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10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所述坐凳本体包括凳座、凳身一和凳面,所述凳身一设置在凳座和凳面之间,且凳身一的横截面由凳座指向凳面逐渐减小,所述凳座与凳面的形状一致、且均包括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所述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一体成型,且凹面一与凹面二对称布置,所述凸面一和凸面二形状一致、且凸面一尺寸大于凸面二尺寸;所述凳面包括固定面和活动面,所述活动面通过升降装置可升降式设置在凳身一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低头打盹易造成颈椎不适的问题。中存在的低头打盹易造成颈椎不适的问题。中存在的低头打盹易造成颈椎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


[0001]本技术涉及休闲坐凳
,具体涉及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

技术介绍

[0002]休息坐凳一般是公园、银行、医院、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配备的可供人群休息和等候的设施,目前现有的椅凳多是只能提供坐、靠的功能,多数人群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容易在交通工具(地铁、公交)内打盹,打盹时易出现低头的情况,时间久了会造成颈椎不适,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低头打盹易造成颈椎不适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所述坐凳本体包括凳座、凳身一和凳面,所述凳身一设置在凳座和凳面之间,且凳身一的横截面由凳座指向凳面逐渐减小,所述凳座与凳面的形状一致、且均包括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所述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一体成型,且凹面一与凹面二对称布置,所述凸面一和凸面二形状一致、且凸面一尺寸大于凸面二尺寸;所述凳面包括固定面和活动面,所述活动面通过升降装置可升降式设置在凳身一上。
[0006]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活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活动面通过支撑杆与升降装置相连,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活动面下方的中心位置。
[0007]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活动面的下方设置有凳身二,所述凳身二的横截面与活动面相同,所述活动面通过凳身二与升降装置相连。
[0008]更进一步地方案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按压块、凸块和凹槽,所述支撑杆上沿其杆长方向等距设置有各凸块,所述凳身一内设置有与凸块相适配使用的凹槽,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与凳身一内底面相连,第一弹簧的轴向与支撑杆的轴向一致,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一分为二且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块,两按压块沿第二弹簧的轴向可滑动式设置。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利用可升降的凳面为使用者提供前侧支撑,能够为休息或等候的人群提供较为舒适的就坐环境,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低头打盹易造成颈椎不适的问题,同时利用升降装置,能够对活动面的上升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最后凳身上下面化圆为曲,侧面内凹,便于大腿面与凳侧面契合,提高使用舒适度和与人体的贴合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所述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所述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凳座;2.凳身一;21.凹槽;3.凳面;31.凸面一;32.凹面一;33.凸面二;34.凹面二;35.活动面;36.固定面;37.容纳槽;4.凳身二;41.凸块;42.按压块;5.支撑杆;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5]实施例1
[0016]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示,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坐凳本体包括凳座1、凳身一2和凳面3,凳身一2设置在凳座1和凳面3之间,且凳身一2的横截面由凳座1指向凳面3逐渐减小,凳座1与凳面3的形状一致、且均包括凸面一31、凹面一32、凸面二33和凹面二34,凸面一31、凹面一32、凸面二33和凹面二34一体成型,且凹面一32与凹面二34对称布置,凸面一31和凸面二33形状一致、且凸面一31尺寸大于凸面二33尺寸;凳面3包括固定面36和活动面35,活动面35通过升降装置可升降式设置在凳身一2上;活动面35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5,活动面35通过支撑杆5与升降装置相连,支撑杆5设置在活动面35下方的中心位置;凳面上与活动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用于容纳活动面的容纳槽37,这样可使下降的活动面与固定面保持同一平面,即当活动面不上升时,凳面平整。
[0017]如图3所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按压块42、凸块41和凹槽21,支撑杆5上沿其杆长方向等距设置有各凸块41,凳身一2内设置有与凸块41相适配使用的凹槽21,支撑杆5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6与凳身一2内底面相连,第一弹簧6的轴向与支撑杆5的轴向一致,支撑杆5的顶端一分为二且通过第二弹簧7相连,第二弹簧7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块42,两按压块42沿第二弹簧7的轴向可滑动式设置。使用时按压两按压块,带动支撑杆向内移动,凸块脱离凹槽,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支撑杆带动活动面向上移动,可卡设在不同位置的凹槽内,下移时,按压两按压块,使凸块脱离凹槽,向下按动即可。
[0018]实施例2
[0019]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2示,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坐凳本体包括凳座1、凳身一2和凳面3,凳身一2设置在凳座1和凳面3之间,且凳身一2的横截面由凳座1指向凳面3逐渐减小,凳座1与凳面3的形状一致、且均包括凸面一31、凹面一32、凸面二33和凹面二34,凸面一31、凹面一32、凸面二33和凹面二34一体成型,且凹面一32与凹面二34对称布置,凸面一31和凸面二33形状一致、且凸面一31尺寸大于凸面二33尺寸;凳面3包括固定面36和活动面35,活动面35通过升降装置可升降式设置在凳身一2上;活动面35的下方设置有凳身二4,凳身二4的横截面与活动面35相同,活动面35通过凳身二4与升降装置相连。
[0020]如图3所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按压块42、凸块41和凹槽21,支撑杆5上沿其杆长方向等距设置有各凸块41,凳身一2内设置有与凸块41相适配使用的凹槽21,支撑杆5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6与凳身一2内底面相连,第一弹簧6的轴向与支撑杆5的轴
向一致,支撑杆5的顶端一分为二且通过第二弹簧7相连,第二弹簧7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块42,两按压块42沿第二弹簧7的轴向可滑动式设置。使用时按压两按压块,带动支撑杆向内移动,凸块脱离凹槽,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支撑杆带动活动面向上移动,可卡设在不同位置的凹槽内,下移时,按压两按压块,使凸块脱离凹槽,向下按动即可。
[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本体包括凳座、凳身一和凳面,所述凳身一设置在凳座和凳面之间,且凳身一的横截面由凳座指向凳面逐渐减小,所述凳座与凳面的形状一致、且均包括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所述凸面一、凹面一、凸面二和凹面二一体成型,且凹面一与凹面二对称布置,所述凸面一和凸面二形状一致、且凸面一尺寸大于凸面二尺寸;所述凳面包括固定面和活动面,所述活动面通过升降装置可升降式设置在凳身一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凳面可升降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活动面通过支撑杆与升降装置相连,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活动面下方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星曾文翘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