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4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包括下底板、上底板,述下底板与上底板的一侧固定设有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主道进口管对应所述下模具设有冷却管槽,所述输出连接管道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内部连通设有U型输出管道槽,所述上模具内部设有均匀垂直设有输入冷却管道槽,所述第一连接管槽与第二连接管槽的中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主道进口管将循环冷却液通入U型冷却槽内,使循环冷却液贯穿流淌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内的输入冷却管道槽和U型输出管道槽中,快速实现了对下腔体和下模体同时进行循环冷却效率,而结构设计合理,冷却快速高效。冷却快速高效。冷却快速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铸造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铸件的铸造方式往往是先将相关的金属熔融成金属溶液,然后将热的金属溶液注入到模具中,待其冷却后即可成型,因此,在金属铸件铸造时需要相应的模具来辅助工作,但是当今市场上现有的金属铸件铸造模具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有的金属铸件铸造模具不方便模型的冷却,现有的铸造金属模具在浇注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处理,让材料在模腔内快速均匀的冷却成型,而且现有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冷却不均匀,不利于对模具温度的控制,导致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包括下底板、上底板,述下底板与上底板的一侧固定设有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的下腔体与所述上底板上开设有的下模体对接组成压铸模腔,所述下模具上端面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下模具左侧设有主道进口管,所述主道进口管对应所述下模具设有第一冷却管槽,所述第冷却管槽贯穿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左侧中部上端面连通设有输入连接管,所述冷却管槽的延伸端内部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下模具右侧设有输出连接管道,所述输出连接管道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内部连通设有U型输出管道槽,所述U型输出管道槽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左侧端连通设有主道出口管,所述上模具的底端面一侧对称设有定位柱,所述上模具内部设有均匀垂直设有输入冷却管道槽,所述输入冷却管道槽的的输入口与输出口上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槽与第二连接管槽,所述第一连接管槽与第二连接管槽设置上模具内部,且第一连接管槽与第二连接管槽的中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所述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贯穿延伸至所述上模具底面两侧对称设置。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模具上所设的定位柱与所述下模具上端所设的定位槽对称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模具上所设的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的管口与所述下模具上所设冷却管槽、输出连接管道对称连通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U型输出管道槽设置与所述下模具上所设的下腔体底端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诉所述下模具内部位于所述U型输出管道槽底端设有冷气管,且冷气管的连通所设的冷气输送分管设置与所述下模具上所设下模腔两侧内部,所述冷气管的输入口贯穿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左侧一端连通设有冷却气体输入管口。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道进口管上设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上端位于所述下模具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之间固定连接设有液压气缸。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通过液压气缸带动上模具与下模具对接组合后,通过上模具上设置的定位柱和下模具上设置的定位槽的配合使用,对上下模具进行定位固定,然后通过上模具上输入冷却管道槽连通的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插入下模具内设置的冷却管槽内部通过密封橡胶圈进行密封连通,后输入冷却管道槽的输出端连通的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连通插入下模具内U型输出管道槽上的输出连接管道,形成循环冷却U型冷却槽,并通过主道进口管将循环冷却液通入U型冷却槽内,使循环冷却液贯穿流淌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内的输入冷却管道槽和U型输出管道槽中,快速实现了对下腔体和下模体同时进行循环冷却效率,而结构设计合理,冷却快速高效,通过冷气管的设置,将冷气气体灌入冷气管中输送至下模具内,能够加快压铸件模具的冷却效率,通过上模具的输入冷却管道槽与下模具的U 型输出管道槽的压合密度连通及冷却管道槽U型包裹式的设计,使各冷却孔道内的冷却液流量稳定,同时使压铸架模具冷却的更加均匀,缩短了产品制作周期,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上模具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上模具端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下模具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下底板;2、下模具;3、主道进口管;4、主道出口管;5、冷却管槽;6、液压气缸;7、上底板;8、上模具;9、定位柱;10、输入冷却管道槽;11、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2、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3、输出连接管道;14、U型输出管道槽;15、冷气管;16、冷却气体输入管口;17、电控阀门;18、输入连接管;19、第一连接管槽;20、第二连接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7,下底板1与上底板7的一侧固定设有下模具2 和上模具8,下模具2上开设有的下腔体与上底板7上开设有的下模体对接组成压铸模腔,下模具2上端面一侧开设有定位槽,下模具2左侧设有主道进口管3,主道进口管3对应下模具2设有第一冷却管槽5,第冷却管槽5贯穿延伸至下模具2左侧中部上端面连通设有输入连接管18,冷却管槽5的延伸端内部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下模具2右侧设有输出连接管道13,输出连接管道13延伸至下模具2内部连通设有U型输出管道槽14,U型输出管道槽14 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下模具2左侧
端连通设有主道出口管4,U型输出管道槽 14设置与下模具2上所设的下腔体底端内部,下模具2内部位于U型输出管道槽14底端设有冷气管15,且冷气管15的连通所设的冷气输送分管设置与下模具2上所设下模腔两侧内部,冷气管15的输入口贯穿延伸至下模具2左侧一端连通设有冷却气体输入管口16。
[0019]上模具8的底端面一侧对称设有定位柱9,上模具8上所设的定位柱9与下模具2上端所设的定位槽对称设置,上模具8内部设有均匀垂直设有输入冷却管道槽10,输入冷却管道槽10的的输入口与输出口上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设置上模具8内部,且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的中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1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2,上模具8上所设的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1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2的管口与下模具2上所设冷却管槽5、输出连接管道13对称连通设置,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1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2贯穿延伸至上模具8底面两侧对称设置,上底板7与下底板1之间固定连接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模具走水冷却结构,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与上底板(7)的一侧固定设有下模具(2)和上模具(8),所述下模具(2)上开设有的下腔体与所述上底板(7)上开设有的下模体对接组成压铸模腔,所述下模具(2)上端面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下模具(2)左侧设有主道进口管(3),所述主道进口管(3)对应所述下模具(2)设有冷却管槽(5),所述冷却管槽(5)贯穿延伸至所述下模具(2)左侧中部上端面连通设有输入连接管(18),所述冷却管槽(5)的延伸端内部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下模具(2)右侧设有输出连接管道(13),所述输出连接管道(13)延伸至所述下模具(2)内部连通设有U型输出管道槽(14),所述U型输出管道槽(14)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所述下模具(2)左侧端连通设有主道出口管(4),所述上模具(8)的底端面一侧对称设有定位柱(9),所述上模具(8)内部设有均匀垂直设有输入冷却管道槽(10),所述输入冷却管道槽(10)的输入口与输出口上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所述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设置上模具(8)内部,且第一连接管槽(19)与第二连接管槽(20)的中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1)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2),所述第一柱状刚性连接管(11)和第二柱状刚性连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法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藤峰铸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