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77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包括多个龙骨片、多个保温板本体,以及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片,支撑片包括前板、侧板和底板,且前板、侧板和底板之间两两相互垂直;前板、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龙骨片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支撑片通过穿设在侧板连接孔和龙骨片安装孔内的连接螺栓及螺母与龙骨片相互固定,且支撑片通过穿设在前板连接孔内的膨胀螺栓固定在外墙墙面上;保温板本体安装在相邻的两个龙骨片之间,保温板本体的底部抵在支撑片的底板上;上下相邻的两个保温板本体之间设置有独立于外墙设置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低对外墙的破坏程度的同时,实现了方便对保温板本体进行更换和维修的功能。修的功能。修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板安装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建筑保温板通常通过直接粘贴的方式粘贴在外墙表面上,从而起到对建筑内部的保温效果,但是直接粘贴在外墙上容易导致外墙保温板不易更换和拆卸,因此如今建筑施工实践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便于更换的外墙保温板的安装结构。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21463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这种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墙体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安装固定筒,保温板上开设若干通孔,并在通孔内插设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插入筒插入固定筒内,从而将墙板安装在了外墙上。
[0004]上述的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需要在外墙上开设凹槽,这增加了保温板安装时的施工难度,并且开设凹槽影响了外墙的结构强度,虽然方便了后期更换和维修,但对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其通过在外墙墙面上设置支撑片和龙骨片,将保温板本体支撑在支撑片上,并通过独立于外墙的连接装置对相邻的保温板本体进行连接,从而在降低对外墙的破坏程度的同时,实现了方便对保温板本体进行更换和维修的功能。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外墙墙面上的多个龙骨片、多个保温板本体,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片,支撑片包括前板、侧板和底板,且前板、侧板和底板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所述前板、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龙骨片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支撑片通过穿设在侧板连接孔和龙骨片安装孔内的连接螺栓及螺母与龙骨片相互固定,且支撑片通过穿设在前板连接孔内的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外墙墙面上;所述保温板本体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片之间,保温板本体的底部抵在所述支撑片的底板上;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板本体之间设置有独立于所述外墙设置的连接装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墙墙面上,龙骨片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在支撑片上,限定了保温板本体的安装位置,而上下相邻的两个保温板本体通过连接装置实现了可拆卸安装;由于支撑片和外墙墙面通过膨胀螺栓相互连接,连接装置与外墙墙面相互独立,从而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对外墙结构的破坏程度,在保证了保温板本体可拆卸安装的同时,方便了保温板本体的更换和维修。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片的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装置包
括穿设在通孔内的连接杆,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保温板本体顶部和底部的若干对接孔,对接孔为盲孔,对接孔与底板上的通孔对应设置,且对接孔的深度小于连接杆的长度;所述连接杆的下半部分穿入下方所述保温板本体顶部的对接孔内,而连接杆的上半部分穿入上方保温板本体底部的对接孔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够对上方保温板本体和下方保温板本体起到连接的功能,且连接杆穿过通孔,阻止了保温板本体产生垂直于墙面方向的位移,使保温板本体能够稳定的承载在支撑片的底板上。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下半部分设置为螺纹杆,上半部分设置为光杆,所述保温板本体顶部的对接孔内设置有螺纹,连接杆的螺纹杆部与保温板本体顶部的对接孔螺纹连接,连接杆的光杆部穿设进保温板本体底部的对接孔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保温板本体时,首先安装位于下方的保温板本体,再将连接杆的螺纹杆部穿过底板的通孔后,旋入下方保温板本体顶部的对接孔内,而上方保温板本体安装时,直接将底部的对接孔套在已安装的连接杆的光杆部上即可,既提高了保温板本体安装的稳定性,又方便安装。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螺纹杆与光杆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手拧部,手拧部上固定设置有多条凸棱。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手拧连接杆时,凸棱增加了手部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连接杆进行拧动。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本体与所述龙骨片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防火膨胀密封条,上下相邻的保温板本体之间的缝隙内也填充有防火膨胀密封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膨胀密封条能够提高外墙保温结构整体的防火性能,另外对保温板本体之间的间隙进行了密封,提高了保温效果。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本体与所述龙骨片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耐候密封胶,上下相邻的保温板本体之间的缝隙内也填充有耐候密封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候密封胶能够降低雨水进入保温板本体内部的几率,减少雨水对保温板本体内部结构的腐蚀,提高保温板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本体包括靠近所述外墙墙面的保温层、固定在保温层上的抗裂防护层,以及设置在抗裂防护层上的装饰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本体的保温层为建筑提供保温效果,而抗裂防护层能够对保温板本体提供保护功能,装饰层提供装饰效果。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包括粘接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层,所述抗裂防护层包括抗裂胶浆层以及设置在抗裂胶浆层内的耐碱玻纤网格布。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层方便保温板本体通过水泥砂浆与建筑外墙的墙面进行粘接,而耐碱玻纤网格布能够增加抗裂胶浆层的结构强度,使保温板本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 由于支撑片和外墙墙面通过膨胀螺栓相互连接,连接装置与外墙墙面相互独立,从而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对外墙结构的破坏程度,在保证了保温板本体可拆卸安装的同时,方便了保温板本体的更换和维修;
[0025]2. 连接杆阻止了保温板本体产生垂直于墙面方向的位移;连接杆设置螺纹杆和光杆,既提高了保温板本体安装的稳定性,又方便安装;凸棱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连接杆进行拧动;
[0026]3. 防火膨胀密封条能够提高外墙保温结构整体的防火性能;耐候密封胶能够降低雨水进入保温板本体内部的几率;耐碱玻纤网格布能够增加抗裂胶浆层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支撑装置与龙骨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为了示出防火膨胀密封条和耐候密封胶的局部视图;
[0031]图5是为了示出对接孔的保温板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6是保温板本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龙骨片;11、安装孔;2、保温板本体;21、保温层;211、粘接层;21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层;22、抗裂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外墙墙面上的多个龙骨片(1)、多个保温板本体(2),以及支撑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片(31),支撑片(31)包括前板(311)、侧板(312)和底板(313),且前板(311)、侧板(312)和底板(313)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所述前板(311)、所述侧板(312)上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314),所述龙骨片(1)上开设有与连接孔(314)相对应的安装孔(11),所述支撑片(31)通过穿设在侧板(312)连接孔(314)和龙骨片(1)安装孔(11)内的连接螺栓(32)及螺母(33)与龙骨片(1)相互固定,且支撑片(31)通过穿设在前板(311)连接孔(314)内的膨胀螺栓(34)固定在所述外墙墙面上;所述保温板本体(2)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片(1)之间,保温板本体(2)的底部抵在所述支撑片(31)的底板(313)上;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板本体(2)之间设置有独立于所述外墙设置的连接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31)的底板(313)上开设有通孔(315),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穿设在通孔(315)内的连接杆(41),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保温板本体(2)顶部和底部的若干对接孔(42),对接孔(42)为盲孔,对接孔(42)与底板(313)上的通孔(315)对应设置,且对接孔(42)的深度小于连接杆(41)的长度;所述连接杆(41)的下半部分穿入下方所述保温板本体(2)顶部的对接孔(42)内,而连接杆(41)的上半部分穿入上方保温板本体(2)底部的对接孔(4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旭庆侯利超乔亚锋王辉董冬梅陈笑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方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