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696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涉及观景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可升降的观景台在升降时会将进入观景台的通道关闭,导致游客短时间内无法进入观景台的问题。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包括随动楼梯机构;述随动楼梯机构由楼梯踏步板、轨道滑块和随动杆组成。当该装置的观景平台在升降时,随动楼梯机构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高度自动改变楼梯踏步板的角度和形态,使得单个的楼梯踏步板能够始终处于平整的状态供游客上下观景台,且楼梯踏步板两侧的随动栏杆架同样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升降改变角度和形态,供游客手扶上下以及保护游客上下观景台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观景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观景台是指为游客提供观赏高处风景、小憩的场所。目前,在景区、公园和湖岸等场所的观景地点中,通常会设置观景台,用于供游客站立,以更好地欣赏美景。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921130021.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景区使用且安全性能高的观景台,包括第一观景台、第二观景台和环形观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景台的外围设置有喷泉台,所述喷泉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泉口,所述喷泉台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观景路,所述第一观景台的下端设置有隧道口,所述喷泉台上且在隧道口处均设置有通道,所述隧道口的内部设置有隧道,所述隧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休息区,所述休息区的中间设有防滑垫,所述第一观景台的上端中间设有第二观景台,所述第二观景台的上端周围设有第二观景台护栏,有益效果:第一观景台护栏、第二观景台护栏、第一楼梯扶手和第二楼梯扶手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观景台上的安全措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能够安心游玩的好环境。
[0004]现有的观景台多为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大多只有一层或者二层,观赏平台位置固定无法改变高度,使得游客在观赏景观只能通过单一视角进行观赏,局限性高,灵活性较低,且现有可升降的观景台在升降时会将进入观景台的通道关闭,导致后续游客短时间内无法进入观景台进行观赏,实用性不高。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以解决现有观景台多为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大多只有一层或者二层,观赏平台位置固定无法改变高度,使得游客在观赏景观只能通过单一视角进行观赏,局限性高,灵活性较低,且现有可升降的观景台在升降时会将进入观景台的通道关闭,导致后续游客短时间内无法进入观景台进行观赏,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0007]本技术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包括安装基座,观景平台,楼梯定位块,随动楼梯机构,剪叉升降机构和电动推杆;所述安装基座通过螺丝拧接在地面预制混凝土基座的预留螺栓上;所述观景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杆;所述楼梯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一侧托板的顶部;所述随动楼梯机构由楼梯踏步板、轨道滑块和随动杆组成;所述楼梯踏步板转动连接在随动杆的内侧;所述轨道滑块插接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所述随动杆的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轨道滑块的一端,且随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观景
平台一端的固定板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由上固定杆、下固定杆、连接杆和同步杆组成;所述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中部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杆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杆的底端;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杆的杆体,且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的内底面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在安装基座的内部设有两组,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为对称设计,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两侧和观景平台的底面两侧均分别设有连接块和限位块,且连接块与限位块在安装基座的内部和观景平台的底部为同侧设计,所述限位块的块体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上固定杆顶端和下固定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基座和观景平台的连接块内,且上固定杆底端的同步杆和下固定杆的顶端分别插接在安装基座和观景平台的限位槽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随动杆在楼梯踏步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且两个随动杆为平行设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楼梯踏步板的截面形状为“T”形,且楼梯踏步板竖板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在随动杆的杆体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伸出随动杆的部位设有随动栏杆架,且随动栏杆架的内部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随动栏杆架的内部设有两根,且联动杆为平行设计,所述联动杆通过杆体的销杆转动连接在随动栏杆架的内部,所述随动栏杆架的被联动杆穿过的部位设有长条形的避让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滑块的末端为“山”形设计,所述楼梯定位块的内部一端设有两个支撑块,且支撑块插接在轨道滑块末端的支撑槽内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首先,该装置的剪叉升降机构能够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带动观景平台进行升降,改变观景平台的高度,使得游客能够通过不同高度对景观进行观赏,解决了传统建筑式观景台无法改变观景角度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0016]其次,当该装置的观景平台在升降时,随动楼梯机构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高度自动改变楼梯踏步板的角度和形态,使得单个的楼梯踏步板能够始终处于平整的状态供游客上下观景台,且楼梯踏步板两侧的随动栏杆架同样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升降改变角度和形态,供游客手扶上下以及保护游客上下观景台的安全,解决了传统升降式观景台在升降式会关闭进入观景台的通道造成游客短时间无法进入观景台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7]再者,当随动楼梯机构改变楼梯踏步板和随动栏杆架的角度和形态时,轨道滑块能够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滑动以适应随动楼梯机构的位置变化,保证了随动楼梯机构在观景平台升降时能够稳定的为游客提供上下观景平台的通道,且楼梯定位块的内部设有支撑块,能够避免楼梯定位块因为轨道滑块的移动造成内部出现空缺被游客踩踏后凹陷的现象发生,使得轨道滑块能够稳定、顺畅的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改变观景平台高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图4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图3中随动楼梯机构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图2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图4中B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图6中C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8]1、安装基座;2、观景平台;3、防护栏杆;4、楼梯定位块;5、随动楼梯机构;6、剪叉升降机构;7、电动推杆;101、连接块;102、限位块;1021、限位槽;401、支撑块;501、楼梯踏步板;502、轨道滑块;503、随动杆;5011、支撑杆;5012、随动栏杆架;5013、联动杆;5021、支撑槽;601、上固定杆;602、下固定杆;603、连接杆;604、同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观景平台(2),楼梯定位块(4),随动楼梯机构(5),剪叉升降机构(6)和电动推杆(7);所述安装基座(1)通过螺丝拧接在地面预制混凝土基座的预留螺栓上;所述观景平台(2)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杆(3);所述楼梯定位块(4)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1)一侧托板的顶部;所述随动楼梯机构(5)由楼梯踏步板(501)、轨道滑块(502)和随动杆(503)组成;所述楼梯踏步板(501)转动连接在随动杆(503)的内侧;所述轨道滑块(502)插接在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所述随动杆(503)的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轨道滑块(502)的一端,且随动杆(503)的另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观景平台(2)一端的固定板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6)由上固定杆(601)、下固定杆(602)、连接杆(603)和同步杆(604)组成;所述上固定杆(601)和下固定杆(602)的中部通过连接杆(603)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杆(604)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杆(601)的底端;所述电动推杆(7)的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杆(604)的杆体,且电动推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1)的内底面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6)在安装基座(1)的内部设有两组,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6)为对称设计,所述安装基座(1)的内部两侧和观景平台(2)的底面两侧均分别设有连接块(101)和限位块(102),且连接块(101)与限位块(102)在安装基座(1)的内部和观景平台(2)的底部为同侧设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朱哲民董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