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2825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导体材料层、XLPE绝缘层、金属屏蔽层、绕包内衬层和阻燃外护套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正反绞合作为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层;S2.在所述导体材料层表面用挤出设备拉出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作为XLPE绝缘层;S3.在所述XLPE绝缘层外面缠绕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必然会产生损耗,从而引起发热,电缆温度升高,因此电缆的敷设需要考虑到电缆的散热问题,保证电缆在运行中不会因超温导致绝缘老化加速,电缆寿命缩短,甚至电缆立刻破坏。且影响电缆温度场的因素复杂多变,电缆的载流量也很难准确地确定。
[0003]特别是高速铁路电缆和海底电缆,由于其大长度的制造、长距离和宽间距的敷设方式以及金属护层无法实现分段或交叉互联接地,给电缆金属护层造成了极大的环流损耗,而铁磁性材料制造的恺装层结构又使其产生了极大的涡流损耗,如此巨大的损耗,尽管在敷设于散热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其导体温度仍然较高,严重制约电缆的载流量。因此,对于长距离传输电力电缆来说,如何降低其传输损耗成为高速铁路电缆和海底电缆发展的一个难题。
[0004]综上所述,亟需研究一种具有低损耗、能适用于长距离传输的电力电缆,以应用于高速铁路和海底电缆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该电缆具有低电阻损耗、低介质损耗和低护套损耗等特性。
[0006]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该法制造的电缆可解决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电缆损耗高的问题。
[0007]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在高速铁路电缆和/或海底电缆中的应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导体材料层、XLPE绝缘层、金属屏蔽层、绕包内衬层和阻燃外护套层。
[0010]所述导体材料层由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正反绞合制成。
[0011]所述XLPE绝缘层由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制成。
[0012]所述绕包内衬层由改性聚四氟丙烯制成。
[0013]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采用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正反绞合作为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层;
[0015]S2.在所述导体材料层表面用挤出设备拉出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作为XLPE绝缘层;
[0016]S3.在所述XLPE绝缘层外面缠绕Al-Si合金扁带作为金属屏蔽层;
[0017]S4.在所述金属屏蔽层外围挤出一层改性聚四氟丙烯作为绕包内衬层;
[0018]S5.在所述绕包内衬层外围挤出一层聚四氟丙烯作为阻燃外护套层,形成最终产
品。
[0019]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包括以下原料:
[0020][0021]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合金熔炼:将原料按照配比,对Cu、Ag和CuCe中间合金进行配料并加热到1580~1620℃进行熔炼,待其充分熔化后按质量比2:1:1加入CuCr、CuTi中间合金和单质W,升温到1960~2010℃进行充分熔炼直至完全熔化,获得熔炼合金液;
[0023]S2.连铸连轧:控制浇铸温度为1890~1920℃,拉速为4.1~4.8m/min,将S1熔炼合金液浇铸成合金杆;随后进行连续轧制,经粗轧和精轧机组轧制,期间布置穿水冷却装置,开轧温度控制在1250~1280℃,进精轧温度控制在1080~1130℃,同时保证精轧总减面率≥60%,获得合金线;
[0024]S3.压力加工:将S2中获得的合金线牵引入拉丝模,进行拉丝处理,拉丝变形率为60~75%,拉丝温度为410~450℃,获得合金丝。
[0025]S4.性能热处理:将S3压力加工后的合金丝牵引入性能热处理组合炉中,先进入电感热处理隧道炉,温度880~960℃,时间50~70min;随后进入淬火槽进行快速冷却后得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
[0026]所述淬火槽快速冷却的速度为5~8℃/s。
[0027]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的丝表晶界处形成连续分布的Cu
51
Ag
14
Ce7合金相,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的晶界周围弥散分布大量Cr2TiW合金相。
[0028]所述XLPE绝缘层用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将聚乙烯单体以气相引入聚合釜,聚乙烯单体是持续加入,加入的流量为180~190mL/min,加入的时间为8~14min,调节釜内温度至32~38℃,然后加入5~10g/L的硫代硫酸钠,开始进行聚合反应;
[0030]S2,聚合反应过程中,不断补加聚乙烯单体和纳米硫化锰,补加的聚乙烯单体为气相,补加的聚乙烯单体是持续加入,加入的流量为55~67mL/min;补加的纳米硫化锰为固相,补加的纳米硫化锰是持续加入,加入的流量为5~11mg/min,保持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79~0.88MPa,保持聚合反应的时间为3~4h,随后用机械搅拌凝聚,再经水洗、干燥,即得孔径为50~80微米的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
[0031]所述绕包内衬层用改性聚四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S1.将四氟乙烯单体和六氟丙烯单体以体积比4.5:1.2的混合气相引入聚合釜,四氟乙烯单体和六氟丙烯单体均是持续加入,四氟乙烯单体加入的流量为180~220mL/min,加入的时间为12~18min,调节釜内温度至33~38℃,然后加入8~10g/L的偏重亚硫酸钠,开始进行聚合反应;
[0033]S2.聚合反应过程中不断持续补加气相的四氟乙烯单体、气相的六氟丙烯单体和
固相的碳酸镁晶须,补加的四氟乙烯单体的流量为60~70mL/min;补加的六氟丙烯单体的流量为100~108mL/min;补加的固相的碳酸镁晶须为1.2~1.8mg/min,晶须长度为10~30nm;保持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77~0.82MPa,保持聚合反应的时间为90~100min,聚合后所得到的分散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为440~460g/L,并调节温度到25~35℃,用机械搅拌凝聚后,经水洗、干燥,即得改性聚四氟丙烯。
[0034]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在高速铁路电缆和/或海底电缆中的应用。
[003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1.低电阻损耗:本专利技术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通过Ag、Ce和W的成分设计,在熔炼及后继的连铸连轧过程中,与Cu不产生作用的W优先在晶界处凝固,造成晶界处缺陷能增加,促进晶界处析出大块Cu
51
Ag
14
Ce7合金相。该相在随后的压力加工过程中,被拉拔力沿拉拔方向拉长并彼此贯通,形成连续分布状态。由于Cu
51
Ag
14
Ce7合金相属于多电子层相,具有较多的自由电子,其连续分布于合金晶界处对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有着大幅度增强效果,大幅度降低体系的电阻,使得导体材料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因电阻而引起的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导体材料层、XLPE绝缘层、金属屏蔽层、绕包内衬层和阻燃外护套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材料层由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正反绞合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XLPE绝缘层由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内衬层由改性聚四氟丙烯制成。5.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正反绞合作为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层;S2.在所述导体材料层表面用挤出设备拉出微孔改性交联聚乙烯作为XLPE绝缘层;S3.在所述XLPE绝缘层外面缠绕Al-Si合金扁带作为金属屏蔽层;S4.在所述金属屏蔽层外围挤出一层改性聚四氟丙烯作为绕包内衬层;S5.在所述绕包内衬层外围挤出一层聚四氟丙烯作为阻燃外护套层,形成最终产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包括以下原料:所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合金熔炼:将原料按照配比,对Cu、Ag和CuCe中间合金进行配料并加热到1580~1620℃进行熔炼,待其充分熔化后按质量比2:1:1加入CuCr、CuTi中间合金和单质W,升温到1960~2010℃进行充分熔炼直至完全熔化,获得熔炼合金液;S2.连铸连轧:控制浇铸温度为1890~1920℃,拉速为4.1~4.8m/min,将S1熔炼合金液浇铸成合金杆;随后进行连续轧制,经粗轧和精轧机组轧制,期间布置穿水冷却装置,开轧温度控制在1250~1280℃,进精轧温度控制在1080~1130℃,同时保证精轧总减面率≥60%,获得合金线;S3.压力加工:将S2中获得的合金线牵引入拉丝模,进行拉丝处理,拉丝变形率为60~75%,拉丝温度为410~450℃,获得合金丝。S4.性能热处理:将S3压力加工后的合金丝牵引入性能热处理组合炉中,先进入电感热处理隧道炉,温度880~960℃,时间50~70min;随后进入淬火槽进行快速冷却后得到高强低损导体材料丝。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巨佳王章忠胡亮闫晨于皓刘欢李旋李华冠强新发吴萌刘敏敏陈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