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30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加热机构,第一输送带,感应加热机构具备本体,本体内设电磁轭、线圈,电磁轭包围在线圈四周,第一输送带自线圈内穿过,还包括上料机构、冷却机构、抽气机构、夹持机构,加装了上料机构,且简化其结构,降低成本,使用方便;并配合冷却机构、抽气机构、夹持机构,对工件进行喷淋冷却,一体化装置,自动化运行,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感应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新型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感应加热应用普遍,其原理为在待加热的零件外设电磁感应线圈,通电产生电磁感应热来加热零件,对于管类加工件而言,其传统上料一般通过人工进行,费时费力,针对于此,市面上研发机械臂提升上料,但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点,并且后续工序分处多个位置,物料运输耗时,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新型感应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新型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加热机构,第一输送带,感应加热机构具备本体,本体内设电磁轭、线圈,电磁轭包围在线圈四周,第一输送带自线圈内穿过,还包括上料机构、冷却机构、抽气机构、夹持机构;
[0006]上料机构,具备底座,底座上设顶料机构、第二输送带,其中顶料机构包括液压缸装置,载板,底座上一侧开第一承物槽,第一承物槽内设载板、液压缸装置,液压缸装置位于载板下方且通过活塞杆与载板连接;第二输送带一端位于第一承物槽的一侧,且第二输送带上横向安装若干隔板,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承物槽,第二输送带另一端设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上两边纵向安装若干隔板,相对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承物槽;
[0007]冷却机构,具备内设腔道的壳体,第一输送带自腔道穿过,腔道内设喷淋装置,包括底部开缺口的喷环、输水管道,喷环内环壁上安装喷嘴,喷环与腔壁固定,输水管道穿过腔壁与喷嘴连接;
[0008]抽气机构,具备抽气管、风机,抽气管伸入腔道内;
[0009]夹持机构,2套且处于冷却机构内壳体腔道两端,具备横向移位机构、纵向伸缩机构,其中横向移位机构包括液压缸、滑块,液压缸活塞杆端部固定滑块,滑块上安装纵向伸缩机构,其伸缩端固定L型臂杆;
[0010]感应器,位于壳体腔道内顶壁。
[0011]通过液压缸装置将载板顶起,载板上的管类加工件自槽口凸出,管类倾斜式摆放,在自重作用下,管类滚至第二输送带上,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二承物槽内,随第二输送带移动,在自重作用下,滚至第一输送带上,经第一输送带送至感应加热装置中线圈内,通电加热,加装了上料机构,且简化其结构,降低成本,使用方便;并配合冷却机构、抽气机构、夹持机构,对工件进行喷淋冷却,一体化装置,自动化运行,提高效率。
[0012]进一步,第一承物槽槽壁顶端安装斜板,斜板下方为第二输送带,斜板导向管类加工件。
[0013]进一步,载板倾斜式安装在第一承物槽中,且载板两侧设凸块,相对应的第一承物
槽槽壁上开滑槽,凸块置于滑槽中,凸块配合滑槽起导向作用,起落稳定。
[0014]进一步,线圈的上、下、左、右四侧与电磁轭之间安装固定块,固定块上开槽,线圈采用常用的铜管,铜管嵌于槽中,通过固定块与电磁轭固定。
[0015]进一步,多个喷环间隔排成一列,喷环外环两侧设安装座,安装座与腔壁固定。
[0016]进一步,喷淋机构还包括分流管,分流管上设多个出液口,与相对应的喷环上输水管道连接。
[0017]进一步,输水管道端部连接多个支管,支管与喷嘴连接,喷嘴为3个,呈等角三角形安装在喷环内环上,分流管与外设的储液罐或进水管路连接,通过分流管及支管,更好地跟喷嘴供给冷却水液。
[0018]进一步,抽气机构还包括干燥箱,风机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干燥箱连接。
附图说明
[0019]图1:实施例1中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上料机构结构图;
[0021]图3:感应加热机构结构图;
[0022]图4:冷却机构侧视图;
[0023]图5:冷却机构正视图;
[0024]图6:分流管结构图;
[0025]图7:A部放大机构图;
[0026]图中:1、上料机构;2、第一输送带;3、感应加热机构;4、冷却机构;5、抽气机构;6、夹持机构;7、干燥箱;8、感应器;11、底座;12、第一承物槽;13、工件;14、液压缸装置;15、载板;16、斜板;17、第二输送带;18/21、隔板;19、凸块;31、本体;32、支架;33、电磁轭;34、线圈;35、固定块;41、壳体;42、喷环;43、分流管;44、出液口;45、输水管道;46、安装座;47、支管;48、喷嘴;51、抽气管;52、风机;61、液压缸;62、滑块;63、纵向伸缩机构;64、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8]实施例1
[0029]参考图1-图7,本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加热机构3,第一输送带2,感应加热机构具备本体31,本体底部安装支架32,本体选用空心矩形体,空心的腔道内壁上固定环状电磁轭33,电磁轭围成的圈内固定线圈34,具体而言,线圈选用常见的铜管,内部空心,线圈周侧通过固定块35与电磁轭固定,其中固定块上开槽,铜管嵌于槽中,第一输送带自线圈内穿过,采用板链式输送带,以电机驱动。还包括上料机构1,具备底座11,底座上设顶料机构、第二输送带17,其中顶料机构包括液压缸装置14,载板15,底座上一侧开第一承物槽12,第一承物槽内倾斜式安装载板,载板两侧设凸块19,对应的槽壁上开滑槽,凸块顺滑槽移动,液压缸装置14位于载板下方且通过活塞杆与载板连接固定,第二输送带一端位于第一承物槽的一侧,且第二输送带上横向安装若干隔板18,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承物槽,隔板之间的间距稍大于管类工件的直径,第二输送带另一端设第一输送带2,第一输送带上两
边纵向安装若干隔板21,相对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承物槽,第三承物槽的宽度稍大于管类工件的直径。
[0030]还包括冷却机构4、抽气机构5、夹持机构6,冷却机构具备内设腔道的壳体41,腔道内设喷淋装置,第一输送带自腔道穿过,喷淋装置包括多个底部开缺口的喷环42、输水管道45,喷环内环壁上安装喷嘴48,喷环外环壁两侧通过安装座46与腔壁固定,喷环位于输送带上方,多个喷环沿输送带依次排列,壳体外壁安装分流管43,分流管与外设的储液罐或进水管连接,分流管上设多个出液口44,与相对应的喷环上输水管道连接,输水管道穿过腔壁,壳体一侧的输水管道末端设2个支管47,沿喷环内部的通道延伸与2个喷嘴连接,另一侧的输水管道末端设1个支管,与剩余1个喷嘴连接。
[0031]抽气机构5,具备抽气管51、风机52,风机安装在壳体顶部,进气口与抽气管连接,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干燥箱7连接,抽气管自壳体上开的口穿过伸入腔道内。
[0032]夹持机构6,为2套,分别处于冷却机构内壳体腔道内两端,具备横向移位机构、纵向伸缩机构63,其中横向移位机构包括液压缸61、滑块62,液压缸安装在壳体顶部,且壳体顶部开滑槽,滑块沿滑槽移动,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滑块固定,滑块上安装纵向伸缩机构,选用液压缸,其伸缩端穿过滑块与L型臂杆64固定,此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加热机构,第一输送带,感应加热机构具备本体,本体内设电磁轭、线圈,电磁轭包围在线圈四周,第一输送带自线圈内穿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冷却机构、抽气机构、夹持机构;上料机构,具备底座,底座上设顶料机构、第二输送带,其中顶料机构包括液压缸装置,载板,底座上一侧开第一承物槽,第一承物槽内设载板、液压缸装置,液压缸装置位于载板下方且通过活塞杆与载板连接;第二输送带一端位于第一承物槽的一侧,且第二输送带上横向安装若干隔板,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承物槽,第二输送带另一端设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上两边纵向安装若干隔板,相对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承物槽;冷却机构,具备内设腔道的壳体,第一输送带自腔道穿过,腔道内设喷淋装置,包括底部开缺口的喷环、输水管道,喷环内环壁上安装喷嘴,喷环与腔壁固定,输水管道穿过腔壁与喷嘴连接;抽气机构,具备抽气管、风机,抽气管伸入腔道内;夹持机构,2套且处于冷却机构内壳体腔道两端,具备横向移位机构、纵向伸缩机构,其中横向移位机构包括液压缸、滑块,液压缸活塞杆端部固定滑块,滑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