容,此框架34固定在一导向环27上,从而能沿光轴O方向来回移动。一导向杆26引导可移动的导向环27,导向杆26提供在取景器主体13前端的一侧上并沿取景器主体13的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导向环27提供有一拉簧23,此拉簧在其一端与导向环27相接合,而在另一端则与取景器主体13的前端13C相接合,因而,导向环27与第透一镜组件L1会相应地因拉簧23而沿光轴方向O向前连续偏移。第一透镜框架34提供有一凸轮销86,此销相对于取景器主体13向下凸出并随凸轮板15运动。第二透镜组件L2被一第二可移动的透镜框架32所包容,此框架固定在一导向环31上,从而能沿光轴O方向来回移动。一导向杆30引导可移动的导向环31,导向杆30提供在取景器主体13前端的另一侧并沿取景器主体13的前后两个方向延伸。第二透镜框架32提供有一凸轮销85,此销相对于取景器主体13向下(即沿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突出并随凸轮板15运动。一棱镜框架36从光路上设在导向杆26的后部,并可绕枢轴36旋转,而枢轴35则由取景器主体13所支承。一视差校正棱镜40被上述棱镜框架36所包容,如图5所示。因而,该视差校正棱镜40可在一校正位置与一收缩位置之间旋转,在上述校正位置处,视差校正棱镜40位于变焦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光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连带方式调节照相图像面积及取景器视场框大小的相机的调节设备,它包括:-照像图像面积限定部件,此部件可线性地移进和移出成像孔;-视场框限定部件,此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旋进和旋出上述视场框;-可旋转的操纵部件,此部件用于使上述照 像图像面积限定部件移动;-驱动装置,此装置通过上述操纵部件的旋转而被驱动从而使所述视场框限定部件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裕一,小迫幸圣,
申请(专利权)人:旭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