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75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9
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包括操作箱和储料箱;第一转动件与储料箱转动连接,第一搅拌件位于储料箱内;储料箱内设有加热装置,储料箱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挤出管处于操作台的上方,且挤出管的底端设有喷嘴;挤出管的顶部设有集料斗,出料管上设有输料软管,输料软管的另一端与集料斗连通;第二转动件集料斗转动连接,且顶端延伸入连接箱内,底端延伸入挤出管内;第二搅拌件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并位于集料斗内,输送挤出叶片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并位于挤出管内;挤出管的外周面缠绕有吸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生产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对打印头结构进行有效防护,而且方便控制原料的输出,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穿刺导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叉神经阻滞术主要用于面部神经痛患者的鉴别诊断,确定面部疼痛的原因是否由三叉神经所致,便于下一步进行神经松解术,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且患者高龄或严重器质性疾患难以耐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者;在进行三叉神经阻滞术时往往需要使用到穿刺导板,穿刺导板一般为3D打印而成的一体式结构,现有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果不佳,难以对打印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且打印头的结构简单,打印效果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不仅能够对生产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对打印头结构进行有效防护,而且方便控制原料的输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包括操作箱、储料箱、固定箱、第一转动件、第一搅拌件、挤出管、连接箱、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导向杆、弹簧、第二转动件、第二搅拌件和输送挤出叶片;
[0007]储料箱竖直设置在操作箱上,且储料箱的顶部设有固定箱;第一转动件竖直设置并与储料箱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的顶端延伸入固定箱内,第一搅拌件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并位于储料箱内;固定箱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一转动件传动连接;储料箱内设有加热装置,储料箱的底部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有控制阀;
[0008]操作箱内设有操作台,挤出管竖直设置于操作箱内并处于操作台的上方,且挤出管的底端设有喷嘴;挤出管的顶部设有集料斗,出料管上设有输料软管,输料软管的另一端与集料斗连通;连接箱设置在集料斗上,且连接箱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转动件竖直设置并与集料斗转动连接,且顶端延伸入连接箱内,底端延伸入挤出管内;第二电机上设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转动件;第二搅拌件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并位于集料斗内,输送挤出叶片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并位于挤出管内;挤出管的外周面缠绕有吸热管,吸热管上设有进液管和回液管;
[0009]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在连接箱上,第二连接件水平设置与第一连接件的上方;导向杆竖直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并向下穿过第一连接件,导向杆的底端设有限位块,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10]优选的,第一转动件的数目为多组并围绕第一传动轴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1]优选的,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固定箱内,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0012]优选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转动件上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位于连接箱内,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3]优选的,集料斗内设有电加热管。
[0014]优选的,还包括抽液泵、冷却液储存箱和回液制冷箱;
[0015]抽液泵上设有抽液管和输液管,且抽液管与冷却液储存箱连通,输液管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回液管与回液制冷箱的输入口连接,回液制冷箱的输出口与冷却液储存箱通过管道连接。
[0016]优选的,挤出管的外周面设有集气盘,集气盘的底部设有吹气头;操作箱上设有送风机,送风机上设有送风管,送风管的另一端与集气盘连通。
[0017]优选的,吹气头的数目为多组并围绕挤出管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8]优选的,储料箱上设有加料斗,且加料斗上设有密封盖。
[0019]优选的,操作箱上设有三轴驱动装置,三轴驱动装置作用于第二连接件。
[002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加热装置对原料进行加热使其保持熔融状态,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使各第一转动件进行转动,第一搅拌件随之进行转动以对内部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均匀,有助于对原料进行储存,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
[0022]储料箱内的原料经过输料软管进入集料斗内,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使第二转动件进行水平方向圆周转动,第二搅拌件随之进行转动并对集料斗内的原料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原料混合效果;输送挤出叶片随之进行转动并对原料进行向下的挤压输送,喷嘴将原料喷出,以进行D打印操作,方便控制原料的输出,使用效果好;
[0023]冷却液由进液管流入吸热管内,吸热管对挤出管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回液管流出,实现对挤出管和喷嘴的有效散热,对打印头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操作过程中防止因碰撞而导致打印头结构损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储料箱和固定箱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第一传动轴和第一转动件的连接示意图(俯视)。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集料斗、挤出管、喷嘴、连接箱、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正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集料斗、挤出管、喷嘴、连接箱的剖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挤出管和集气盘的连接示意图(俯视)。
[0030]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中穿刺导板的产品图。
[0031]附图标记:1、操作箱;2、储料箱;3、固定箱;4、加热装置;5、第一电机;6、第一传动轴;7、第一转动件;8、第一搅拌件;9、出料管;10、输料软管;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集料斗;14、挤出管;15、喷嘴; 16、吸热管;17、回液管;18、进液管;19、连接箱;20、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导向杆;23、弹簧;24、限位块;25、第二电机;26、第二传动轴;27、第二转动件;28、第二搅拌件;29、输送挤出叶片;30、第一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2、送风机;33、送风管;34、集气盘;35、吹气头; 36、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3]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叉神经阻滞术穿刺导板生产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箱(1)、储料箱(2)、固定箱(3)、第一转动件(7)、第一搅拌件(8)、挤出管(14)、连接箱(19)、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1)、导向杆(22)、弹簧(23)、第二转动件(27)、第二搅拌件(28)和输送挤出叶片(29);储料箱(2)竖直设置在操作箱(1)上,且储料箱(2)的顶部设有固定箱(3);第一转动件(7)竖直设置并与储料箱(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7)的顶端延伸入固定箱(3)内,第一搅拌件(8)设置在第一转动件(7)上并位于储料箱(2)内;固定箱(3)上设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传动轴(6),第一传动轴(6)与第一转动件(7)传动连接;储料箱(2)内设有加热装置(4),储料箱(2)的底部设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上设有控制阀;操作箱(1)内设有操作台(36),挤出管(14)竖直设置于操作箱(1)内并处于操作台(36)的上方,且挤出管(14)的底端设有喷嘴(15);挤出管(14)的顶部设有集料斗(13),出料管(9)上设有输料软管(10),输料软管(10)的另一端与集料斗(13)连通;连接箱(19)设置在集料斗(13)上,且连接箱(19)上设有第二电机(25);第二转动件(27)竖直设置并与集料斗(13)转动连接,且顶端延伸入连接箱(19)内,底端延伸入挤出管(14)内;第二电机(25)上设有第二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26)传动连接第二转动件(27);第二搅拌件(28)设置在第二转动件(27)上并位于集料斗(13)内,输送挤出叶片(29)设置在第二转动件(27)上并位于挤出管(14)内;挤出管(14)的外周面缠绕有吸热管(16),吸热管(16)上设有进液管(18)和回液管(17);第一连接件(20)水平设置在连接箱(19)上,第二连接件(21)水平设置与第一连接件(20)的上方;导向杆(22)竖直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1)上并向下穿过第一连接件(20),导向杆(22)的底端设有限位块(24),弹簧(23)套设在导向杆(22)上并连接第一连接件(20)和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申红韩星韦嘉章叶林松王夏薇熊伟明桂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