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205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A 1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聚丙烯由于其高性价比优势,已经逐渐取代ABS、PC/ABS等工程塑料在汽车内饰零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汽车内饰零部件在汽车使用期限内承受着强烈的阳光暴晒,因此所有汽车主机厂都有整车暴晒的要求,而聚丙烯材料本身由于侧链甲基基团的存在,很容易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导致变色、龟裂以及粉化等失效现象,为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光老化和热老化性能,通常在聚丙烯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大量的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但是聚丙烯本身为非极性材料,而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则多为极性小分子物质,过多的助剂添加会导致由于相容性问题造成助剂的大量析出,在众多的添加助剂中,主抗氧剂受阻酚极性最大,最容易在聚丙烯中出现析出发粘现象,而受阻酚对于聚丙烯的热老化和光老化性能至关重要,无法替代,因此如何解决受阻酚主抗氧剂的析出发粘问题是业界一直以来的难题。
[0003]中国专利CN110016182A公开了耐老化析出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材料包括聚丙烯材料总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各组分:聚丙烯30-92wt.%、长玻纤5-60wt.%、相容剂0-5wt.%、色母1-3wt.%、热氧稳定剂0.2-0.8wt.%、光稳定剂0.1-0.5wt.%、金属钝化剂0.1-0.5wt.%和润滑剂0-1wt.%。该聚丙烯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老化和抗析出性能,但是对于实际汽车内饰领域的应用,其耐老化和抗析出效果还不够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材料中受阻酚主抗氧剂的析出发粘以及热老化和光老化差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A 12.9-59.3份,混合塑料粒子25.2-40.5份,弹性体5-20份,滑石粉10-25份,辅助抗氧剂0.2-0.5份,光稳定剂0.2-0.6份,加工助剂0.1-0.5份;
[0006]其中混合塑料粒子是将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按照重量比20-30:5-10:0.2-0.5混合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反应并挤出得到;
[0007]所述辅助抗氧剂为除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外的抗氧剂。
[0008]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A 25.9份,混合塑料粒子38.3份,弹性体15份,滑石粉20份,辅助抗氧剂0.3份,光稳定剂0.3份,加工助剂0.2份;其中混合塑料粒子是将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按照重量比30:8:0.3混合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反应得到。
[0009]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为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在230℃、2.16Kgf
下熔融指数为20-30g/10min,熔融指数的测试方法为GB/T 3682-2000。
[0010]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为相同的聚丙烯。
[0011]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接枝聚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极高的接枝率,接枝率为6.0-8.0wt%,接枝率采用酸碱滴定法测试。
[0012]所述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包括酚类抗氧剂Irganox 1098,酚类抗氧剂MD1024,酚类抗氧剂Naugard XL中的一种。
[0013]所述混合塑料粒子的重量份数是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三种物质重量份数之和。
[0014]所述弹性体为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所述滑石粉为3000目-5000目的超细滑石粉。
[0016]所述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017]所述光稳定剂为分子量在400-700的常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0018]所述加工助剂为硬脂酸盐。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第一阶反应挤出:将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按照重量比20-30:5-10:0.2-0.5混合后,在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反应挤出(胺类基团与聚丙烯侧链的极性单体在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得到混合塑料粒子;
[0021](2)第二阶物理共混:将聚丙烯A 12.9-59.3份、弹性体5-20份、滑石粉10-25份、辅助抗氧剂0.2-0.5份、光稳定剂0.2-0.6份和加工助剂0.1-0.5份混合后,与步骤(1)中混合塑料粒子25.2-40.5份共混,然后在第二阶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汽车内饰整车暴晒专用聚丙烯组合物,其中辅助抗氧剂为除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外的抗氧剂;上述各组分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0022]所述步骤(1)中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40:1,挤出机温度为200-300℃,螺杆转速200-300转/分钟。
[0023]所述步骤(1)中聚丙烯B与所述步骤(2)中聚丙烯A为相同的聚丙烯。
[0024]所述步骤(1)中混合塑料粒子的重量份数是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三种物质重量份数之和。
[0025]所述步骤(2)中第二阶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30:1,挤出机温度为200-300℃,螺杆转速200-300转/分钟。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阶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在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部分聚丙烯、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混合后进行化学反应,在第一步反应中,阻酚基团顺利接枝到了聚丙烯分子链上;在第二阶双螺杆挤出机,剩余聚丙烯、滑石粉、弹性体、辅助抗氧剂、加工助剂混合后与第一阶反应完成的物料进行单纯的物理共混,在第二步共混挤出加工过程中,所有的配方组分得到了均化。由于主抗氧剂受阻酚基团成功的接枝到聚丙烯分子链上,因此,最终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不仅具备优异
的热老化和光老化性能,而且不存在任何的受阻酚抗氧剂的析出现象。
[0028]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将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接枝到聚丙烯分子链上,从而改善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析出性,同时显著提升聚丙烯组合物的热老化和光老化效果,保证了聚丙烯材料在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是在整车暴晒需求的汽车内饰零部件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A 12.9-59.3份,混合塑料粒子25.2-40.5份,弹性体5-20份,滑石粉10-25份,辅助抗氧剂0.2-0.5份,光稳定剂0.2-0.6份,加工助剂0.1-0.5份;其中混合塑料粒子是将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按照重量比20-30:5-10:0.2-0.5混合后在双螺杆挤出机反应挤出得到;所述辅助抗氧剂为除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外的抗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A 25.9份,混合塑料粒子38.3份,弹性体15份,滑石粉20份,辅助抗氧剂0.3份,光稳定剂0.3份,加工助剂0.2份;其中混合塑料粒子是将聚丙烯B、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与带胺基基团的受阻酚类主抗氧剂按照重量比30:8:0.3混合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反应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为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在230℃、2.16Kgf下熔融指数为20-30g/10min;所述聚丙烯A和聚丙烯B为相同的聚丙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聚合物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接枝聚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李国明李志平陈延安杨波罗忠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