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12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该中药膏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金银花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所发生的炎症,它可以由病毒、细菌、变应原以及各种理化因子和全身性疾病所引起。鼻炎的病理表现是在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出现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者坏死。在临床上经常见到鼻塞、流鼻涕、鼻痒、阵发性喷嚏、鼻腔干燥、鼻涕当中带血等症状,还可能造成嗅觉下降,说话鼻音重、咽部不适、咳嗽等表现。通常可以把鼻炎分成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大,鼻息肉、血管运动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类型。
[0003]治疗鼻炎的方式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费用高、风险大,难以治愈,患者较为痛苦,容易有后遗症,面部变形,时有发生,而且手术治疗,儿童不适宜。治疗鼻炎药物较多,但基本是缓解,难以彻底治愈,且容易复发,多数药物含有激素,长期使用副作用依赖性较大。因鼻腔血管少,口服药物很难达到病灶,也有部分药物是液体喷剂,直接喷入鼻腔内,但鼻腔结构复杂很难达到病灶,结果会反复发作。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
[0008]金银花20-30份;
[0009]鹅不食草50-60份;
[0010]苍耳子40-50份;
[0011]辛夷50-60份;
[0012]薄荷20-30份;
[0013]香油20-25份;
[0014]盐3-4份;
[0015]蜂胶20-25份。
[0016]进一步优选为: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
[0017]金银花24份;
[0018]鹅不食草52份;
[0019]苍耳子41份;
[0020]辛夷56份;
[0021]薄荷24份;
[0022]香油22份;
[0023]盐3.5份;
[0024]蜂胶22份。
[0025]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称取
[0027]按照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0028]S2、煎煮
[0029]将称取的金银花、鹅不食草、苍耳子、辛夷和薄荷分别加入到煎煮装置中,加水煎煮2-5次,每次煎煮1-2h;煎煮后过滤,得到滤液;
[0030]S3、浓缩
[0031]将上述滤液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5,得到稠膏;
[0032]S4、中药膏的制备
[0033]在稠膏中加入蜂胶、盐和香油,混合搅匀后静置,得到成品中药膏。
[0034]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2中,所述煎煮装置包括外壳、加热盘管、内胆、内筒、盖板、搅拌机构、出料机构和液压缸;
[0035]所述外壳、加热盘管、内胆和内筒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所述加热盘管绕设在所述内胆四周外侧,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内胆顶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物料进入的进料口,所述物料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到所述内筒内,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用于滤液向外排出的滤液出口;
[0036]所述内筒上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内筒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内筒内且用于搅拌所述内筒内的所述物料,所述出料机构位于所述内筒下方且安装在所述搅拌机构上,所述出料机构用于拦截滤渣且用于控制滤液通过滤液出口向外排出;
[0037]所述液压缸用于带动所述内筒、盖板、搅拌机构和出料机构整体上下移动。
[003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搅拌桨和支撑板;
[0039]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内筒中心,所述搅拌轴上端穿过所述盖板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下端穿过所述内筒且与所述出料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内筒内且固定在所述搅拌轴轴向上;
[0040]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内筒下方且与所述内筒底部接触。
[004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胆内壁开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位于所述内胆上部,所述内筒顶部固定有凸缘,所述凸缘支撑在所述台阶上。
[004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封堵部、连接部和滤板;
[0043]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下端,所述封堵部位于所述连接部底部且用于插设在所述滤液出口内,以使所述滤液出口封堵,所述滤板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当所述封堵部堵塞在所述滤液出口内时,所述滤板与所述内胆内底部及侧部接触,所述滤板上开设有滤孔,所述滤孔孔径小于所述通孔孔径。
[004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封堵部插设在所述连接部底部且与所述连接部转动配合,所述封堵部采用橡胶制成。
[004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滤板顶部四周固定有承台,所述承台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承台位于所述内筒下方且与所述内筒底部的四周边缘接触。
[004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壳外表面固定有底板,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液压缸上方,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位于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
[004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草药组成,制得的中药膏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其利用率高,能有效治愈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甲肥大等;多种草药科学配伍,不含防腐剂,无毒无副作用,制作严谨;渗透力强,容易被皮肤吸收;高效调理各种鼻炎;使用方便,容易清洁;兼容性好,标本兼治,不但用于病灶处,还用于肺经等经络处的相关穴位,符合中医的调理方式。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实施例的流程框图,主要用于体现中药膏的制备方法;
[0049]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煎煮装置的结构;
[0050]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内胆的结构;
[0051]图4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出料机构、搅拌机构和内筒的配合结构。
[0052]图中,1、外壳;2、加热盘管;3、内胆;4、内筒;5、盖板;6、搅拌机构;61、电机;62、搅拌轴;63、搅拌桨;64、支撑板;7、出料机构;71、封堵部;72、连接部;73、穿孔;74、滤板;75、滤孔;76、承台;8、滤液出口;9、进料口;10、底板;11、液压缸;12、通孔;13、台阶;14、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54]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中药膏配方为:金银花24g;鹅不食草52g;苍耳子41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金银花20-30份;鹅不食草50-60份;苍耳子40-50份;辛夷50-60份;薄荷20-30份;香油20-25份;盐3-4份;蜂胶20-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金银花24份;鹅不食草52份;苍耳子41份;辛夷56份;薄荷24份;香油22份;盐3.5份;蜂胶22份。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按照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S2、煎煮将称取的金银花、鹅不食草、苍耳子、辛夷和薄荷分别加入到煎煮装置中,加水煎煮2-5次,每次煎煮1-2h;煎煮后过滤,得到滤液;S3、浓缩将上述滤液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5,得到稠膏;S4、中药膏的制备在稠膏中加入蜂胶、盐和香油,混合搅匀后静置,得到成品中药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煎煮装置包括外壳(1)、加热盘管(2)、内胆(3)、内筒(4)、盖板(5)、搅拌机构(6)、出料机构(7)和液压缸(11);所述外壳(1)、加热盘管(2)、内胆(3)和内筒(4)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所述加热盘管(2)绕设在所述内胆(3)四周外侧,所述盖板(5)盖设在所述内胆(3)顶部,所述盖板(5)上开设有用于物料进入的进料口(9),所述物料通过所述进料口(9)进入到所述内筒(4)内,所述内胆(3)底部设置有用于滤液向外排出的滤液出口(8);所述内筒(4)上开设有通孔(12),以使所述内筒(4)与所述内胆(3)连通,所述搅拌机构(6)位于所述内筒(4)内且用于搅拌所述内筒(4)内的所述物料,所述出料机构(7)位于所述内筒(4)下方且安装在所述搅拌机构(6)上,所述出料机构(7)用于拦截滤渣且用于控制滤
液通过滤液出口(8)向外排出;所述液压缸(11)用于带动所述内筒(4)、盖板(5)、搅拌机构(6)和出料机构(7)整体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6)包括电机(61)、搅拌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述清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市康美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