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昌发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80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属于牛樟芝培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配制;密环菌的分离提纯;蜜环菌原液的制备;牛樟芝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牛樟芝子实体培养基的制备:将已脱水10%的栎树锯成20cm长木段,然后劈成小块,用铁圈扎捆,并用铁丝捆紧,再在外面套上聚丙稀袋,高压灭菌后冷却,然后无菌接入密环菌原种,置于室内培养,当密环菌菌索长到聚丙稀袋的袋底时,再在无菌室内接入牛樟芝原种,继续培养,直至长出牛樟芝子实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熟料短椴木栽培,并采用密环菌培养,让密环菌将木质分解而利于牛樟芝菌生长,加速了牛樟芝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牛樟芝的生长周期。缩短了牛樟芝的生长周期。缩短了牛樟芝的生长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牛樟芝培育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菌类,只生长在中国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牛樟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野生牛樟芝极其稀少,但因牛樟芝中含有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促进血小板凝集等多种功效,近年来,不少科研人员已举力研究牛樟芝的人工栽培。然而牛樟芝子实体生长很慢,周期太长,因而成本造价太高且只能成年老树,资源太少,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大的需求。
[0003]为解决牛樟树资源短缺,子实体产生周期太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小枝块椴木熟料袋装速生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0008]以马铃薯、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酵母粉、维生素B1为原料,加水配制,得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0009]S2、密环菌的分离提纯
[0010]选择皮棕红、尖端嫩白、海绵体粗而白的菌索,将其放入0.1%的升汞水中浸泡1min,取出按干,再用75%酒精棉消毒后去其外皮,得到白色海绵体;将白色海绵体放在消过毒平板上,用无菌刀切成1cm长的小段,用无菌夹接入带有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将试管置于22℃恒温箱,直至长出新菌索,得到密环菌母种;
[0011]S3、蜜环菌原液的制备
[0012]将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和熟石膏粉混合,得到蜜环菌培养料;将马铃薯放入水中煮沸,过滤得到马铃薯水煮液;将蜜环菌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盖上棉塞,常压灭菌,冷却后无菌接入密环菌母种,并置于22℃恒温箱培养30-45d,直至长满菌丝,得到蜜环菌原种;
[0013]S4、牛樟芝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0014]将牛樟木屑或栎树木屑、麦麸、玉米粉、熟石膏粉和葡萄糖混合,得到牛樟芝培养料;将胡萝卜放入水中煮沸,过滤得到胡萝卜水煮液;将牛樟芝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盖上棉塞,高压灭菌,冷却后无菌接入牛樟芝母种,并置于26℃恒温箱中在散光环境下培养60d,
直至长满菌丝,得到牛樟芝原种。
[0015]S5、牛樟芝子实体培养基的制备
[0016]将已脱水10%的栎树锯成20cm长木段,然后劈成小块,用铁圈扎捆,并用铁丝捆紧,再在外面套上聚丙稀袋,高压灭菌后冷却至20℃,然后无菌接入密环菌原种,置于22-26℃室内培养40-50d,当密环菌菌索长到聚丙稀袋的袋底时,再在无菌室内接入牛樟芝原种,继续培养60d,直至长出牛樟芝子实体。
[0017]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1中,按照马铃薯200g;琼脂18g;葡萄糖20g;蛋白胨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g;酵母粉5g;维生素B10.1g;水 1000g进行配制,得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0018]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3中,按照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熟石膏粉=59:20:20:1的质量比,称取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和熟石膏粉,然后将其混匀,得到蜜环菌培养料。
[0019]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3中,按照马铃薯:水=1:1.5质量比,将马铃薯放入水中煮沸。
[0020]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3中,蜜环菌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时,倒入蜜环菌培养料以使蜜环菌培养料体积占培养瓶体积的3/5,然后将马铃薯水煮液加入瓶中,待蜜环菌培养料吸水饱和后,再加马铃薯水煮液以使水面高出蜜环菌培养料顶面1cm。
[0021]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4中,按照牛樟木屑或栎树木屑:麦麸:玉米粉:熟石膏粉:葡萄糖=78:10:10:1:1的质量比,称取牛樟木屑或栎树木屑:麦麸:玉米粉:熟石膏粉:葡萄糖,然后将其混匀,得到牛樟芝培养料。
[0022]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4中,按照胡萝卜:水=1:1.1质量比,将胡萝卜放入水中煮沸。
[0023]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4中,蜜环菌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时,倒入蜜环菌培养料以使牛樟芝培养料体积占培养瓶体积的3/5,然后将胡萝卜水煮液加入瓶中,待牛樟芝培养料吸水饱和后,再加胡萝卜水煮液以使水面高出牛樟芝培养料顶面1cm。
[0024]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5中,牛樟芝子实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室内温度为75-85℃,散射光强度为300lx。
[0025]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5中,牛樟芝子实体培养过程中,牛樟芝子实体要定时采收。
[002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特点:
[0027]1.熟料短椴木栽培,并采用密环菌培养,让密环菌将木质分解而利于牛樟芝菌生长,加速了牛樟芝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牛樟芝的生长周期。
[0028]2.用短椴木熟料栽培,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也缓解了牛樟树大树稀缺的矛盾。
[0029]3.用短椴木熟料栽培,有力的控制了其他杂菌的污染,提高了产量。
[0030]4.有利于工厂化栽培,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实施例1中的流程框图,主要用于体现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1: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AD)的配制
[0035]按照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8g;葡萄糖20g;蛋白胨5g;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1g;酵母粉5g;维生素B10.1g;水1000g;Ph自然进行配制,得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0036]配制时,先将清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滤去马铃薯残渣,然后加入葡萄糖、琼脂,熔化后,再将其余营养物质全部加入,然后分装试管并制成斜面。
[0037]S2、密环菌的分离提纯
[0038]选择皮棕红、尖端嫩白、海绵体粗而白的菌索,将其放入0.1%的升汞水中浸泡1min,取出按干,再用75%酒精棉消毒后去其外皮,得到白色海绵体。将白色海绵体放在消过毒平板上,用无菌刀切成1cm长的小段,用无菌夹接入带有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将试管置于22℃恒温箱,直至长出新菌索,得到密环菌母种。
[0039]S3、蜜环菌原液的制备
[0040]按照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熟石膏粉=59:20:20:1的质量比,称取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和熟石膏粉,然后将其混匀,得到蜜环菌培养料。按照马铃薯:水=1:1.5质量比,将马铃薯放入水中煮沸,过滤得到马铃薯水煮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配制以马铃薯、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酵母粉、维生素B1为原料,加水配制,得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S2、密环菌的分离提纯选择皮棕红、尖端嫩白、海绵体粗而白的菌索,将其放入0.1%的升汞水中浸泡1min,取出按干,再用75%酒精棉消毒后去其外皮,得到白色海绵体;将白色海绵体放在消过毒平板上,用无菌刀切成1cm长的小段,用无菌夹接入带有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将试管置于22℃恒温箱,直至长出新菌索,得到密环菌母种;S3、蜜环菌原液的制备将玉米粉、麦麸、扩叶杂木屑和熟石膏粉混合,得到蜜环菌培养料;将马铃薯放入水中煮沸,过滤得到马铃薯水煮液;将蜜环菌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盖上棉塞,常压灭菌,冷却后无菌接入密环菌母种,并置于22℃恒温箱培养30-45d,直至长满菌丝,得到蜜环菌原种;S4、牛樟芝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将牛樟木屑或栎树木屑、麦麸、玉米粉、熟石膏粉和葡萄糖混合,得到牛樟芝培养料;将胡萝卜放入水中煮沸,过滤得到胡萝卜水煮液;将牛樟芝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盖上棉塞,高压灭菌,冷却后无菌接入牛樟芝母种,并置于26℃恒温箱中在散光环境下培养60d,直至长满菌丝,得到牛樟芝原种;S5、牛樟芝子实体培养基的制备将已脱水10%的栎树锯成20cm长木段,然后劈成小块,用铁圈扎捆,并用铁丝捆紧,再在外面套上聚丙稀袋,高压灭菌后冷却至20℃,然后无菌接入密环菌原种,置于22-26℃室内培养40-50d,当密环菌菌索长到聚丙稀袋的袋底时,再在无菌室内接入牛樟芝原种,继续培养60d,直至长出牛樟芝子实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按照马铃薯200g;琼脂18g;葡萄糖20g;蛋白胨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g;酵母粉5g;维生素B10.1g;水1000g进行配制,得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昌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