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高密度草鱼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946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高密度草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池塘:建设若干个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长方形养殖池;池塘增氧;放鱼苗;喂养管理;水草管理:在养殖池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升高水位淹没黑麦草,供草鱼食用;成品捕捞:在6月底,将草鱼捕捞上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中使用了新型的饵料,饵料中的免疫增强剂采用纯中药提取物,具有预防、保健、治疗和调节草鱼免疫功能的多种功效,是替代抗生素药物防治草鱼生病的有效饵料,其主要从两个方面改善或防治,这些原料具有解毒、杀菌止痛、消炎、补血、增强免疫机理等功效,将其提取出获得浸粉,替代抗生素,草鱼吸收利用率高。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5cm,每天下午增氧2-3h,适时向养殖池内加注新水,每隔3-5天加注1次新水,加注量为原有水量的3-4%,每隔15-20天用EM生物菌制剂全池泼洒1次,投喂颗粒草鱼饵料,鱼苗放养第1-3个月间,每天投喂2次草鱼饵料,日投喂量为鱼苗总重的2-8%,放养第2-6个月间,每个月彻底换一次水;(5)水草管理:在养殖池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升高水位淹没黑麦草,供草鱼食用;(6)成品捕捞:在6月底,将草鱼捕捞上市。
[0006]进一步地,所述草鱼饵料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加工而成:麦芽糊精12-20份;鱼粉25-30份;蚯蚓粉35-50份;面包酵母自溶粉8-10份;米糠多肽5-10份;复合维生素0.5-1份;免疫增强剂10-15份;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加工而成:穿心莲5-10份,连翘5-10份,柴胡5-10份,艾叶5-10份,党参5-10份,黄芪5-10份,金银花5-10份,枸杞5-10份,板蓝根5-10份,鱼腥草5-10份。
[0007]进一步地,所述草鱼饵料按下述步骤加工而成:(1)制备免疫增强剂:将穿心莲、连翘、柴胡、艾叶、党参、黄芪、金银花、枸杞、板蓝根和鱼腥草粉碎、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水煎煮,然后过滤去除残渣,滤液真空浓缩至含水量50%以下并经冷冻或喷雾干燥得免疫增强剂;(2)将麦芽糊精、鱼粉、蚯蚓粉、面包酵母自溶粉、米糠多肽、复合维生素和步骤(1)的免疫增强剂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润湿,经造粒干燥获得颗粒型草鱼高密度养殖的饵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面包酵母自溶粉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不低于1.2%,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含量不低于0.5%,面包酵母自溶粉的总氮含量≥8.0%。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中使用了新型的饵料,饵料中的免疫增强剂采用纯中药提取物,具有预防、保健、治疗和调节草鱼免疫功能的多种功效,是替代抗生素药物防治草鱼生病的有效饵料,其主要从两个方面改善或防治:首先:选用穿心莲、连翘、柴胡、艾叶、党参、黄芪、金银花、枸杞、板蓝根和金银花,这些原料具有解毒、杀菌止痛、消炎、补血、增强免疫机理等功效,将其提取出获得浸粉,替代抗生素,草鱼吸收利用率高;(2)鱼粉、蚯蚓粉、面包酵母自溶粉和米糠多肽混合,营养丰富,适口性和诱食性高,其含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吸收利用率高,代谢废物少,不易污染养殖池水质,与复合维生素一起为草鱼补充营养,增强草鱼的体质,进一步提高其免疫力;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协同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饵料适口性好,吸收利用率高,可以有效的增强草鱼的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1]实施例1:一种内循环高密度草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池塘:建设若干个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长方形养殖池,远离污染、排灌方便,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养殖池组,各个养殖池内设置增氧设备,养殖池的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水深为1m,淤泥厚度为0.15m,水温为16
°
C,透明度控制为20cm,初期盐度为2%,在养殖前,对各个养殖池进行消毒,消毒后开启进水口和出水口,使池水在养殖池内冲洗多
次;(2)池塘增氧:外塘养殖区配备2台以上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养殖池内配备3台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另配1台2.3千瓦的罗茨鼓风机用于养殖池内增氧;(3)放鱼苗:开启增氧机,水体溶氧达到5mg/L,然后投入草鱼进行养殖,选择0.5kg的鱼种,鱼种为整齐、均匀、无病害的苗种,于2月前后开始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2尾/平方米,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氧控制在6mg/L,饵料补给前后半小时水体溶氧控制在10mg/L;(4)喂养管理:在养殖周期中,加入水质改良剂以使水质呈浅绿色,透明度控制为30cm,每天下午增氧2h,适时向养殖池内加注新水,每隔3天加注1次新水,加注量为原有水量的3%,每隔15-20天用EM生物菌制剂全池泼洒1次,投喂颗粒草鱼饵料,鱼苗放养第1个月间,每天投喂2次草鱼饵料,日投喂量为鱼苗总重的2%,放养第2个月间,每个月彻底换一次水;(5)水草管理:在养殖池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升高水位淹没黑麦草,供草鱼食用;(6)成品捕捞:在6月底,将草鱼捕捞上市。
[0012]本实施例中:所述草鱼饵料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加工而成:麦芽糊精12份;鱼粉25份;蚯蚓粉35份;面包酵母自溶粉8份;米糠多肽5份;复合维生素0.5份;免疫增强剂10份;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加工而成:穿心莲5份,连翘5份,柴胡5份,艾叶5份,党参5份,黄芪5份,金银花5份,枸杞5份,板蓝根5份,鱼腥草5份。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草鱼饵料按下述步骤加工而成:(1)制备免疫增强剂:将穿心莲、连翘、柴胡、艾叶、党参、黄芪、金银花、枸杞、板蓝根和鱼腥草粉碎、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水煎煮,然后过滤去除残渣,滤液真空浓缩至含水量50%以下并经冷冻或喷雾干燥得免疫增强剂;(2)将麦芽糊精、鱼粉、蚯蚓粉、面包酵母自溶粉、米糠多肽、复合维生素和步骤(1)的免疫增强剂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润湿,经造粒干燥获得颗粒型草鱼高密度养殖的饵料。
[0014]实施例2:一种内循环高密度草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池塘:建设若干个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长方形养殖池,远离污染、排灌方便,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养殖池组,各个养殖池内设置增氧设备,养殖池的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水深为1m,淤泥厚度为0.15m,水温为16
°
C,透明度控制为20cm,初期盐度为2%,在养殖前,对各个养殖池进行消毒,消毒后开启进水口和出水口,使池水在养殖池内冲洗多次;(2)池塘增氧:外塘养殖区配备2台以上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养殖池内配备3台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另配1台2.3千瓦的罗茨鼓风机用于养殖池内增氧;(3)放鱼苗:开启增氧机,水体溶氧达到5mg/L,然后投入草鱼进行养殖,选择0.5kg的鱼种,鱼种为整齐、均匀、无病害的苗种,于2月前后开始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2尾/平方米,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氧控制在6mg/L,饵料补给前后半小时水体溶氧控制在10mg/L;(4)喂养管理:在养殖周期中,加入水质改良剂以使水质呈浅绿色,透明度控制为30cm,每天下午增氧2h,适时向养殖池内加注新水,每隔3天加注1次新水,加注量为原有水量的3%,每隔15-20天用EM生物菌制剂全池泼洒1次,投喂颗粒草鱼饵料,鱼苗放养第1个月间,每天投喂2次草鱼饵料,日投喂量为鱼苗总重的2%,放养第2个月间,每个月彻底换一次水;(5)水草管理:在养殖池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升高水位淹没黑麦草,
供草鱼食用;(6)成品捕捞:在6月底,将草鱼捕捞上市。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草鱼饵料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加工而成:麦芽糊精20份;鱼粉30份;蚯蚓粉50份;面包酵母自溶粉10份;米糠多肽10份;复合维生素1份;免疫增强剂15份;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高密度草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池塘:建设若干个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长方形养殖池,远离污染、排灌方便,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养殖池组,各个养殖池内设置增氧设备,养殖池的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水深为1-1.5m,淤泥厚度为0.15-0.2m,水温为16-21
°
C,透明度控制为20-35cm,初期盐度为2-3%,在养殖前,对各个养殖池进行消毒,消毒后开启进水口和出水口,使池水在养殖池内冲洗多次;(2)池塘增氧:外塘养殖区配备2台以上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养殖池内配备3台2.3千瓦的气提推水增氧机,另配1台2.3千瓦的罗茨鼓风机用于养殖池内增氧;(3)放鱼苗:开启增氧机,水体溶氧达到5mg/L,然后投入草鱼进行养殖,选择0.5-1.5kg的鱼种,鱼种为整齐、均匀、无病害的苗种,于2月前后开始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2-3尾/平方米,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氧控制在6-8mg/L,饵料补给前后半小时水体溶氧控制在10-12mg/L;(4)喂养管理:在养殖周期中,加入水质改良剂以使水质呈浅绿色,透明度控制为30-35cm,每天下午增氧2-3h,适时向养殖池内加注新水,每隔3-5天加注1次新水,加注量为原有水量的3-4%,每隔15-20天用EM生物菌制剂全池泼洒1次,投喂颗粒草鱼饵料,鱼苗放养第1-3个月间,每天投喂2次草鱼饵料,日投喂量为鱼苗总重的2-8%,放养第2-6个月间,每个月彻底换一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扬张锋王廷国
申请(专利权)人:湄潭县国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