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分别设有输送辊、第一牵引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所述的薄膜依次经过输送辊、第一牵引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它还包括对薄膜上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一电极和对薄膜下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牵引辊和第一导辊之间,所述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之间,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可转动配合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晕处理均匀的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装置。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晕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通常由于薄膜振动而引起噪音,特别是交流用薄膜电容器由于电流的出入而堆积洛兰兹力,薄膜之间发生离合产生噪音。传统的薄膜电容器中,薄膜在蒸镀前只有一面进行电晕处理提高蒸镀膜的附着力,薄膜没有进行电晕处理的另一面附着力低,容易发生离合,从而产生噪音。据现有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了一种薄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公开号为CN201761088U,电极对薄膜两面同时进行电晕处理,但是电极的角度无法调整,对于不同厚度的薄膜来说,固定的角度使得电晕处理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晕处理均匀的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分别设有输送辊、第一牵引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所述的薄膜依次经过输送辊、第一牵引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它还包括对薄膜上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一电极和对薄膜下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牵引辊和第一导辊之间,所述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之间,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可转动配合在支架上。
[0006]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支架上设输送辊、第一牵引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在第一牵引辊和第一导辊之间设第一电极,在第二导辊和第二牵引辊之间设第二电极,可以同时对薄膜双面进行电晕处理,同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转动配合在支架上,可以随时调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角度,使得电晕处理均匀,主要是因为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牵引辊和第一导辊之间之间,这样调节第一电极,也就调整了第一电极的角度,根据不同厚度的薄膜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第一电极可以对第一牵引辊和第一导辊之间的薄膜进行电晕处理,使得电晕处理均匀,同理,调节第二电极,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均匀。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左右两侧均设有转动孔,所述的第一电极的两侧均设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远离第一电极的一端转动配合在转动孔内,所述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结构相同,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角度。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牵引辊位于输送辊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一导辊位于第一牵引辊的右下方,结构简单,不占空间,便于第一电极的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导辊位于第一导辊的左下方,所述的第二牵引辊位于第二导辊的右下方,便于第二电极的设置。
[0010]作为优选,它还包括至少一个排风板,所述的排风板转动配合在支架内,电晕处理会产生臭氧,转动排风板,排风板把支架内的臭氧排出去,安全系数高。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排风板上设有排风轴,所述的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排风轴的两端分别转动配合在通孔内,结构简单,便于排风板转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排风轴为齿轮轴,所述的排风轴两端分别伸出支架外,所述的排风轴由电机带动,所述的排风板位于支架内,利用电机带动排风板转动,可靠性高。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排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排风板位于近第一电极的位置,另一个排风板位于近第二电极的位置,排风板与电极对应,能及时把臭氧排出,不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去掉前侧支撑架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排风板与排风轴的主视图。
[0017]其中,1、支架,2、输送辊,3、第一牵引辊,4、第一导辊,5、第二导辊,6、第二牵引辊,7、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转动孔,10、转动轴,11、排风板,12、排风轴,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分别设有输送辊2、第一牵引辊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所述的薄膜依次经过输送辊2、第一牵引辊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它还包括对薄膜上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一电极7和对薄膜下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二电极8,所述的第一电极7位于第一牵引辊3和第一导辊4之间,所述的第二电极8位于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之间,所述的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均可转动配合在支架1上,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支架1上设输送辊2、第一牵引辊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在第一牵引辊3和第一导辊4之间设第一电极7,在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之间设第二电极8,可以同时对薄膜双面进行电晕处理,同时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可转动配合在支架1上,可以随时调节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的角度,使得电晕处理均匀,主要是因为第一电极7位于第一牵引辊3和第一导辊4之间之间,这样调节第一电极7,也就调整了第一电极7的角度,根据不同厚度的薄膜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第一电极7可以对第一牵引辊3和第一导辊4之间的薄膜进行电晕处理,使得电晕处理均匀,同理,调节第二电极8,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均匀。
[0020]所述的支架1左右两侧均设有转动孔9,所述的第一电极7的两侧均设有转动轴10,所述的转动轴10远离第一电极7的一端转动配合在转动孔9内,所述的第二电极8与第一电极7结构相同,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的角度。
[0021]所述的第一牵引辊3位于输送辊2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一导辊4位于第一牵引辊3的右下方,结构简单,不占空间,便于第一电极7的设置。
[0022]所述的第二导辊5位于第一导辊4的左下方,所述的第二牵引辊6位于第二导辊5的
右下方,便于第二电极8的设置。
[0023]它还包括至少一个排风板11,所述的排风板11转动配合在支架1内,电晕处理会产生臭氧,转动排风板11,排风板11把支架1内的臭氧排出去,安全系数高。
[0024]所述的排风板11上设有排风轴12,所述的支架1上设有通孔13,所述的排风轴12的两端分别转动配合在通孔13内,结构简单,便于排风板11转动。
[0025]所述的排风轴12为齿轮轴,所述的排风轴12两端分别伸出支架1外,所述的排风轴12由电机带动,所述的排风板11位于支架1内,利用电机带动排风板11转动,可靠性高。
[0026]所述的排风板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排风板11位于近第一电极7的位置,另一个排风板11位于近第二电极8的位置,排风板11与电极对应,能及时把臭氧排出,不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可靠性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分别设有输送辊(2)、第一牵引辊(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所述的薄膜依次经过输送辊(2)、第一牵引辊(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对薄膜上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一电极(7)和对薄膜下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第二电极(8),所述的第一电极(7)位于第一牵引辊(3)和第一导辊(4)之间,所述的第二电极(8)位于第二导辊(5)和第二牵引辊(6)之间,所述的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均可转动配合在支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左右两侧均设有转动孔(9),所述的第一电极(7)的两侧均设有转动轴(10),所述的转动轴(10)远离第一电极(7)的一端转动配合在转动孔(9)内,所述的第二电极(8)与第一电极(7)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牵引辊(3)位于输送辊(2)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一导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培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德康镀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