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其在架体上设置一个支撑架,通过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两个输送带模组,所述的两个输送带模组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可单独实现输送带模组在支撑架上的调整角度;通过两个输送带模组相互配合,可实现输送角度的任意调整;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以及驾驶控制模块实现对驱动轮的驱动以及方向控制,其可灵活的实现行走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其解决了目前物料转移输送时遇到的多角度调整无法实现的弊端,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物料输送机。物料输送机。物料输送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物料输送机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周知,在物料转运、装载领域,通常需用到在仓库向车辆上或者从车辆向仓库内转运,在转运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输送带,现有的此类输送带在使用时,其输送角度不容易调整,并且其调整角度有限,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调整;再者,现有的物料输送带无法实现自行移动,只能通过人员拖拉或者设备牵拉实现移动,其移动方式不灵活。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物料输送机,其能够通过实现任何输送角度的调整,并且具有灵活驱动的特点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其将现有的输送装置设计成两段,两段输送带可实现任意角度的调整;输送带设置在可移动的架体上实现了在驱动装置驱动下的任意移动。
[0005]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其包括一个架体,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缸,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以及驾驶控制模块实现对驱动轮的驱动以及方向控制;在架体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连接设置有两个输送带模组,所述的输送带模组包括一组轴承固定座,每组轴承固定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辊筒以及一个输送框架,输送框架的一端为驱动辊筒,其另一端设置为从动辊筒,所述的从动辊筒和驱动辊筒之间环绕设置有输送带;每个输送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座,在支撑座与架体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在驱动缸的驱动下可实现单个输送带模组以支撑架为支点的摆动。
[0006]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一个输送带驱动装置,在支撑架顶部设置的两个输送带模组上,每个驱动辊筒上分别延伸出一个从动轮,两个从动轮同时和输送带驱动装置上的驱动轮联动实现对输送带的驱动。
[0007]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一个控制箱,通过控制箱可实现对两个驱动缸以及输送带驱动装置上输出功率的控制。
[0008]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架的正下方。
[0009]所述的两个输送带模组之间的间隙控制在35厘米以内。
[0010]所述的架体的前端,在驾驶控制模块的前侧设置有防护挡板。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架体上设置一个支撑架,通过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两个输送带模组,所述的两个输送带模组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可单独实现输送带模组在支撑架上的调整角度;通过两个输送带模组相互配合,可实现输送角度的任意调整;再者,本技术还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以及驾驶控制模块实现对驱动轮的驱动以及方向控制,其可灵活的实现行走驱动。本技术结构设计
简单,新颖,其解决了目前物料转移输送时遇到的多角度调整无法实现的弊端,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物料输送机。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0014]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0015]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架体,11、方向轮,12、行走驱动轮,13、前侧挡板,14、驾驶控制模块,2、支撑缸,3、行走驱动装置,4、控制箱,5、支撑架,51、轴承固定座,52、输送带驱动马达,53、驱动轮,6、输送带模组,60、输送框架,61、驱动辊筒,62、从动轮,63、从动辊筒,64、输送带,65、支撑座,7、驱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对本技术进行细致的描述,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8]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如附图所示,其包括一个架体1,所述的架体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缸2,所述的架体1上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3实现对行走驱动轮12的驱动,还设置有驾驶控制模块14实现对方向轮11的方向控制,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3设置在支撑架的正下方,实现四周防护;以上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3以及驾驶控制模块14与驱动轮12和方向轮11的连接皆是现有的通用技术,在此不做为重点赘述。
[0019]以上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架体上方,所述的支撑架5上连接设置有两个输送带模组6,所述的输送带模组6包括一组轴承固定座51,每组轴承固定座5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辊筒61以及一个输送框架60,输送框架60的一端为驱动辊筒61,其另一端设置为从动辊筒63,所述的从动辊筒63和驱动辊筒61之间环绕设置有输送带64;每个输送框架6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座65,在支撑座65与架体1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7,在驱动缸7的驱动下可实现单个输送带模组6以支撑架5为支点的摆动。所述的两个输送带模组6在设置时,其两者之间的间隙控制在35厘米以内,可实现两者之间稳定衔接;通过两个输送带模组6的角度调整,可实现本技术任意角度的调整。
[0020]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所述的支撑架5上设置有一个输送带驱动马达52,在支撑架5顶部设置有的两个输送带模组6上,每个驱动辊筒61上分别延伸出一个从动轮62,两个从动轮62同时和输送带驱动马达52上的驱动轮53联动实现对输送带64的驱动。
[0021]所述的架体1上设置有一个控制箱4,通过控制箱4可实现对两个驱动缸7以及输送带驱动装置3上输出功率的控制。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架体1的前端,在驾驶控制模块14的前侧设置有防护挡板13。
[0023]总结: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架体1上设置一个支撑架5,通过在支撑架5的顶部设置两个输送带模组6,所述的两个输送带模组6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7可单独实现输送带模组在支撑架上的调整角度;通过两个输送带模组相互配合,可实现输送角度的任意调整。
[0024]本技术还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3以及驾驶控制模块4实现对驱动轮12的驱动以及方向控制,其可灵活的实现行走驱动。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其可实现目前物料转移输送时遇到的多角度调整无法实现的弊端,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物料输送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物料输送机,其包括一个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缸,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行走驱动装置以及驾驶控制模块实现对驱动轮的驱动以及方向控制;在架体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连接设置有两个输送带模组,所述的输送带模组包括一组轴承固定座,每组轴承固定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辊筒以及一个输送框架,输送框架的一端为驱动辊筒,其另一端设置为从动辊筒,所述的从动辊筒和驱动辊筒之间环绕设置有输送带;每个输送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座,在支撑座与架体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缸,在驱动缸的驱动下可实现单个输送带模组以支撑架为支点的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物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杨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