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918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在大棚内搭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鳝(Monopterus albus)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网箱养殖、池塘养鳝、大棚养殖等模式在全国各地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是,黄鳝养殖至今还没有摆脱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活率较低、成品鳝品质较差和养殖风险较高的局面。
[0003]稻鳝共作模式属于生态养殖模式,可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吃食活饵的黄鳝品质好,并且可提高稻米品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粮田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稻鳝共作模式至今发展缓慢,稻田养鳝面积极少,仅在浙江、湖北、江苏、上海、安徽等地有零星的养殖,包括稻鳝共作、稻鳝蛙共作、稻鳝鳅共作等几种模式,绝大部分仍停留在生产经验的水平上,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稻鳝共作存在生产周期长(从幼苗到100克/尾以上的商品鳝需要2-3年)、产量低(低于25公斤/亩)和效益不高(2000元/亩)等问题。
[0004]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稻鳝共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在大棚内搭建3-5层立体养殖池,利用循环水养殖黄鳝4-6个月;将黄鳝投放到稻田进行养殖;其中黄鳝投放稻田的规格为100-300克/尾,投放密度为50-250公斤/亩;
[0007]其中按照稻田面积:大棚面积=500-1000:1的比例建双层塑料连栋大棚,每个大棚面积3-10亩,大棚上面有外遮阳网,遮阳率40%—80%;
[0008]其中3-5层立体养殖池用钢铁、镀锌管或者木支架固定成型,每层养殖池用穿孔式帆布水池做成,每层帆布水池30-40厘米高,宽度1-2米,长度5-10米,帆布水池上面留20-40厘米操作空间;每层帆布水池内放水深20-25厘米,放置塑料鱼巢,每层单独配套循环水过滤系统,进行高密度循环水黄鳝养殖;
[0009]其中养殖池内苗种的放养密度为10-25公斤/平方米,苗种规格为5-20克/尾,放养前养殖池用噬弧菌消毒10-20分钟;
[0010]其中稻田养殖黄鳝中,将立体养殖池养成的黄鳝投放到稻田里,规格为100-300克/尾,投放密度为50-250公斤/亩,同时每亩投放25-50公斤田螺作为活饵,稻田养殖黄鳝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
[0011]具体的说,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建双层塑料连栋大棚:选择交通方便和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稻田面积:大棚面积比例为500-1000:1,每个大棚面积3-10亩,大棚上面有外遮阳网,遮阳率40%-80%;
[0013]2)在大棚内利用循环水养殖黄鳝:在塑料大棚内搭建3-5层立体养殖池,用钢铁、
镀锌管或者木支架固定成型,每层养殖池用穿孔式帆布水池(主要采用PVC涂塑布制作)做成,每层帆布水池30-40厘米高,宽度1-2米,长度5-10米,帆布水池上面留20-40厘米操作空间;每层帆布水池内放水20-25厘米,放置塑料鱼巢,6月之前选择连续天晴3天以上时间放养黄鳝苗种,苗种放养密度为10-25公斤/平方米,苗种规格为5-20克/尾,放养前用噬弧菌消毒10-20分钟;每层单独配套循环水过滤系统,进行高密度循环水黄鳝养殖;
[0014]3)稻田养殖黄鳝:6月上旬-7月下旬天气晴好时投放大棚循环水养成的大规格黄鳝,规格为100-300克/尾,投放密度为50-250公斤/亩,同时每亩投放25-50公斤田螺作为活饵;稻田养殖黄鳝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大雨天做好防洪、防逃工作,10-11月笼捕黄鳝。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是利用塑料大棚立体循环水高密度养殖黄鳝,突破传统的黄鳝养殖只能6-7月投放野生苗种的瓶颈制约,可在6月前在大棚开始苗种的培育,在大棚内4-6个月将黄鳝幼苗养成大规格鳝,每年6-7月将大规格鳝放牧于稻田,10-11月捕获黄鳝,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每亩利润在5000元以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可控式稻鳝共作方法还可提高稻米品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吃食活饵和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黄鳝品质好,完全摆脱“黄鳝吃避孕药”的谣传,并且其经济效益较高,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粮田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具有清晰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实施地点: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20]1)建双层塑料连栋大棚:选择交通方便和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稻田面积:大棚面积比例为500:1,大棚面积5亩,大棚上面有外遮阳网,遮阳率60%。
[0021]2)在大棚内利用循环水养殖黄鳝:在塑料大棚内搭建3层立体养殖池,用镀锌管固定成型,每层养殖池用穿孔式帆布水池(主要采用PVC涂塑布制作)做成,每层帆布水池35厘米高,宽度1米,长度6米,帆布水池上面留30厘米操作空间。每层帆布水池内放水25厘米,放置塑料鱼巢,3月中旬选择连续天晴3天时间放养黄鳝苗种(来自当地捕捞的野生黄鳝),苗种放养密度为15公斤/平方米,苗种规格为10克/尾,放养前用噬弧菌消毒10分钟。每层单独配套循环水过滤系统,进行高密度循环水黄鳝养殖。
[0022]3)稻田养殖黄鳝:7月下旬天气晴好时投放大棚循环水养成的大规格黄鳝,规格为150-250克/尾,投放密度为150公斤/亩,同时每亩投放20公斤田螺作为活饵。稻田养殖黄鳝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大雨天做好防洪、防逃工作,10月及时笼捕黄鳝。
[0023]经统计,每亩稻田平均捕捞黄鳝200公斤,每亩稻谷鲜重550公斤。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式稻鳝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在大棚内搭建3-5层立体养殖池,利用循环水养殖黄鳝4-6个月;将黄鳝投放到稻田进行养殖;其中黄鳝投放稻田的规格为100-300克/尾,投放密度为50-250公斤/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稻鳝共作方法,其中稻田面积与大棚面积的比例为500-1000:1,每个大棚面积3-10亩,大棚上面有外遮阳网,遮阳率40%—80%;其中3-5层立体养殖池用钢铁、镀锌管或者木支架固定成型,每层养殖池用穿孔式帆布水池做成,每层帆布水池30-40厘米高,宽度1-2米,长度5-10米,帆布水池上面留20-40厘米操作空间;每层帆布水池内放水深20-25厘米,放置塑料鱼巢,每层单独配套循环水过滤系统,进行高密度循环水黄鳝养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稻鳝共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双层塑料连栋大棚:选择交通方便和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设双层塑料连栋大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宗吴书俊吕巍巍袁泉孙小淋黄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善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