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鼻罩,属于日常防护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它包括口罩主体、口罩挂带,口罩主体包括外罩层、内贴层和过滤层,外罩层、过滤层、内贴层从四周固定连接,在外罩层、过滤层与内贴层的底部中央形成呈弧面形的托下巴部;内贴层由各自独立、互相不连成一体的左内贴层和右内贴层组成,在左内贴层与右内贴层的毗邻处形成开口,且左内贴层、右内贴层与过滤层共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填芯过滤层,该填芯过滤层平铺安装在容置空间中;填芯过滤层为溶喷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托下巴部后可防口罩主体滑落;填芯过滤层用久失效后可予以置换全新的填芯过滤层,使口罩主体实现可重复使用性。主体实现可重复使用性。主体实现可重复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鼻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口鼻罩,属于日常防护卫生用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面上的口鼻罩其口罩主体通常为平面状或褶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致使口鼻罩从脸部不断地下滑,产生裸露出鼻子的不足;常规口罩主体的内层通常为整片结构,因此无法在口罩主体的内部再增设过滤结构,存在过滤效果单一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口罩主体下滑的口鼻罩。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且具有更强过滤作用的口鼻罩。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口鼻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分设在口罩主体上的口罩挂带,口罩主体包括外罩层、内贴层和位于这二者之间的过滤层,外罩层的四周与过滤层的四周及内贴层的四周固定连接,其特征是在外罩层、过滤层与内贴层的底部中央共同形成有可防止口罩主体下滑的托下巴部,该托下巴部呈弧面形。
[0007]上述内贴层由各自独立、互相不连成一体的左内贴层和右内贴层组成,在左内贴层与右内贴层的毗邻处形成开口,且左内贴层、右内贴层与过滤层共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0008]本技术还包括填芯过滤层,该填芯过滤层平铺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0009]上述填芯过滤层为溶喷无纺布。
[0010]上述过滤层是由表面镀有银层的锦纶纤维编织而成的经编织物。
[0011]上述过滤层由单层石墨烯纤维作为纬线与蚕丝作为经线交织而成的交织物。
[0012]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13]外罩层、过滤层与内贴层的底部中央具有呈弧形面的托下巴部,因此可起到防止口罩主体持续地从脸部下滑的作用。
[0014]摒弃了常规口罩主体的内层为整片结构,本技术的内贴层由左内贴层、右内贴层分体组成,在左内贴层与右内贴层的毗邻处形成开口,且左内贴层、右内贴层与过滤层共同围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设置为安放填芯过滤层创造条件。
[0015]由于填芯过滤层平铺而非固定式位于容置空间中,在过滤层具备抗菌、抑菌和杀菌的基础上,还增添设置一道过滤功能,填芯过滤层不但具备过滤病毒的作用,而且填芯过滤层用久失效后可予以置换全新的填芯过滤层,使口罩主体实现可重复使用性,减少浪费。
[0016]当过滤层由表面镀有银层的锦纶纤维编织而成时,该具有银镀层的过滤层产生如下功能:1、广谱抗菌除臭性,永久性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2、抗静电性:可吸附细菌附着在过滤层的外表面而大大减少了细菌从该过滤层穿过,从而将细菌隔离在内贴层之外;3、快速杀菌性。
[0017]当过滤层由单层石墨烯纤维与蚕丝交织时,该具有单层石墨烯纤维的过滤层则具
有抗菌抑菌、除异味的作用。
[0018]填芯过滤层为溶喷无纺布,使采用溶喷无纺布的该填芯过滤层不但具有透气性强而且具备过滤病毒的效果;过滤层再结合填芯过滤层,使口罩主体具有过滤细菌和病毒的双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0021]图3是图2中I部的放大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填芯过滤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2、3、4所示,一种口鼻罩,包括口罩主体1和分设在口罩主体1上的口罩挂带2,口罩主体1包括外罩层11、内贴层以及位于外罩层11与内贴层之间的过滤层13,外罩层11的四周与过滤层13的四周及内贴层的四周固定连接,在外罩层11、过滤层13与内贴层的底部中央共同形成有可防止口罩主体1滑落的托下巴部10,该托下巴部10呈弧面形。
[0024]外罩层11用于遮挡脸部,内贴层与脸部皮肤直接接触,过滤层13用于过滤从外罩层11进入的细菌、粉尘,口罩挂带2用于挂在人耳上。
[0025]外罩层11、过滤层13和内贴层具体固定连接时,采用缝纫固定连接,详细地,在制作时,外罩层11的四周加以翻边后再将翻边与过滤层13的四周、内贴层的四周车缝。
[0026]外罩层11采用含蚕丝的混纺织物。
[0027]内贴层采用纯蚕丝的梭织物,可防止脸部皮肤过敏。
[0028]内贴层由各自独立、互相不连成一体的左内贴层12L和右内贴层12R组成,在左内贴层12L与右内贴层12R的毗邻处形成开口120,且左内贴层12L、右内贴层12R与过滤层13共同围成一个容置空间U;该容置空间U供放置填芯过滤层14。
[0029]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填芯过滤层14,该填芯过滤层14从开口120进入后平铺安装在容置空间U中。
[0030]填芯过滤层14为溶喷无纺布。
[0031]溶喷无纺布由熔喷聚丙烯纤维制成,可市购。
[0032]过滤层13可以是经编织物,该经编织物由表面镀有银层的锦纶纤维编织而成。
[0033]锦纶镀银纤维,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柔性镀膜技术和复合电镀技术在锦纶纤维上进行加工,先采用真空镀的方式在锦纶纤维表面溅镀一层银膜,再采用电镀的方式镀银,属现有技术。
[0034]锦纶镀银纤维采用品牌名称为U-SILVER锦纶镀银纤维,可市购。
[0035]在图中,银层未标示出。
[0036]过滤层13还可以由单层石墨烯纤维作为纬线与蚕丝作为经线交织而成的交织物。
[0037]单层石墨烯纤维采用规格为70D/24F单层石墨烯纤维(弱捻纬线),其与23dtex蚕丝(经线)交织后的织物用于制作过滤层13,该单层石墨烯纤维是已知材料,能从现有流通市场上直接采购而得。
[0038]本技术口鼻罩的防护效果级别:D级,可水洗重复使用,按GB/T32610-2016执行标准制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鼻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分设在口罩主体上的口罩挂带,口罩主体包括外罩层、内贴层和位于这二者之间的过滤层,外罩层的四周与过滤层的四周及内贴层的四周固定连接,其特征是在外罩层、过滤层与内贴层的底部中央共同形成有可防止口罩主体下滑的托下巴部,该托下巴部呈弧面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贴层由各自独立、互相不连成一体的左内贴层和右内贴层组成,在左内贴层与右内贴层的毗邻处形成开口,且左内贴层、右内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