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67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转轴盖两端的转轴,转轴包括两组主活动块,主活动块连接凹轮连接板、中心活动块及两组齿轮轴、两组侧边活动块、两组凸轮,中心活动块的下底部设有纵向滑块,凸轮设有定位槽,凹轮连接板下底部设有纵向滑槽,扁位滑槽带动扁位转动并同步滑动,第三连接柱在横向滑槽内滑动,第二连接柱在侧边连接孔内转动,第一连接柱在长轨迹曲线槽内滑动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纵向滑块与所述纵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并实现屏展开初始状态的辅助同步,且定位槽与定位块固定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凸轮与凹轮连接板凹凸配合在0度、180度状态的卡点自锁,并产生扭力实现转动无异响。无异响。无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转轴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内折连接轴,特指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折叠屏幕,指的是柔性OLED。折叠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折叠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折叠屏手机是指采用可弯曲、柔韧性佳屏幕的手机,因为形似芒卷,又被称为卷芒手机。相较于传统屏幕,折叠屏幕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
[0003]要实现折叠屏折叠功能,除了屏幕本身之外,实现折叠的连接组件,即折弯处的连接轴设计亦是最大的技术难题。考虑到折叠屏的特殊性,传统转轴没有办法满足其功能需求,需要专门的折叠屏转轴来辅助实现,且折叠屏折弯根据应用需求,分为外折及外折两种折弯需求,内折折弯机构其要求更高。尤其是考虑到与柔性屏结合使用,柔性屏有其特殊性,转轴本身工业化加工也有一定的难度,其配件的精度要求极高,如何在满足柔性屏应用的同时,简化加工难度,才能实现产业化。
[0004]柔性屏弯折转动过程中,如何确保辅助同步,并满足精度要求,尤其是不能有异响,要满足寿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两组主活动块,所述主活动块组合连接设有凹轮连接板、中心活动块及并列分布的两组齿轮轴、两组侧边活动块、两组凸轮,所述主活动块上分别设有扁位滑槽、横向滑槽及半圆弧槽,于所述扁位滑槽后端设有长轨迹曲线槽,所述齿轮轴末端设有扁位及双边对称的定位块,所述中心活动块两端面分别设有两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且所述中心活动块的下底部设有纵向滑块,所述凸轮设有定位槽,所述凹轮连接板下底部设有纵向滑槽,所述侧边活动块上设有侧边连接孔、第三连接柱及第二横向滑槽,所述扁位滑槽带动所述扁位转动并同步滑动,所述第三连接柱在所述横向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柱在所述侧边连接孔内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柱在所述长轨迹曲线槽内滑动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所述纵向滑块与所述纵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并实现屏展开初始状态的辅助同步,且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固定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凹轮连接板凹凸配合在0度、180度状态的卡点自锁,并产生扭力实现转动无异响。
[0008]特别的,所述主活动块上分别设有扁位滑槽、横向滑槽及半圆弧槽,于所述扁位滑槽前端设有短轨迹曲线槽,所述第一连接柱在所述短轨迹曲线槽内滑动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所述纵向滑块与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并实现屏展开初始状态的辅助同步。
[0009]特别的,所述齿轮轴上设有卡齿,并于所述卡齿之间设有两组齿轮,所述齿轮与卡齿相互啮合实现0度-180度同步转动。
[0010]特别的,所述齿轮轴上设提供阻力及扭力的弹簧实现0度、180度状态的卡点自锁。
[0011]特别的,所述齿轮轴外侧一端设有实现连接定位的定位活动块及定位活动架。
[0012]特别的,所述转轴盖两侧分别连接设有封装板及对称分别的第一封装件及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上设有第四连接柱及半圆弧滑块,所述半圆弧滑块与所述半圆弧槽滑动实现半圆弧管位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横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
[0013]特别的,所述转轴包括连接固定的多组螺丝。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扁位滑槽带动扁位转动并同步滑动,第三连接柱在横向滑槽内滑动,第二连接柱在所述侧边连接孔内转动,第一连接柱在所述长轨迹曲线槽内滑动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纵向滑块与横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并实现屏展开初始状态的辅助同步,且定位槽与定位块固定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与所述凹轮连接板凹凸配合在0度、180度状态的卡点自锁,并产生扭力实现转动无异响,一体式结构设计,通过封装与滑块一体式设计完成滑槽滑动,有效实现连接定位及同步转动,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有效,降低了零配件加工难度,整体设计满足使用寿命需求,满足折叠屏转动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180度整体结构图。
[0016]图2 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0度整体结构图。
[0017]图3 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90度整体结构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分解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中转轴结构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中转轴分解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封装90状态图。
[0022]图8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转轴组合图。
[0023]图9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转轴组合分解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主活动块结构图之一。
[0025]图11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主活动块结构图之二。
[0026]图12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中间活动块结构图之一。
[0027]图13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中间活动块结构图之二。
[0028]图14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齿轮轴结构图。
[0029]图15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凸轮结构图。
[0030]图16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凹轮连接板结构图。
[0031]图17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侧边活动块结构图。
[0032]图18是本技术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的第一封装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包括转轴盖1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1两端的转轴2,所述转轴2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两组主活动块3,所述主活动块3组合连接设有凹轮连接板4、中心活动块5及并列分布的两组齿轮轴6、两组侧边活动块7、两组凸轮8,所述主活动块3上分别设有扁位滑槽31、横向滑槽32及半圆弧槽33,于所述扁位滑槽31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两组主活动块,所述主活动块组合连接设有凹轮连接板、中心活动块及并列分布的两组齿轮轴、两组侧边活动块、两组凸轮,所述主活动块上分别设有扁位滑槽、横向滑槽及半圆弧槽,于所述扁位滑槽后端设有长轨迹曲线槽,所述齿轮轴末端设有扁位及双边对称的定位块,所述中心活动块两端面分别设有两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且所述中心活动块的下底部设有纵向滑块,所述凸轮设有定位槽,所述凹轮连接板下底部设有纵向滑槽,所述侧边活动块上设有侧边连接孔、第三连接柱及第二横向滑槽,所述扁位滑槽带动所述扁位转动并同步滑动,所述第三连接柱在所述横向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柱在所述侧边连接孔内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柱在所述长轨迹曲线槽内滑动实现屏展开状态的补偿,所述纵向滑块与所述纵向滑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并实现屏展开初始状态的辅助同步,且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固定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凹轮连接板凹凸配合在0度、180度状态的卡点自锁,并产生扭力实现转动无异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圆心的水滴形内折齿轮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活动块上分别设有扁位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秀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