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72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包括外燃尽风管、内燃尽风管、变截面挡板、齿轮和长柄齿条;内燃尽风管包括轴孔和内燃尽风管壳体;变截面挡板包含转轴和平板。外燃尽风管和内燃尽风管中心轴线共线布置,由外向内布置顺序依次为外燃尽风管和内燃尽风管,各变截面挡板两端与内燃尽风管上各轴孔转动配合,各齿轮与各变截面挡板过盈配合,各齿条布置在内燃尽风管的侧面与各齿轮间啮合传动。在火电机组变负荷调峰过程中,通过调整变截面挡板的布置方式,改变内燃尽风的流通截面积、截面高宽比和矩形截面分布特性,从而使燃尽风射流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均可以保证较高的射流速度和刚性,有效改善低负荷炉内火焰燃烧特性。内火焰燃烧特性。内火焰燃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站调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较强,其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承担着全国70%以上发电量的火电机组须承担电网的调峰任务,并且将逐渐由电量供应主体转变为电力供应与调峰主体。
[0003]目前,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火电机组势必在我国未来电力供应体系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是同样也会面临宽负荷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低负荷时锅炉总风量随总煤量的减小而减小,为了保证在宽负荷变化范围内不同流量的燃尽风仍具有较高的流速和刚度,减少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将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能够使燃烧器适用于燃尽风的流速以及刚度变化的宽负荷工况。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包括外燃尽风管1、内燃尽风管2、变截面挡板a3、变截面挡板b4、变截面挡板c5、齿轮a6、齿轮b7、齿轮c8、长柄齿条a9、长柄齿条b10和长柄齿条c11;内燃尽风管2包括轴孔a201、轴孔b202、轴孔c203、轴孔d204、轴孔e205、轴孔f206和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变截面挡板a3包含转轴a302和平板a301,变截面挡板b4包含转轴b402和平板b401,变截面挡板c5包含转轴c502和平板c501;外燃尽风管1和内燃尽风管2中心轴线共线布置,由外向内布置顺序依次为外燃尽风管1和内燃尽风管2,各变截面挡板两端与内燃尽风管2上各轴孔转动配合,各齿轮与各变截面挡板过盈配合,各齿条布置在内燃尽风管2的侧面与各齿轮间啮合传动。
[0007]所述变截面挡板a3包含转轴a302和平板a301,变截面挡板b4包含转轴b402和平板b401,变截面挡板c5包含转轴c502和平板c501;转轴a302穿过平板a301侧面中心通孔,转轴b402穿过平板b401侧面中心通孔,转轴c502穿过平板c501侧面中心通孔;各转轴均为圆柱形金属制转轴,各平板为长方体平板,各转轴与各平板间过盈配合。
[0008]所述内燃尽风管2包括轴孔a201、轴孔b202、轴孔c203、轴孔d204、轴孔e205、轴孔f206和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轴孔a201和轴孔d204分别与转轴a302的上下两端配合,轴孔b202和轴孔e205分别与转轴b402的上下两端配合,轴孔c203和轴孔f206分别与转轴c502的上下两端配合;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为正方形截面管,各轴孔为圆形孔,并且与转轴呈间隙配合。
[0009]所述齿轮a6与转轴a302上端穿出轴孔a201伸出内燃尽风管2外部的部分配合,齿轮b7与转轴b402上端穿出轴孔b202伸出内燃尽风管2外部的部分配合,齿轮c8与转轴c502上端穿出轴孔c203伸出内燃尽风管2外部的部分配合;各齿轮均为圆形正齿齿轮,并且与各转轴过盈配合。
[0010]所述长柄齿条a9与齿轮a6啮合,长柄齿条b10与齿轮b7啮合,长柄齿条c11与齿轮c8啮合;各齿条均为长方体齿条,布置于内燃尽风管2的左侧面。
[0011]所述变截面挡板a3在长柄齿条a9和齿轮a6等传动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可以沿轴线90
°
转动,变截面挡板b4在长柄齿条b10和齿轮b7等传动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可以沿轴线90
°
转动,变截面挡板c5在长柄齿条c11和齿轮c8等传动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可以沿轴线90
°
转动;分别转动变截面挡板a3、变截面挡板b4和变截面挡板c5,从而改变内燃尽风管2出口的流通截面面积、截面形状及截面分布特性。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相较常规燃尽风燃烧器,在火电机组调峰过程的不同负荷工况下,通过调整内燃尽风管管口的变截面挡板的布置方式,改变内燃尽风的流通截面积、截面高宽比和矩形截面分布特性,从而有效保障不同负荷时内燃尽风的射流风速和炉内火焰燃烧刚性,使燃尽风有较大的穿透深度,能较好地和火焰混合,以利其中煤粉燃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三维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外燃尽风管的三维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内燃尽风管的三维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变截面挡板的三维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齿轮的三维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长柄齿条的三维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的内燃尽风变截面及刚度机构的三维视图;
[0021]图8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50%额定负荷调峰时的俯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50%额定负荷调峰时的右视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35%额定负荷调峰时的俯视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35%
额定负荷调峰时的右视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20%额定负荷调峰时的俯视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在机组20%额定负荷调峰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本技术为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包括外燃尽风管1、内燃尽风管2、变截面挡板a3、变截面挡板b4、变截面挡板c5、齿轮a6、齿轮b7、齿轮c8、长柄齿条a9、长柄齿条b10和长柄齿条c11;内燃尽风管2包括轴孔a201、轴孔b202、轴孔c203、轴孔d204、轴孔e205、轴孔f206和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变截面挡板a3包含转轴a302和平板a301,变截面挡板b4包含转轴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燃尽风管(1)、内燃尽风管(2)、变截面挡板a(3)、变截面挡板b(4)、变截面挡板c(5)、齿轮a(6)、齿轮b(7)、齿轮c(8)、长柄齿条a(9)、长柄齿条b(10)和长柄齿条c(11);内燃尽风管(2)包括轴孔a(201)、轴孔b(202)、轴孔c(203)、轴孔d(204)、轴孔e(205)、轴孔f(206)和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变截面挡板a(3)包含转轴a(302)和平板a(301),变截面挡板b(4)包含转轴b(402)和平板b(401),变截面挡板c(5)包含转轴c(502)和平板c(501);外燃尽风管(1)和内燃尽风管(2)中心轴线共线布置,由外向内布置顺序依次为外燃尽风管(1)和内燃尽风管(2),各变截面挡板两端与内燃尽风管(2)上各轴孔转动配合,各齿轮与各变截面挡板过盈配合,各齿条布置在内燃尽风管(2)的侧面,并且与各齿轮间啮合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a(302)穿过平板a(301)侧面中心通孔,转轴b(402)穿过平板b(401)侧面中心通孔,转轴c(502)穿过平板c(501)侧面中心通孔;各转轴均为圆柱形金属制转轴,各平板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长方体平板,各转轴与各平板间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调节内燃尽风的流速及刚度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尽风管(2)包括轴孔a(201)、轴孔b(202)、轴孔c(203)、轴孔d(204)、轴孔e(205)、轴孔f(206)和内燃尽风管壳体g(207);轴孔a(201)和轴孔d(204)分别与转轴a(302)的上下两端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峰林建华吴东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