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压式继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58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压式继动阀,将继动活塞分为三段,且形成第一调压腔和控制腔,在所述第一调压腔和所述控制腔之间设置有调压结构,在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总阀气压经过控制入口进入推动继动活塞移动,通过调压结构对进入所述控制腔和所述第一调压腔的气体的压力变化,来实现所述控制腔内的压力的输出实现制动气室输出不同的制动压力,来实现轻踩轻刹、重踩重刹的功能,解决国内市场车辆大型重卡车等刹车疲软的问题。卡车等刹车疲软的问题。卡车等刹车疲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压式继动阀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调压式继动阀。

技术介绍

[0002]继动阀是汽车气刹制动系统的一部分,其进气口连接储气筒,出气口连接制动气室。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的输出气压作为继动阀的控制压力输入,在控制压力作用下,经进气阀推开,于是压缩空气便由储气筒直接通过进气口进入制动气室,而不用流经制动阀,大大缩短了制动气室的充气管路,加速了气室的重启过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481919A公开了一种继动阀装置,所述继动阀装置具有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能纵向运动的继动活塞、能够由所述激动活塞操作的工作阀装置、所述继动活塞与所述工作阀装置之间的出口腔和布置在所述出口腔中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将所述出口腔分成继动活塞侧的腔和背离继动活塞的继东工作腔,其中,所述工作阀装置布置所述继动工作腔之间压力平衡的装置,所述中间壁与所述工作阀装置的阀座一起一体式地构造为组合式中间壁-阀座装置。上述继动阀装置在实现制动的同时,通过组合式中间壁-阀座装置一体化设置,使得继动阀内部部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减少继动活塞的活塞自振动。但是,上述继动阀装置无法实现调压制动,难以解决载重汽车制动疲软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7510415U公开了一种带有调压功能的紧急继动阀,其包括上盖、控制活塞、第二活塞、皮碗、第一弹簧、下壳体和排气座,上盖上设有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包括第二阀门、第二弹簧、第一活塞、调压弹簧和调节螺钉。上述紧急继动阀通过设置调压装置来调节输出口的气压,以用来实现不同的制动需求,但是,上述专利文献中调压装置的结构及位置和连接关系以及该调压装置的原理并不是很理想,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置该调压装置或者使用该调压装置形成新的阀结构时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压式继动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外壳内形成继动空腔,在所述继动空腔内布置有能往复运动的继动活塞,所述继动活塞分为三段,为施压段、调压段和控制段,所述施压段、所述调压段和所述继动空腔之间形成第一调压腔,所述控制段周边形成控制腔,在所述继动活塞下方布置有能够由所述继动活塞的控制段操作的进排气结构;还包括调压结构,所述调压结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调压腔和所述控制腔,通过所述控制腔和所述第一调压腔内的压力变化实现所述控制腔内的压力输出实现不同的制动过程。
[0004]进一步,所述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调压腔,所述第二调压腔通过调压口与所述控制腔连通,在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阀门座,所述阀门座形成有阀门座通孔;在所述阀门座通孔的左侧的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第一弹簧和与所述第一弹簧配合的阀门,气流可穿过所述阀门或者所述阀门的外侧流动,所述阀门可在气压作用下将所述阀门座通孔左侧封闭;在所述阀门座通孔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滑动密
封的调压活塞,所述调压活塞的左端与所述阀门座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气结构,所述第一过气结构与所述阀门座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二调压腔内还形成有第二过气结构,所述第二过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过气结构连通;还包括斜孔,所述斜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调压腔和第二过气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活塞和所述第二调压腔的端部结构抵接;随着所述第一调压腔内的气压变化,所述调压活塞左右滑动。
[0005]进一步,所述调压口、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阀门的中线重合。
[0006]进一步,所述调压活塞的一端形成抵触段,所述抵触段穿过所述阀门座通孔与所述阀门的一端抵接;同时,所述抵触段与所述阀门座通孔之间形成第三过气结构,所述第三过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过气结构连通。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调压腔的端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调压腔连接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连接有端盖;在所述调节座内形成调节内腔,且在所述调节内腔内放置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活塞和所述第二弹簧座抵接;还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端盖和所述调节座与所述第二弹簧座抵接。
[0008]进一步,还包括并紧螺母,所述并紧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相适配。
[0009]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弹簧定位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与所述第一弹簧定位座上;且所述第一弹簧定位座形成通孔,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控制腔和所述第二调压腔。
[0010]进一步,所述控制腔形成有3个控制出口。
[0011]进一步,所述施压段和所述调压段与所述继动空腔滑动密封。
[0012]进一步,所述进排气结构包括布置在继动空腔底部的第三弹簧座,所述第三弹簧座上上形成有弹簧容置腔,第三弹簧放置于所述弹簧容置腔内;还包括密封盖结构,所述密封盖结构与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座相配合,且所述密封盖结构上形成密封面;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继动空腔侧壁上的压盖环,所述压盖环与所述密封面抵接;所述第三弹簧座周围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储气腔;所述第三弹簧座内形成出气通道,其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控制段的端部与所述密封面配合实现进排气功能。
[0013]进一步,所述压盖环通过第一挡圈固定;所述压盖环与所述第三弹簧底座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继动空腔内壁密封。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调压式继动阀,将继动活塞分为三段,且形成第一调压腔和控制腔,在所述第一调压腔和所述控制腔之间设置有调压结构,在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总阀气压经过控制入口进入推动继动活塞移动,通过调压结构对进入所述控制腔和所述第一调压腔的气体的压力变化,来实现所述控制腔内的压力的输出实现制动气室输出不同的制动压力,来实现轻踩轻刹、重踩重刹的功能,解决国内市场车辆大型重卡车等刹车疲软的问题。
[0016](2)本技术的调压式继动阀,所述第二调压腔设置在下壳体上,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更加明显;通过在所述第二调压腔内设置有阀门座,且所述阀门座形成有阀门座通孔,在所述阀门座连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阀门和调压活塞、第二弹簧,同时形成第一、第二过气结构,进入所述控制腔的压缩气体一部分经所述调压口、穿过或者绕过所述阀门、经所述阀门座通孔、第一、第二过气结构、斜孔进入所述第一调压腔,随着进入所述控制腔气体压力的变化,所述阀门向所述阀门座通孔移动,此时,控制入口的气压作用面积与控制出口的气压作用面积基本一致,当压缩气体的压力继续增大,达到设定值,此时,所述阀门将
所述阀门座通孔封闭;进一步,随着踏板继续踩下,第一调压腔内的压力反向经斜孔、第二、第一过气结构推动调压活塞滑动,从而使所述第一调压腔内压力保持不变,此时,所述控制腔内压力不断上升,从而控制入口和控制出口输出比例出现拐点逐渐达到最大,从而实现轻踩轻刹、重踩重刹的效果。
[0017](3)本技术的调压式继动阀,进一步,所述调压口、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阀门的中线重合,中线重合的结构使所述阀门反应稳定,响应快,避免故障发生;进一步,所述调压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压式继动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外壳内形成继动空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继动空腔内布置有能往复运动的继动活塞,所述继动活塞分为三段,为施压段、调压段和控制段,所述施压段、所述调压段和所述继动空腔之间形成第一调压腔,所述控制段周边形成控制腔,在所述继动活塞下方布置有能够由所述继动活塞的控制段操作的进排气结构;还包括调压结构,所述调压结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调压腔和所述控制腔,通过所述控制腔和所述第一调压腔内的压力变化实现所述控制腔内的压力输出实现不同的制动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式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调压腔,所述第二调压腔通过调压口与所述控制腔连通,在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阀门座,所述阀门座形成有阀门座通孔;在所述阀门座通孔的左侧的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第一弹簧和与所述第一弹簧配合的阀门,气流可穿过所述阀门或者所述阀门的外侧流动,所述阀门可在气压作用下将所述阀门座通孔左侧封闭;在所述阀门座通孔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布置有滑动密封的调压活塞,所述调压活塞的左端与所述阀门座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气结构,所述第一过气结构与所述阀门座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二调压腔内还形成有第二过气结构,所述第二过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过气结构连通;还包括斜孔,所述斜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调压腔和第二过气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活塞和所述第二调压腔的端部结构抵接;随着所述第一调压腔内的气压变化,所述调压活塞左右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压式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活塞的一端形成抵触段,所述抵触段穿过所述阀门座通孔与所述阀门的一端抵接;同时,所述抵触段与所述阀门座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傅瑛吴慧敏高炳爃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