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829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丝瓜植物纤维为基体材料,接枝聚氨基酸大分子并复合酸性氨基酸;通过聚氨基酸大分子与细菌中带负电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抗菌,抗菌持久,且聚氨基酸大分子不会析出而进入细胞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瓜络抗菌敷料吸收伤口渗液能力强,吸收渗液后逐渐释放酸性氨基酸,降低伤口组织周围微环境的pH值,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敷料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受损时常用伤口敷料覆盖,保护受损创面,防止细菌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微环境。皮肤伤口愈合的快慢不仅与受损组织损伤情况、病人身体体质相关,更重要的是避免伤口被细菌感染,一旦伤口发生感染,会出现慢性溃疡和炎症等现象,大大减缓了伤口愈合的速度,增加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赋予伤口敷料抗菌性能是解决伤口感染、维护伤口微环境和促进伤口感染的有效途径。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临床医护工作的增加以及慢性溃疡性伤口的增多,抗菌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0003]当前,抗菌医用敷料主要通过在敷料基材上负载抗生素、抗菌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阳离子抗菌剂(壳聚糖、季铵盐等)来赋予敷料抗菌性能。例如中国专利CN109528392A通过负载抗生素(庆大霉素),来赋予敷料抗菌性能,然而使用抗生素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不合适慢性伤口。再如中国专利CN 111658816A和CN108686252A,分别负载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颗粒实现抗菌。虽然纳米银、氧化锌类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但其比表面积小,生物毒性较大,各国也出台了相关法规来规范甚至限制其在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再如中国专利CN 108498853A改性聚多糖,获得含季铵盐结构的聚合物来实现抗菌,季铵盐毒性较大,生物相容性差。此外,伤口敷料除了抗菌性能,还需要良好的吸收渗液的能力,避免伤口渗液在伤口附近长时间积聚,导致伤口脓化。现有敷料所用材料基材主要以医用无纺布或医用聚氨酯泡沫为主,吸收液体能力均较差。
[0004]因此,现有技术难以提供一种兼顾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同时有效吸收伤口渗液,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微环境的抗菌医用敷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丝瓜植物纤维为基体材料,接枝聚氨基酸大分子并复合酸性氨基酸,通过聚氨基酸大分子与细菌中带负电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抗菌,抗菌持久,且聚氨基酸大分子不会析出而进入细胞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瓜络抗菌敷料吸收伤口渗液能力强,吸收渗液后逐渐释放酸性氨基酸,降低伤口组织周围微环境的pH值,加快愈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将丝瓜络置于pH为6.0~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丝瓜络的质量浓度为 190~230g/L,粉碎打浆30~60min;然后加入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以后简称:TEMPO)和NaClO,加热至50~80℃反应20~40min,然后加入NaClO2,继续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加入2~5倍反应溶液体积的无水乙醇终止反应,过滤、清洗不溶物并烘干,得到丝瓜络纤维素;
[0009]S2、取步骤S1得到的丝瓜络纤维素,加入到0.01~0.10mol/L高碘酸钠溶液中,丝瓜络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8~12g/L,将溶液加热至35~55℃,避光反应4-1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0~8℃,过滤、清洗不溶物并冷冻干燥,得到改性丝瓜络纤维素;
[0010]S3、取步骤S2得到的改性丝瓜络纤维素和聚氨基酸大分子,加入到DMSO(二甲基亚砜的简称)水溶液中,所述改性丝瓜络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40-60g/L,加热至40℃下反应2~10h;然后再加入酸性氨基酸水溶液继续反应1~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过滤、清洗不溶物并冷冻干燥,得到抗菌丝瓜络纤维素;
[0011]S4、将步骤S3得到的抗菌丝瓜络纤维素与防粘连网膜复合,形成丝瓜络抗菌吸水层,将吸水层与离型纸、粘贴层进行复合分切,在敷料制贴机上制贴成片,获得聚氨基酸改性的丝瓜络抗菌敷料。
[0012]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复合,浓度为0.05~0.06mol/L,用氢氧化钠调节pH为6.0~7.0。
[001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TEMPO与丝瓜络的质量比为0.02:1~0.04:1;所述NaClO 与丝瓜络的质量比为0.2:1~0.4:1,所述NaClO2与丝瓜络的质量比为0.0008~0.0012: 1。
[0014]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聚氨基酸大分子为如下式(Ⅰ)中的结构:
[0015][0016]简写为R-[(M)
m-(N)
n
]z

[0017]式(Ⅰ)中,R为以下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18][0019]式(Ⅰ)中,R1为以下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20][0021]式(Ⅰ)中,R2为以下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22][0023]式(Ⅰ)中,m和n分别为聚氨基酸重复单元M和重复单元N的重复单元数;z 为(M)m-(N)n的重复单元数;m、n、z均为正整数,m=5-10000,n=0-1000,z=1-100;“*”为R、R1、R2与其相邻基团的化学键合点。
[0024]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改性丝瓜络纤维素和聚氨基酸大分子质量比为1:1~1:4。
[0025]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酸性氨基酸水溶液体积为DMSO水溶液的1~5倍。
[0026]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酸性氨基酸水溶液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氨基酸复合的溶液,溶液中酸性氨基酸质量为聚氨基酸大分子质量的2~10倍。
[0027]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防粘连网膜为合成塑料PU、PE、PVC薄膜,离型纸为硅油纸,粘贴层为涂胶无纺布、涂胶水刺布或涂胶热轧布中的一种。
[0028]本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
[0029]如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抗菌丝瓜络纤维素疏松多孔,粒径分布均一,不易团聚,吸水性良好,在30 s内可吸收不少于自身重量10倍的液体,制成的敷料可以迅速吸收伤口渗液,,避免伤口渗液积聚导致脓化加重,且敷料与组织无黏连作用,揭开敷料后对组织无二次损伤。
[0032]2)丝瓜络表面化学键合有聚氨基酸大分子,且聚氨基酸大分子又进一步与酸性氨基酸复合,当丝瓜络吸收伤口渗液(呈碱性)后,逐渐释放酸性氨基酸,降低伤口渗液pH值,从而降低伤口组织周围微环境的pH值,促进伤口愈合。
[0033]3)丝瓜络表面化学键合有聚氨基酸大分子,通过聚氨基酸大分子与细菌中带负电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抗菌,抗菌持久,且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丝瓜络抗菌敷料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大于 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丝瓜络置于pH为6.0~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丝瓜络的质量浓度为190~230g/L,粉碎打浆30~60min;然后加入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和NaClO,加热至50~80℃反应20~40min,然后加入NaClO2,继续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加入2~5倍反应溶液体积的无水乙醇终止反应,过滤、清洗不溶物并烘干,得到丝瓜络纤维素;S2、取步骤S1得到的丝瓜络纤维素,加入到0.01~0.10mol/L高碘酸钠溶液中,丝瓜络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8~12g/L,将溶液加热至35~55℃,避光反应4-1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0~8℃,过滤、清洗不溶物并冷冻干燥,得到改性丝瓜络纤维素;S3、取步骤S2得到的改性丝瓜络纤维素和聚氨基酸大分子,加入到DMSO水溶液中,改性丝瓜络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40-60g/L,加热至40℃下反应2~10h;然后再加入酸性氨基酸水溶液继续反应1~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过滤、清洗不溶物并冷冻干燥,得到抗菌丝瓜络纤维素;S4、将步骤S3得到的抗菌丝瓜络纤维素与防粘连网膜复合,形成丝瓜络抗菌吸水层,将吸水层与离型纸、粘贴层进行复合分切,在敷料制贴机上制贴成片,获得聚氨基酸改性的丝瓜络抗菌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复合,浓度为0.05~0.06mol/L,用氢氧化钠调节pH为6.0~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丝瓜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之猛林香云闫茹肖启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度博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