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9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其中翻边工艺包括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将侧围外板放入预翻边装置中;利用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将侧围外板从预翻边装置取出并放入翻边装置中;利用翻边装置对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通过上述方法,该翻边工艺能够减轻侧围外板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暗坑。暗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汽车外形的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由于工艺要求和美观性要求,汽车的侧围外板零件要进行翻边处理。在翻边时,由于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的是一次性整体翻边成型,且从侧围外板的外侧面要料,使得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拐角处产生大量波浪和暗坑,波浪和暗坑不仅影响侧围外板的表面质量,若情况严重还会造成生产停机,零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边工艺,该翻边工艺能够减轻侧围外板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翻边工艺,包括: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将所述侧围外板放入预翻边装置中;利用所述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将所述侧围外板从所述预翻边装置取出并放入翻边装置中;利用所述翻边装置对所述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所述侧围外板。
[0007]作为一种翻边工艺的优选方案,所述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同时进行冲压预翻边。
[0008]作为一种翻边工艺的优选方案,两部分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在拐角处形成接刀。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翻边装置,该预翻边装置能够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
[0010]为达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预翻边装置,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翻边工艺中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包括: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凸模本体、活动凸模和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模本体上,所述活动凸模滑动连接于所述凸模本体上,所述活动凸模用于对所述侧围外板进行压料;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包括凹模本体、活动凹模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所述活动凹模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块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凹模滑动,所述第二驱动块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滑动,所述活动凹模和所述凹模本体能够分别对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两部分进行冲压预翻边。
[0012]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模本体上设有冲压部,所述活动凹模包
括凹模镶块,所述凹模镶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所述冲压部和所述凹模镶块分别用于对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两部分进行冲压预翻边。
[0013]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块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凹模向靠近所述冲压部的方向运动。
[0014]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凹模还包括第一斜器,所述第一驱动块远离所述凸模本体的一端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斜器;所述活动凸模还包括第二斜器,所述第二驱动块的输出端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斜器。
[0015]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驱动斜面和闭锁直面,所述闭锁直面和所述驱动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斜器抵持,所述闭锁直面与所述驱动斜面连接且所述驱动斜面位于所述第二驱动块靠近所述第二斜器的一端,所述驱动斜面与所述活动凸模的滑动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闭锁直面与所述活动凸模的滑动方向垂直。
[0016]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模组还包括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所述活动凸模上设有凸模镶块,所述凸模镶块和所述压料板能够对所述侧围外板进行压料并成型。
[0017]作为一种预翻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块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块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块通过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边工艺,在该翻边工艺中先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再利用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然后再利用翻边装置对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通过在翻边前对侧围外板进行预先翻边,能够减轻翻边时侧围外板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而且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进行冲压预翻边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整体翻边成型,有利于使预翻边时优先从工艺补充处要料,能够进一步减轻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翻边装置,该预翻边装置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翻边工艺中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该预翻边装置中的第一模组能够对侧围外板进行压料固定,第二模组中的活动凹模和凹模本体能够分别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两部分进行冲压预翻边,实现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预翻边。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边工艺的流程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预翻边装置的第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翻边装置的第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翻边装置的活动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翻边装置的活动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翻边装置的第二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凸模本体;2、活动凸模;21、第二斜器;22、凸模镶块;3、活动凹模;31、凹模镶块;
32、第一斜器;4、第二驱动块;41、驱动斜面;42、闭锁直面;43、安装座;5、冲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将所述侧围外板放入预翻边装置中;利用所述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将所述侧围外板从所述预翻边装置取出并放入翻边装置中;利用所述翻边装置对所述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所述侧围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同时进行冲压预翻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工艺,其特征在于,两部分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在拐角处形成接刀。4.一种预翻边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翻边工艺中对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凸模本体(1)、活动凸模(2)和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模本体(1)上,所述活动凸模(2)滑动连接于所述凸模本体(1)上,所述活动凸模(2)用于对所述侧围外板进行压料;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包括凹模本体、活动凹模(3)和第二驱动块(4),所述第二驱动块(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所述活动凹模(3)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模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块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凹模(3)滑动,所述第二驱动块(4)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2)滑动,所述活动凹模(3)和所述凹模本体能够分别对所述侧围外板的尾灯区的两部分进行冲压预翻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本体上设有冲压部(5),所述活动凹模(3)包括凹模镶块(31),所述凹模镶块(31)滑动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龙孟炬任闯丛培林王鑫王昊一韩博孟令园孙树森牛恒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