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25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包括反应池、沉淀部、过滤池和增益组件,过滤池和反应池分别设于沉淀部的前后两侧,增益组件设于反应池中,增益组件包括多个翻滚组件,多个翻滚组件横向等间距设于反应池的内部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多个横隔板组件和多个纵隔板组件,从而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大量空间,进而大幅增加了微生物种群数量,从而大幅加快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而且能带动废水流动,进而使得微生物能充分、均匀的分散在废水中,从而大幅提高了分解效果,同时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节约用水,屠宰和肉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常借助废水一体化回用装置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但由于屠宰和肉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混有大量的动物血液和内脏碎末,因此有机物含量超高,现有的一体化回用装置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有限,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较慢,而且废水静止不动,微生物分布不均,导致分解效果也不理想,只能通过延长反应时间的方法来解决,进而致使效率也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增加了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大幅加快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而且能使微生物能充分、均匀的分散在废水中以大幅提高分解效果,同时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的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沉淀部、过滤池和增益组件,所述过滤池和反应池分别设于沉淀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增益组件设于反应池中,所述增益组件包括多个翻滚组件,多个所述翻滚组件横向等间距设于反应池的内部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翻滚组件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隔板组件,所述横隔板组件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横隔板;所述翻滚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纵隔板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纵隔板组件,所述纵隔板组件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与横隔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循环组件;所述转轴横向且可转动的连接在反应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所述电机固定在反应池的左侧外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转轴的左端相连,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出水筒、进水管、进水斗、斗盖和搅拌杆,所述出水筒同心套设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出水筒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进水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沿圆周方向等角度的设于出水筒的外侧,每个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均连接在出水筒上并均与出水筒的内部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一个进水斗,每个所述进水斗的开口处均设有一个斗盖,每个所述斗盖中均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均固定有多个搅拌杆。
[0005]优选地,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池、排水管和阀门;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沉淀池的左侧底部并与沉淀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门设于排水管上,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反应池的后侧内壁上方,所述进水口与过滤池的前侧内壁相互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沉淀室的右侧上端高于左侧上端,所述沉淀室的内部底面上向上形
成有分水板,所述分水板的上端高于沉淀室的左侧上端并低于沉淀室的右侧上端。
[0007]优选地,所述过滤池的后侧底部开设有输水孔,所述过滤池的内部从前往后依次形成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中开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二隔板中开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三隔板中开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第三过水孔;多个所述第三过水孔的高度高于多个第一过水孔的高度并低于多个第二过水孔的高度。
[0008]优选地,所述沉淀部还包括台阶架和扶手杆,所述台阶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台阶架均设于沉淀池的右侧内壁和沉淀室的右侧外壁之间,两个所述台阶架分别对称设于沉淀池的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扶手杆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扶手杆均固定在沉淀池的右侧内壁上并分别与两个台阶架相互配合。
[0009]优选地,还包括L型台板、爬梯、L型护栏和弧形护栏,所述L型台板横向固定在反应池的开口处右侧外部,对应地,所述沉淀池的前端后侧开设有缺口,所述L型台板的后端与缺口相互连通,所述L型护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L型护栏分别固定在L型台板的上平面内外边缘,所述爬梯竖直固定在反应池的前侧,所述爬梯的上端与L型台板的前端相互配合;所述弧形护栏固定在两个L型护栏的前端之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置了多个横隔板组件和多个纵隔板组件,从而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大量空间,进而大幅增加了微生物种群数量,从而大幅加快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而且能带动废水流动,进而使得微生物能充分、均匀的分散在废水中,从而大幅提高了分解效果,同时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增益组件的结构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沉淀部的结构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6]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4所示,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包括反应池1、沉淀部2、过滤池3和增益组件5,过滤池3和反应池1分别设于沉淀部2的前后两侧,增益组件设于
反应池1中,增益组件5包括多个翻滚组件54,多个翻滚组件54横向等间距设于反应池1的内部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翻滚组件54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隔板组件53,横隔板组件53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横隔板531;翻滚组件54包括驱动组件51和纵隔板组件52,驱动组件5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纵隔板组件52,纵隔板组件52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纵隔板521,纵隔板521与横隔板531相互垂直设置;驱动组件51包括电机511、转轴512和循环组件513;转轴512横向且可转动的连接在反应池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电机511固定在反应池1的左侧外部,电机511的转动轴与转轴512的左端相连,转轴512上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循环组件513;循环组件513包括出水筒5131、进水管5132、进水斗5133、斗盖5134和搅拌杆5135,出水筒5131同心套设固定在转轴512上,出水筒5131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孔51311,进水管5132包括多个,多个进水管5132沿圆周方向等角度的设于出水筒5131的外侧,每个进水管5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沉淀部、过滤池和增益组件,所述过滤池和反应池分别设于沉淀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增益组件设于反应池中,所述增益组件包括多个翻滚组件,多个所述翻滚组件横向等间距设于反应池的内部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翻滚组件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隔板组件,所述横隔板组件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横隔板;所述翻滚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纵隔板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纵隔板组件,所述纵隔板组件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与横隔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循环组件;所述转轴横向且可转动的连接在反应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所述电机固定在反应池的左侧外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转轴的左端相连,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出水筒、进水管、进水斗、斗盖和搅拌杆,所述出水筒同心套设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出水筒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进水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沿圆周方向等角度的设于出水筒的外侧,每个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均连接在出水筒上并均与出水筒的内部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一个进水斗,每个所述进水斗的开口处均设有一个斗盖,每个所述斗盖中均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均固定有多个搅拌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的一体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池、排水管和阀门;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沉淀池的左侧底部并与沉淀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门设于排水管上,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反应池的后侧内壁上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传波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碧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