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49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包括纱架,树脂浸润装置等,所述纱架右侧设置有树脂浸润装置,所述树脂浸润装置右侧设置有缠绕机,所述缠绕机右侧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右侧连接有操作台,所述缠绕机下侧设置有可调节电机,所述缠绕机上侧连接有滑道与T型滑道,所述滑道上侧连接有可移动平台,所述可移动平台上侧连接有固定台,所述T型滑道上侧连接有缠绕系统,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穿引展纱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不仅能在一台缠绕系统上实现纤维交叉缠绕,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缠绕机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其装置结构精良,操作容易,精确度高。精确度高。精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材料科技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在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以钢材为代表的金属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易腐蚀氧化,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等问题,正逐步为具有比强度高、耐各种恶劣环境、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等优势的增强型复合材料所代替。鉴于材料的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和越来越多的要求。
[0003]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很多,其中缠绕工艺纤维能够按产品的受力状况设计缠绕规律,使充分发挥纤维的强度,同时产品质量稳定、精确,进而具备出色的性能而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0004]缠绕工艺成型关键需要有缠绕机,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因此,只有大批量生产时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获得较的的技术经济效益。而在现有技术中,市场所售缠绕机价格昂贵,纤维缠绕装置复杂,纤维牵引阻尼大,能耗大,并且一次性缠绕成品数量较少,原材料浪费严重,同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较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包括纱架,树脂浸润装置,缠绕机,固定台,穿引展纱装置,可移动平台,滑道,可调节电机,T型滑道,缠绕系统,操作台,电控箱,可移动固定装置,可旋转夹头,模具,固定滑道,分纱梳,平纱杆,引纱轮和展纱轮,所述纱架右侧设置有树脂浸润装置,所述树脂浸润装置右侧设置有缠绕机,所述缠绕机右侧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右侧连接有操作台,所述缠绕机下侧设置有可调节电机,所述缠绕机上侧连接有滑道与T型滑道,所述滑道上侧连接有可移动平台,所述可移动平台上侧连接有固定台,所述T型滑道上侧连接有缠绕系统,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穿引展纱装置,所述穿引展纱装置右侧设置有分纱梳,所述分纱梳左侧连接有平纱杆,所述平纱杆左侧连接有引纱轮,所述引纱轮左侧连接有展纱轮,所述缠绕系统上设置有可移动固定装置,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下侧设置有可旋转夹头,所述可旋转夹头右侧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上侧设置有固定滑道。
[0007]优选的,所述分纱梳,平纱杆,引纱轮和展纱轮均表面平滑,无损伤。
[0008]优选的,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与固定滑道进行连接,移动精度为1mm。
[0009]优选的,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后侧均匀分布有多组可旋转夹头,且每组可旋转夹头之间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电机,操作台和电控箱均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且可调节电机,操作台和电控箱之间分别进行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纱架和分纱梳不限于设置一个,同时纱架上每颗纱张力可调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不仅能在一台缠绕系统上实现纤维交叉缠绕,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缠绕机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其装置结构精良,操作容易,精确度高。
[0013]1.可移动平台受可调节电机控制,可在滑道上以链条方式或齿轮方式左右滑动,其中可旋转夹头固定在可移动固定装置上,同时可旋转夹头受可调节电机的控制,可调节电机通过电控箱与操作台设定好的缠绕方式进行转动,操作容易,精确度高。
[0014]2.可移动固定装置可通过固定滑道左右自由移动并固定,移动精度1mm,并且有多组可旋转夹头固定在可移动固定装置上,并且每组可旋转夹头都对称,不得出现偏差。
[0015]3.纱架上的纤维束经过树脂浸润装置使树脂充分与纤维结合,经过缠绕机进行纤维缠绕,纤维束固定在固定台上的穿引展纱装置,在模具上进行缠绕,固定台固定在可移动平台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缠绕机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穿引展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纱架,2-树脂浸润装置,3-缠绕机,4-固定台,5-穿引展纱装置,6-可移动平台,7-滑道,8-可调节电机,9-T型滑道,10-缠绕系统,11
-ꢀ
操作台,12-电控箱,13-可移动固定装置,14-可旋转夹头,15-模具,16-固定滑道,17-分纱梳,18-平纱杆,19-引纱轮,20-展纱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包括纱架1,树脂浸润装置2,缠绕机3,固定台4,穿引展纱装置5,可移动平台6,滑道7,可调节电机8,T型滑道9,缠绕系统10,操作台11,电控箱12,可移动固定装置13,可旋转夹头14,模具15,固定滑道16,分纱梳17,平纱杆18,引纱轮19和展纱轮20,所述纱架1右侧设置有树脂浸润装置2,所述树脂浸润装置2右侧设置有缠绕机3,所述缠绕机3右侧连接有电控箱12,所述电控箱12右侧连接有操作台11,所述缠绕机3下侧设置有可调节电机8,所述缠绕机3上侧连接有滑道7与T型滑道9,所述滑道7上侧连接有可移动平台6,所述可移动平台6上侧连接有固定台4,所述T型滑道9上侧连接有缠绕系统10,所述固定台4上设置有穿引展纱装置5,所述穿引展纱装置5右侧设置有分纱梳17,所述分纱梳17左侧连接有平纱杆18,所述平纱杆18 左侧连接有引纱轮19,所述引纱轮19左侧连接有展纱轮20,所述缠绕系
统10 上设置有可移动固定装置13,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13下侧设置有可旋转夹头 14,所述可旋转夹头14右侧设置有模具15,所述模具15上侧设置有固定滑道 16,所述分纱梳17,平纱杆18,引纱轮19和展纱轮20均表面平滑,无损伤,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13与固定滑道16进行连接,移动精度为1mm,所述可移动固定装置13后侧均匀分布有多组可旋转夹头14,且每组可旋转夹头14之间对称分布,所述可调节电机8,操作台11和电控箱12均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且可调节电机8,操作台11和电控箱12之间分别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纱架1和分纱梳17不限于设置一个。
[0022]工作原理:纱架1上的纤维束经过树脂浸润装置2使树脂充分与纤维结合,经过缠绕机3进行纤维缠绕,纤维固定在固定台4上侧的穿引展纱装置5上,在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缠绕管材高效生产装置,包括纱架(1),树脂浸润装置(2),缠绕机(3),固定台(4),穿引展纱装置(5),可移动平台(6),滑道(7),可调节电机(8),T型滑道(9),缠绕系统(10),操作台(11),电控箱(12),可移动固定装置(13),可旋转夹头(14),模具(15),固定滑道(16),分纱梳(17),平纱杆(18),引纱轮(19)和展纱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纱架(1)右侧设置有树脂浸润装置(2),所述树脂浸润装置(2)右侧设置有缠绕机(3),所述缠绕机(3)右侧连接有电控箱(12),所述电控箱(12)右侧连接有操作台(11),所述缠绕机(3)下侧设置有可调节电机(8),所述缠绕机(3)上侧连接有滑道(7)与T型滑道(9),所述滑道(7)上侧连接有可移动平台(6),所述可移动平台(6)上侧连接有固定台(4),所述T型滑道(9)上侧连接有缠绕系统(10),所述固定台(4)上设置有穿引展纱装置(5),所述穿引展纱装置(5)右侧设置有分纱梳(17),所述分纱梳(17)左侧连接有平纱杆(18),所述平纱杆(18)左侧连接有引纱轮(19),所述引纱轮(19)左侧连接有展纱轮(20),所述缠绕系统(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河代俊赵松李硕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碳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