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92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29
本申请属于农业领域,涉及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包括开设于田埂表面的渠道,渠道的两侧具有坡面,所述渠道两侧坡面用回填土夯实,所述回填土的外侧铺设竹片层,所述渠道的地基土壤中间隔插埋松木桩,该松木桩将竹片层压紧于坡面上,所述渠道的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和砼底板,所述竹片层外侧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松木桩之间设有砼侧板,所述砼底板和砼侧板通过树脂混凝土砌筑而成。能够有效防止渠道内壁的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排水的渠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

技术介绍

[0002]排水渠道是指分布于田埂周围的坡地,其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沟渠,用于雨水疏散以及调蓄。传统的排水沟渠通过砖块或混凝土砌筑而成,但在沙质土或淤泥质土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尤其在遇到夏季汛期暴雨时,水流沿横向和纵向冲击,容易对沟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包括开设于田埂表面的渠道,渠道的两侧具有坡面,所述渠道两侧坡面用回填土夯实,所述回填土的外侧铺设竹片层,所述渠道的地基土壤中间隔插埋松木桩,该松木桩将竹片层压紧于坡面上,所述渠道的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和砼底板,所述竹片层外侧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松木桩之间设有砼侧板,所述砼底板和砼侧板通过树脂混凝土砌筑而成。
[0006]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树脂混凝土的成分包括环氧树脂、聚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骨料和填料。
[0007]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树脂混凝土中的成分以质量比计包括:聚酰胺5-14份、环氧树脂5-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5-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5-2份、骨料40-60份和填料12-38份。
[0008]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骨料为卵石和麦饭石以5:1的质量比混合。
[0009]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填料为铸石粉、铝矾土、陶粒和松树皮的混合物。
[0010]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填料中铸石粉、铝矾土、陶粒和松树皮的比例为5:4:1:2。
[0011]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回填土与竹片层之间铺设有聚全氟乙丙烯薄膜。
[0012]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松木桩与竹片层之间设有纤维网格布,该纤维网格布通过砌筑在所述砼侧板中进行固定。
[0013]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松木桩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一浇筑槽,第一浇筑槽的轴线沿松木桩的径向设置,所述砼底板具有嵌入该第一浇筑槽的底板凸部。
[0014]在上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中,所述松木桩的两侧分别至少开设一个第二浇筑槽,所述砼侧板的侧端具有嵌入该第二浇筑槽的侧板凸部,所述第二浇筑槽通过斜向设置的连接槽与所述第一浇筑槽连接。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通过竹片层与砼侧板复合,并通过松木桩固定,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好,能够抵抗汛期暴雨冲击。竹片层与田埂之间通过回填土夯实,并且设置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能够有效防止渠道内壁的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脂混凝土用于砌筑渠道的砼底板和砼侧板,结构稳固,质量较轻,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具有较高的树脂成分,粘结强度较高,对竹片层中竹片缝隙具有联结作用,加固竹片层的纵向耐冲击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透水性能,在汛期能够有效减少田埂积水。
[0018]3)渠道两侧坡面的坡度较回填土坡面更为平缓,使渠道两侧形成截面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的回填土层,使下部回填土更紧实。通过碎石垫层能够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0019]4)砼底板与砼侧板采用树脂混凝土制成,一方面能够使表面更为平滑,利于清洁,另一方面提高了力学强度,并且,与松木桩的第一浇筑槽和第二浇筑槽连接,使沟渠结构具有整体性,进一步提高抗冲击性能。
[0020]5)砼侧板与纤维网格布连接,并且封锁竹片层中竹片的间隙,使渠道形成平滑的内壁和较强的力学结构。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剖视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松木桩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松木桩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渠道1、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竹片层12、松木桩13、第一浇筑槽131、第二浇筑槽132、连接槽133、填料层14、碎石垫层141、砼底板142、砼侧板15、纤维网格布16、回填土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包括开设于田埂表面的渠道1,渠道1的两侧具有坡面,渠道1两侧坡面设有夯实的回填土2,回填土2的侧面覆盖有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外侧铺设竹片层12,渠道1的地基土壤中间隔插埋松木桩13,该松木桩13将竹片层12压紧于坡面上,竹片层12外侧且位于相邻两个松木桩13之间设有砼侧板15。通过竹片层12与砼侧板15复合,并通过松木桩13固定,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好,能够抵抗汛期暴雨冲击。竹片层12与田埂之间通过回填土2夯实,并且设置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能够有效防止渠道1内壁的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
[0029]具体而言,渠道1两侧坡面的坡度为1:0.3~1:0.5,回填土2侧面具有坡度为1:0.1~1:0.2的回填土坡面。渠道1两侧坡面的坡度较回填土坡面更为平缓,使渠道1两侧形成截面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的回填土层,使下部回填土更紧实。
[0030]竹片层12通过沿水平方向的竹片拼接而成,竹片采用竹竿均分为四片或六片制成,竹片的长度为1m。竹片通过捆扎带(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并且捆扎带与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用锚钉连接。竹片层12的高度为705mm。
[0031]聚全氟乙丙烯薄膜11设置两层,从而更大程度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况。
[0032]作为优选,树脂混凝土的成分以质量比表示,由以下成分组成:聚酰胺12.5份、环氧树脂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可再分散乳胶粉1份、卵石37.5份、麦饭石7.5份、铸石粉5份、铝矾土4份、陶粒1份和松树皮2份。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脂混凝土用于砌筑渠道1的砼底板142和砼侧板15,结构稳固,质量较轻,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具有较高的树脂成分,还添加有可再分散乳胶粉,粘结强度较高,对竹片层12中竹片缝隙具有联结作用,加固竹片层12的纵向耐冲击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透水性能,在汛期能够有效减少田埂积水。
[0034]如图3和图4所示,松木桩13的长度为1.5m,直径为120mm。松木桩13上开设一个第一浇筑槽131,第一浇筑槽131的轴线沿松木桩13的径向设置。松木桩13的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二浇筑槽132。第二浇筑槽132通过斜向设置的连接槽1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包括开设于田埂表面的渠道(1),渠道(1)的两侧具有坡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1)两侧坡面用回填土(2)夯实,所述回填土(2)的外侧铺设竹片层(12),所述渠道(1)的地基土壤中间隔插埋松木桩(13),该松木桩(13)将竹片层(12)压紧于坡面上,所述渠道(1)的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141)和砼底板(141),所述竹片层(12)外侧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松木桩(13)之间设有砼侧板(15),所述砼底板(141)和砼侧板(15)通过树脂混凝土砌筑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混凝土的成分包括环氧树脂、聚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骨料和填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混凝土中的成分以质量比计包括:聚酰胺5-14份、环氧树脂5-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5-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5-2份、骨料40-60份和填料12-38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为卵石和麦饭石以5:1的质量比混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材料复合生态环保松木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显卫郭子雯陈伟汪家琛王亦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耕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