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阀阀体及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阀体包括:一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设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连通腔,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设于所述连通腔的两侧,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管道收容于所述连通腔内;两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阀体本体上,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将所述阀体本体固定于外部机械件上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阀阀体,设置有两安装部,通过两安装部将电磁阀安装于机械件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磁阀有效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阀,设有以上的电磁阀阀体,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阀阀体及电磁阀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阀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阀体及电磁阀。
技术介绍
[0002]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执行元件,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后处理系统中,冷却液电磁阀的使用越来越多,且其安装位置多样化并对冷却液的流量要求较高。目前的冷却液电磁阀一般阀体较大,阀体上并不便设置安装孔,而利用管道进行连接,其搭载于车辆长期使用后,由于受到持续震动等作用,会出现阀体开裂或介质泄露的现象,导致电磁阀故障。基于此,亟需一种方便进行固定且更加耐用的电磁阀,增加其稳定性,减少由于震动产生的各种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阀阀体及电磁阀。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阀阀体,包括:
[0005]一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设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连通腔,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设于所述连通腔的两侧,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管道收容于所述连通腔内;
[0006]两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阀体本体上,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将所述阀体本体固定于外部机械件上的安装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为进液管道,设有一进液口;所述第二管道为出液管道,设有一出液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阀体本体为一“T”型结构;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同轴设置,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横部上,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或第一管道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连通腔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竖部上。
[0009]进一步地,两安装部为块状结构,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一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卡设并固定于所述“T”型结构的横部的外表面。
[0010]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安装部上的安装孔数量为2,两安装孔分别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两端,两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阀体本体设置。
[0011]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安装部上设有一识别孔,所述识别孔设于两安装孔间。
[0012]进一步地,对应所述第一弧形缺口,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还设有一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所述第二弧形缺口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面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通腔下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电磁阀组件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电磁阀阀体以及与所述电磁阀阀体相连接的
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阀体为以上所述的电磁阀阀体。
[0016]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阀阀体,其在所述电磁阀本体上设置两安装部,通过两安装部将电磁阀安装于机械件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磁阀有效固定的问题,且其内部的管道构造使流体无需经过电磁阀内部而实现对流体的通断控制,减少了电磁阀内部的腐蚀或堵塞等问题,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阀,该电磁阀上设有以上所述的电磁阀阀体,所述电磁阀减少了出现开裂或介质泄漏的情况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电磁阀阀体的第一方位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电磁阀阀体的第二方位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阀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电磁阀组件与电磁阀阀体相连接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2]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阀阀体,包括:一阀体本体10和两安装部20。
[0023]所述阀体本体10内设有管道,通过配合电磁阀组件,实现对流体的通断控制。具体的,所述阀体本体10内设有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连通腔14,优选的,所述阀体本体10为一“T”型结构,所述第一管道11和所述第二管道12同轴设置,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横部,所述第三管道13与所述第二管道12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管道13收容于所述连通腔14内,所述连通腔14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竖部。所述第一管道11与所述连通腔14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13一端与所述连通腔14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12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管道11为进液管道,设有一进液口110;所述第二管道12为出液管道,设有一出液口120。所述连通腔14下端设有连接部140,所述阀体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部140与电磁阀组件相连接。流体从所述进液口110进入所述第一管道11,沿所述第一管道11进入所述连通腔14内,在电磁阀关闭时,安装于所述电磁阀阀体下方的电磁阀组件的动阀芯顶部抵压于所述第三管道13的一端端口(即下端口),流体无法通过连通腔14进入所述第三管道13内,进而无法进入所述第二管道12(即出液管道),实现对流体的封闭;当电磁阀打开时,所述电磁阀组件的动阀芯顶部在电磁力作用下下降,对所述第三管道13的一端端口(即下端口)解除抵压,所述连通腔14内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三管道13内,进而流入与所述第三管道13相连通的所述第二管道12(即出液管道),再通过所述出液口120流入外部设备,实现对外部机械部件的冷却等功能。该设计使流体无需经过电磁阀内部,实现对流体的通断控制,减少了对电磁阀内部的腐蚀或堵塞等问题,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阀体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免去内部复杂管道及两安装部20的焊接等,不会出现漏液或焊接不牢等问题,提高了所述阀体本体10的品质。
[0024]所述阀体本体10上设有两安装部20,两安装部20并排设于所述阀体本体10上。通过两安装部20实现对电磁阀整体的固定安装,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磁阀进行有效固定
的问题。具体的,两安装部20均为块状结构,设于所述阀体本体10上,每一所述安装部20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23,通过该安装孔23,将所述电磁阀阀体10和与该阀体相连接的电磁阀组件固定于外部机械件上。优选的,每一所述安装部20的两安装孔23之间设有一第一弧形缺口21,所述第一弧形缺口21与所述阀体本体10的“T”型结构的横部外表面的弧度相贴合,使所述安装部20贴合地固定于所述“T”型结构的横部的外表面上,第一弧形缺口21的设置可以增加安装部20与阀体本体10的连接面积,增强两者连接的牢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安装部20也可以固定于“T”型结构的竖部的外表面。具体的,所述两安装部20可以为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其可以采用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阀体本体10上。优选的,对应所述第一弧形缺口21,每一所述安装部20上还设有一第二弧形缺口22,所述第一弧形缺口21和所述第二弧形缺口2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20的相对两面上,所述第二弧形缺口22也设于两安装孔23之间。所述第二弧形缺口22方便固定安装时卡设于外部机械件上。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阀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设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连通腔,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设于所述连通腔的两侧,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管道收容于所述连通腔内;两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阀体本体上,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将所述阀体本体固定于外部机械件上的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为进液管道,设有一进液口;所述第二管道为出液管道,设有一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本体为一“T”型结构,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同轴设置,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横部上,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或第一管道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连通腔设于所述“T”型结构的竖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阀体,其特征在于,两安装部为块状结构,每一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一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卡设并固定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龙汉钊,胡云,
申请(专利权)人:贝德凯利电气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