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48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包括收水管、与收水管连通的集水井以及连通集水井的排水管;若干个收水管均匀分散在集水井的四周,所述集水井的底面低于收水管的底面,所述排水管的底面与集水井的底面共平面。所述收水管包括共圆周的半环形的输水环以及半环形的透水环,所述输水环内设置有土工布,所述透水环内设置有细沙以及设置在细沙内且与收水管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透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速度快,效果好,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中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目前常规的眼见改良方式主要有洗盐、深耕、微生物调理等,其中以洗盐方式较为常用,操作相对简便,且见效较快。
[0003]然而常规的浸泡、排水等方法易造成有机质随土壤流失,虽然盐碱化得到了改善,但是对于作物的生长依旧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处理速度快,效果好,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包括收水管、与收水管连通的集水井以及连通集水井的排水管;若干个收水管均匀分散在集水井的四周,所述集水井的底面低于收水管的底面,所述排水管的底面与集水井的底面共平面。
[0007]所述收水管包括共圆周的半环形的输水环以及半环形的透水环,所述输水环内设置有土工布,所述透水环内设置有细沙以及设置在细沙内且与收水管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透水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收水管分布在集水井的两侧,若干个集水井呈直线排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环为半环形的PVC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环为半环形的尼龙网或不锈钢网。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管的直径与收水管的直径之比为1∶15~25。/>[0012]进一步的,所述收水管与所述集水井的连接处,土工布向集水井内延伸,并贴附于集水井的内壁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管为软式透水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管网将水排出区域外,避免了常规洗土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管网铺设后,洗土操作更加方便,且整体装置耐腐蚀性好,可常年反复使用,更利于顽固盐碱化的土地治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收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收水管与集水井的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集水井、2排水管、3输水环、4透水环、5土工布、6细沙、7透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包括收水管、与收水管连通的集水井1以及连通集水井1的排水管2;若干个收水管均匀分散在集水井1的四周,所述集水井1的底面低于收水管的底面,所述排水管2的底面与集水井1的底面共平面。收水管埋于土壤下2m,集水井的上沿高于地表,集水井井深不小于2.5m。向盐碱地中注水,盐碱地经水浸泡后,表层土壤中的盐分会溶于水中并随收水管汇集到集水井中,在通过排水管排出,起到洗涤土壤中盐分的作用。
[0021]所述收水管包括共圆周的半环形的输水环3以及半环形的透水环4,所述输水环3内设置有土工布5,所述透水环4内设置有细沙6以及设置在细沙6内且与收水管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透水管7。土壤中的含盐碱的水首先经透水环进入细沙,透水环为半圆形的尼龙网或不锈钢网,尼龙网的目数应与细沙粒径相适配,防止漏沙,阻挡大颗粒进入,细沙的粒径选择不应过小,应以1~2mm为宜,过小会造成其阻水作用过强而影响透过。经细沙进行第二次过滤后进入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包括合金高碳钢线螺旋编织的网形骨架,并以无纺布覆盖作为过滤层,经若干软式透水管进一步过滤后流入输水环中,输水环中填充着土工布,土工布就有优良的吸水和导水作用,将水导出收水管,从而将可溶性盐排出,同时避免水土的流失。
[0022]所述收水管分布在集水井1的两侧,若干个集水井1呈直线排布。所述输水环3为半环形的PVC管。所述透水管7为软式透水管。所述透水管7的直径与收水管的直径之比为1∶15~25。透水管可以相互并列的直接填充在透水环内,并用细沙添堵缝隙,使整个收水管密实牢固,不易损坏。
[0023]所述收水管与所述集水井1的连接处,土工布5向集水井1内延伸,并贴附于集水井1的内壁上。土工布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其端部贴附于集水井内壁后,在虹吸作用以及水的重力作用下,水更容易经土工布流入集水井内,从而更利于排水。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收水管、与收水管连通的集水井(1)以及连通集水井(1)的排水管(2);若干个收水管均匀分散在集水井(1)的四周,所述集水井(1)的底面低于收水管的底面,所述排水管(2)的底面与集水井(1)的底面共平面;所述收水管包括共圆周的半环形的输水环(3)以及半环形的透水环(4),所述输水环(3)内设置有土工布(5),所述透水环(4)内设置有细沙(6)以及设置在细沙(6)内且与收水管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透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管分布在集水井(1)的两侧,若干个集水井(1)呈直线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佃玺徐贞社张泉成封鸿向边安功原鹏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