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顺从专利>正文

饮料冲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3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饮料冲泡装置,其是一两端通空而中央设一横隔段的杯体,形成顶端开口的上层泡茶杯及底端开口的下层饮用杯,该二杯开口皆设有一杯盖,且于该横隔段设有出水口并以一控制装置连通二杯。借助控制装置可将上层泡茶杯中的饮料导流至下层饮用杯中,翻转杯体后使饮用杯位于上层而泡茶杯位于下层,以便将饮用杯中的饮料倒出饮用,且该控制装置可防止饮用杯中的饮料倒流至泡茶杯中。(*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饮料制备装置,尤指一种利用一横隔段将一中空杯体分隔成上层的泡茶杯及下层的饮用杯,并以控制装置导引泡茶杯的饮料流入饮用杯,翻转后即可饮用的饮料冲泡装置。现有的泡茶器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是用一泡茶杯11套置于一饮用杯12的上方开口中,使泡茶杯11与饮用杯12的开口皆朝上,该泡茶杯11设有一杯盖13,底面设有一与饮用杯12相通的出水孔14,且在出水孔14上方设有一滤网15,在泡茶杯11内侧边缘设有一压杆16,该压杆16穿设于定位部17中并可纵向移动,其顶端161伸出于杯盖13的穿孔131,而底端162则接触一拨杆18的一端,该拨杆18另一端连结于钢珠19的顶端。因此,借助按压压杆16使底端162压下拨杆18,令另一端的钢珠19翘起离开出水孔14,使泡茶杯11与饮用杯12相连通,当松手后,该钢珠19掉下使拨杆18顶起压杆16,令其顶端161伸出于杯盖13穿孔131之外。请参阅图3,饮用时,压下压杆16使钢珠19离开出水孔14,使得上层的泡茶杯11中的饮料便可流至下层的饮用杯12中,再将泡茶杯11的杯盖13打开反面置放,拿起泡茶杯11离开饮用杯12,或将泡茶杯11置于杯盖13上,才能倒出饮用杯12中的饮料饮用。因此,请注意,在使用时,须将泡茶杯11取出放在一旁或拿在手中,与饮用杯12分离后才能够饮用杯内的饮料,其过程稍嫌冗赘。虽然,上述泡茶器是为方便使用而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不便之处。再者,上述泡茶杯是以二杯体纵向叠套于一起,在使用上则又须将二杯分开之后才能饮用饮料,故仍有待改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泡茶器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饮料冲泡装置,借助横隔段区分一中空杯体形成两端皆为开口的双头杯,再以设于横隔段的控制装置将上层泡茶杯的饮料导流至下层的饮用杯中,翻转之后打开盖体便可以饮用,且该控制装置可以阻止饮用杯中的饮料倒流回泡茶杯中,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冲泡装置,该装置是将二杯体纵向对接于一体,在使用上无须将二杯体分离,只须翻转180°便可以将饮用杯与泡茶杯位置调换,很简单地便可饮用到美味的饮料。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技术在某些部件上,或部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饮料冲泡装置,包括一泡茶杯与一饮用杯,其改进之处在于,其是一两端通孔而中央设一横隔段的杯体,形成位于上层的泡茶杯及位于下层的饮用杯,该二杯的开口皆结合一杯盖,且该杯盖在杯体翻转情形下不会与开口分离,而在所述的横隔段设有可连通二杯的出水口及控制装置,在位于出水口上方的泡茶杯中设有一滤网。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以一挡体抵迫于泡茶杯的出水口,而该挡体与一拉杆的底端连接,该拉杆再设于一壳体中,且该壳体与滤网一体成型,使该拉杆的顶端伸出于壳体的顶端,该顶端设有一缺口以容纳拉杆的凸耳,在挡体与滤网之间位于拉杆的外围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抵迫挡体并封闭出水口,且该滤网固定于泡茶杯内壁上,防止滤网被弹簧向上顶推而脱离泡茶杯,且该拉杆的顶端恰位于杯盖底面。所述的二杯盖分别与泡茶杯和饮用杯开口旋锁结合,并于旋锁位置设有止水元件。该二杯盖还可分别设有内凸缘,泡茶杯和饮用杯开口分别设有相应的外凸缘,该内、外凸缘相互嵌入并转动以使内、外凸缘的斜面紧迫结合。本技术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兹以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泡茶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用泡茶器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3为习用泡茶器的操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是两端通空而中央设一横隔段2的杯体,以形成位于上层且开口31向上的泡茶杯3,及位于下层且开口41向下的饮用杯4,该泡茶杯3及饮用杯4的开口31、41皆设有一杯盖32、42,本实施例中,该二杯盖32、42分别与泡茶杯3和饮用杯4开口31、41旋锁结合,并于旋锁位置设有如O形环的止水元件433、43,借以当杯体翻转180°时,杯盖32、42不会与杯体分离。在泡茶杯3位于横隔段2的上方设有一滤网34,本实施例中,该滤网34是用超音波与泡茶杯3内壁结合,固定于泡茶杯3的内壁上,且于该横隔段2设有可形成连通泡茶杯3及饮用杯4的出水口21及控制装置5。该控制装置5是设于泡茶杯3的轴线上,包括有一挡体51、一拉杆52、一弹性件53及一壳体54等部分。上述挡体51是抵迫住泡茶杯3的出水口21,而该挡体51连接一拉杆52的底端,拉杆52再设于一壳体54中,且壳体54是与滤网34一体成型,拉杆52的顶端521伸出于壳体54的顶端541,且与杯盖32底面接触,顶端541设有一缺口542以容纳拉杆52的凸耳522,在挡体51与滤网34之间,位于拉杆52的外围设有一如压缩弹簧的弹性件53,借助弹性件53抵迫挡体51以封闭出水口21,并借助泡茶杯3与滤网34的一体结合,防止滤网34被弹簧向上顶推而脱离泡茶杯3,且该拉杆52的顶端521恰位于杯盖32底面。借由上述构造,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是通过泡茶杯的控制机构,使上层泡茶杯的饮料可流至下层的饮用杯。打开泡茶杯3的杯盖(图中未示),以手指抓住拉杆52顶端521向上拉动,拉动挡体51上升而离开出水口21,并使拉杆52转动一角度后以其凸耳522抵靠该壳体54的顶端541,令挡体51离开出水口21并保持不动。当泡茶杯3中的饮料完全流入饮料杯4之后,转动拉杆52使其凸耳522嵌入缺口542中,并借用弹性件53拉回拉杆52,使挡体51再度挡止于出水口21,盖回杯盖31后,再将杯体180°翻转,便可打开杯盖42以饮用饮用杯4中的饮料,使用相当便利。故,本技术的饮料冲泡装置概呈二杯体纵向底面结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功效。当然,本技术仍有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尤其,本实施例中的挡体为钢珠,以其外缘挡止出水口,亦可以采用垫片等其它具有防漏功能的构件;且本实施例的杯盖与杯是以螺纹旋转结合,亦可以采用如图6及图7所示,该杯盖6设有一个以上的内凸缘61而杯体7设有相同数目的外凸缘71,并在杯盖6内设有止水垫72,这样,便可以使杯盖6的内凸缘61与杯体7的外凸缘71相互嵌合,并相互转动后以彼此凸缘的斜面迫紧结合,同样可达到防漏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料冲泡装置,包括一泡茶杯与一饮用杯,其特征在于,其是一两端通孔而中央设一横隔段的杯体,形成位于上层的泡茶杯及位于下层的饮用杯,该二杯的开口皆结合一杯盖,且该杯盖在杯体翻转情形下不会与开口分离,而在所述的横隔段设有可连通二杯的出水口及控制装置,在位于出水口上方的泡茶杯中设有一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料冲泡装置,包括一泡茶杯与一饮用杯,其特征在于,其是一两端通孔而中央设一横隔段的杯体,形成位于上层的泡茶杯及位于下层的饮用杯,该二杯的开口皆结合一杯盖,且该杯盖在杯体翻转情形下不会与开口分离,而在所述的横隔段设有可连通二杯的出水口及控制装置,在位于出水口上方的泡茶杯中设有一滤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以一挡体抵迫于泡茶杯的出水口,而该挡体与一拉杆的底端连接,该拉杆再设于一壳体中,且该壳体与滤网一体成型,使该拉杆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顺从
申请(专利权)人:沈顺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