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护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94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造口护盾,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贴合皮肤、不舒适、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包括一块护罩板和两块支撑板,造口护盾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为弯板;护罩板位于造口护盾的中部,护罩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护罩板的相应侧和一个支撑板形成曲面弯板;支撑板用于支撑护罩板和连接板,护罩板用于遮挡造口并为造口留出空间;造口护盾的坡度自支撑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至同一连接板与护罩板的连接处先变大后变小,依次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第一内凹槽和开口朝向外侧的第一外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贴合皮肤、穿戴舒适和不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优点。穿戴舒适和不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优点。穿戴舒适和不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口护盾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造口护盾。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造口护盾是一个具有单拱结构的曲面弯板,使用时用于遮挡保护造口,造口护盾包括单拱形的护罩板和护罩板两侧的支撑板,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造口护盾虽然给造口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但是其他不必要的地方也留了空间,所以不够贴合人体,所以造口护盾形状不够与腹壁形态贴合;造口护盾的正面和背面材质相同,背面贴皮肤处质地较硬,长时间佩戴后极易产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造口护盾的两侧具有腰带挂钩,腰带挂钩处在长时间压力下也会引起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造口护盾的腰带挂钩处由挂钩衔接,造口护盾的受力点在腰带挂钩处,不能有效地抵挡脱垂的肠管;造口护盾腰带受连接形式的影响而过于狭窄,致使腰带对腰部压强较大,但护盾对腹部的压力不大。
[0003]需要在现有的单拱形结构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造口护盾不贴合皮肤、不舒适、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对造口护盾结构进行改进,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造口护盾,用以解决目前造口护盾不贴合皮肤、不舒适、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具有贴合皮肤、穿戴舒适和不易造成压力性损伤的优势。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造口护盾,包括一块护罩板和两块支撑板,所述造口护盾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弯板;所述护罩板位于所述造口护盾的中部,所述护罩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护罩板的相应侧和一个所述支撑板形成拱形的弯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护罩板和所述连接板,所述护罩板用于遮挡造口并为造口留出空间;所述造口护盾的坡度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至同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护罩板的连接处先变大后变小,依次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第一内凹槽和开口朝向外侧的第一外凹槽。
[0007]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造口护盾的坡度自支撑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至同一连接板与护罩板的连接处先变大后变小,可形成造两次坡度的变化,依次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第一内凹槽和开口朝向外侧的第一外凹槽。这样,在穿戴时,造口护盾在第一内凹槽处坡度变大,可利用更短的距离避开造口以及造口处的造口袋等结构,能使支撑板的坡度尽量小,较小坡度的支撑板距离皮肤较近,使该处留有的空间较小,所以能让支撑板更好地与人体腹壁形态贴合,提高舒适性。第一外凹槽处的坡度会逐渐减小,最小可使坡度为0
°
,护罩板的坡度继续变大,这样能够使造口护盾在避开造口后迅速内扩,即不增加造口护盾的整体高度也能保证造口护盾的护罩板给造口留出足够的空间。
[000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支撑板为朝向内侧凹陷的弧形板。
[0009]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内凹的弧形板结构的支撑板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腹壁形态,减少相关压力性损伤,提高穿戴舒适性。
[001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之仿形设计的防压垫。
[0011]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造口护盾的支撑板的内侧贴皮肤处增加防压垫,比如海绵或棉布层等,可有效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001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护罩板为朝向外侧隆起的弯板。
[0013]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护罩板朝外侧隆起可更好地符合造口的形态,为造口留出足够的空间。
[001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护罩板包括中间护罩和侧方护罩,所述中间护罩朝向外侧隆起的位于中部,所述中间护罩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方护罩,所述侧方护罩与相应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中间护罩与所述侧方护罩的连接处形成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外凹槽,相邻所述第一外凹槽与所述第二外凹槽之间的所述侧方护罩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避位槽;每个所述侧方护罩具有对穿其各自所述避位槽的穿孔。
[0015]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侧方护罩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避位槽且侧方护罩具有对穿其各自避位槽的穿孔,能够让腰带从避位槽中穿过而不用突出在造口护盾的内侧,能够避免腰带直接与皮肤接触,提高穿戴舒适性,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0016]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造口护盾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依次穿过每个所述侧方护罩的穿孔,所述腰带位于所述造口护盾内侧的部分位于所述避位槽内。
[0017]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以使腰带从避位槽中穿过而不用突出在造口护盾的内侧,能够避免腰带直接与皮肤接触,提高穿戴舒适性,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腰带从侧方护罩的穿孔中穿过,改变了现有造口护盾的腰带的悬挂方式,可使腰带整体将造口护盾压在腹部,使造口护盾更加贴合皮肤,可有效抵挡脱垂造口膨出。
[001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侧方护罩为朝向外侧隆起的弯板。
[0019]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造口护盾形成连续的凹凸形状,类似连续的波形的结构,该种结构能够给造口留出足够的空间,且也能够给穿腰带的避位槽留出足够的空间,不让腰带贴着皮肤。
[002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穿孔的端部邻近所述侧方护罩的边缘设置。
[0021]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穿孔的端部邻近所述侧方护罩的边缘设置可使腰带的宽度增加,尽可能地接近造口护盾的宽度尺寸,增加腰带的宽度可减少腰带对皮肤造成的压强。
[002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护罩板的边缘具有用于便于更换造口袋的缺口。
[0023]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穿戴造口护盾时,缺口更多地暴露身高方向上的空间,可方便造口袋的更换。
[002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造口护盾的边角均设置倒圆角。
[0025]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各边角倒圆角可在穿戴造口护盾时避免尖角与皮肤接触,可提高穿戴舒适性,也能与人体腹部更贴合。
[002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中,造口护盾的坡度自支撑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至同一连接板与护罩板的连接处先变大后变小,可形成造两次坡度的变化,依次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第一内凹槽和开口朝向外侧的第一外凹槽。这样,在穿戴时,造口护盾在第一内凹槽处坡度变大,可利用更短的距离避开造口以及造口处的造口袋等结构,能使支撑板的坡度尽量小,较小坡度的支撑板距离皮肤较近,使该处留有的空间较小,所以能让支撑板更好地与人体腹壁形态贴合,提高舒适性。第一外凹槽处的坡度会逐渐减小,最小可使坡度为0
°
,护罩板的坡度继续变大,这样能够使造口护盾在避开造口后迅速内扩,即不增加造口护盾的整体高度也能保证造口护盾的护罩板给造口留出足够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造口护盾,包括一块护罩板(1)和两块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护盾还包括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为弯板;所述护罩板(1)位于所述造口护盾的中部,所述护罩板(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2);每个所述连接板(2)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护罩板(1)的相应侧和一个所述支撑板(3)形成拱形的弯板;所述支撑板(3)用于支撑所述护罩板(1)和所述连接板(2),所述护罩板(1)用于遮挡造口并为造口留出空间;所述造口护盾的坡度自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连接板(2)的连接处至同一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护罩板(1)的连接处先变大后变小,依次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第一内凹槽(4)和开口朝向外侧的第一外凹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口护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为朝向内侧凹陷的弧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口护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与之仿形设计的防压垫(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造口护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板(1)为朝向外侧隆起的弯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口护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板(1)包括中间护罩(11)和侧方护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薇何瑞仙聂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