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14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颖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偏振膜(1,14)、被配置在这两个偏振膜之间的液晶单元,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存在外部施加电场的非工作状态下基本上垂直于基片而取向;至少一层在可见光内Re为40至150nm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至少一层具有光学负折射各向异性、在可见光内Re为10nm或更小,Rth在60至250nm的范围内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角特征优异的垂直取向的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液晶显示单元和偏振片。通常,偏振片包括保护膜和偏振膜,它典型地是通过用碘使由聚乙烯醇膜制造的偏振膜染色,拉伸所述的膜,和在所述膜的两个表面上层叠保护膜而得到的。在某些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中,偏振片可以附着在液晶显示单元的两个表面上,在某些情形下也采用将一种或多种光学补偿片置于其上。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反射板、液晶单元、一种或多种光学补偿片及偏振片被按此顺序配置。液晶单元包括液晶分子,用于在其之间封存液晶分子的两个基片,及用于对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的电极层。液晶单元以液晶分子取向状态的差别为基础完成开/关显示,它可适用于透射型和反射型的两种液晶显示装置。已提出的显示模式的实例包括TN(扭转向列型)、IPS(面内转换型)、OCB(光学补偿弯折型)、VA(垂直取向型)和ECB(电控制双折射型)。对于需要高质量显示的应用来说,在各种类型的LCD中,主要采用的是90°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通常称为“TN模式”),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以使用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常数的向列型液晶分子为基础,并由薄膜晶体管所驱动的。TN模式的显示可在前沿观测上具有优异的显示特征,但视角特征受到损害,例如透视反差下降,或由于灰度级反转而导致的显示特征劣化,其特征在于在灰度显示中的亮-->度的反转。这些是强烈需要得到改进的地方。对于可改进视角特征的LCD系统,最近提出了垂直取向的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下文中称为“VA模式”),所述显示器以使用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常数的向列型液晶分子为基础,其在没有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具有接近垂直于基片而取向的纵轴,并由薄膜晶体管所驱动(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Hei 2-176625)。VA模式不仅在前沿观测上具有类似于TN模式的优异显示特征,而且当用相位差膜补偿视角时也表现出宽的视角特征。在VA模式中,通过在液晶单元的前面和背面上使用各自具有垂直于膜平面方向的光轴的两片负单轴相位差膜,成功地得到了宽的视角特征,而已经知道的是,进一步更宽广的视角特征可以通过采用面内相位差值为50nm和对LCD负折射各向异性的单轴相位差膜来实现(见SID 97 DIGEST第845至848页)。但是,使用三片相位差膜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导致由于多个膜的粘合工作而使产出比降低,以及由于使用多个薄膜而造成的厚度增加,就薄化显示器而言这是不利的。另一个不利之处在于为使拉伸膜层叠而对增粘层tacking layer的使用,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的影响会使增粘层收缩,从而会导致所述膜的分离或翘曲。已公开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减少相位差膜片数量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公布11-95208),及使用胆甾型液晶层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公布2003-15134和11-95208)。即使在这些方法中,还存在着粘合多个膜的需要,而这导致在减少厚度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只有有限的作用。另一个问题是在黑色显示模式下在偏振片的斜方向观察到的漏光,这表明只有不充分的视角扩展效果(视角没有完全扩展到理论的预期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体来说是提-->供VA模式的、具有以恰当的方法进行光学补偿的液晶单元、只有少量的片需要粘合,并能够薄化所述显示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偏振膜,具有相互垂直交叉的吸收轴;液晶单元,配置在所述两个偏振膜之间,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片和在该一对基片之间的由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存在外部施加电场的非工作状态下基本上垂直于基片而取向;至少一层具有光学正折射各向异性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该层由棒状液晶分子形成,并且在可见光内,其由以下定义的Re在40至150nm的范围内;和至少一层具有光学负折射各向异性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在可见光内,其由以下定义的Re为10nm或更小,由以下定义的Rth在60至250nm的范围内:        Re=(nx-ny)×d                  (1)        Rth={(nx+ny)/2-nz}×d          (2)其中,nx表示在层平面中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垂直于nx方向的面内折射率;nz表示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层的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具有可聚合基团的棒状液晶分子所形成的层;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各自由以下化学式(I)表示的棒状液晶分子所形成的层:化学式(I)              Q1-L1-A1-L3-M-L4-A2-L2-Q2其中,每个Q1和Q2独立地表示可聚合的基团;每个L1、L2、L3和L4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二价的连接基团;每个A1和A2独立地表-->示C2~20的间隔基基团;M表示内消旋基团;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同质取向的棒状液晶分子所形成的层,所述棒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更靠近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膜的吸收轴的方向;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盘状液晶分子或聚合物所形成的层;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含可聚合基团的盘状液晶分子所形成的层;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基本上以同回归方式取向的盘状液晶分子所形成的层;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由纤维素酰化物所形成的层,该纤维素酰化物含有代替羟基的乙酰基和C3-22的酰基,乙酰化度“A”和C3-22的酰化度“B”满足下式(C):      式(C)               2.0≤A+B≤3.0;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C3-22酰基是丁酰基或丙酰基;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还用作两个偏振膜的至少一个的保护膜;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被步骤为使所述的液晶单元被置于所述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被配置在更接近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膜的吸收轴基本上垂直交叉于所述偏振膜的透明保护膜的纵向方向;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两个偏振膜的至少一个具有由乙酸纤维素形成的保护膜,该保护膜被配置在更接近于所述的液晶单元,且Re为小于3nm。在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偏振膜,具有相互垂直交叉的吸收轴;液晶单元,配置在所述两个偏振膜之间,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片和在该一对基片之间的由液晶分子态构成的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存在外部施加电场的非工作状态下基本上垂直于基片而取向;-->至少一层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该层由具有光学正折射各向异性的拉伸热塑性聚合物膜形成,在可见光内,其由以下定义的Re在40至150nm的范围内;和至少一层具有光学负折射各向异性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该层由盘状液晶分子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偏振膜,它们具有相互垂直交叉的吸收轴; 液晶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两个偏振膜之间,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片和在该一对基片之间的由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存在外部施加电场的非 工作状态下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的基片而取向;至少一层具有光学正折射各向异性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该层由棒状液晶分子形成,并且在可见光内,其由以下定义的Re在40至150nm的范围内;和至少一层具有光学负折射各向异性的第二光学各向 异性层,在可见光内,其由以下定义的Re为10nm或更小,由以下定义的Rth在60至250nm的范围内:Re=(nx-ny)×d(1)Rth={(nx+ny)/2-nz}×d(2)其中,nx表示在层平面中慢轴方 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垂直于nx方向的面内折射率;nz表示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并且d表示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3-28 090438/2003;JP 2003-3-28 090439/2003;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偏振膜,它们具有相互垂直交叉的吸收轴;液晶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两个偏振膜之间,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片和在该一对基片之间的由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存在外部施加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忠平方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